上海「後浪」律師花甲之年持證上崗,這麼勵志,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上海法治報 發佈 2020-06-16T04:33:49+00:00

梁瑞走進上海市司法局行政服務中心要求領取律師執業證時,工作人員面露微笑、禮貌地告訴他。1984年,梁瑞入職上海賓館服務員,但是這位年輕人並不滿意這份崗位,在此之後,他開始了時長九年的漫漫求學路。

「不好意思,家長不能代領證件。」梁瑞走進上海市司法局行政服務中心要求領取律師執業證時,工作人員面露微笑、禮貌地告訴他。他愣了一秒,馬上反應過來,笑著說:「沒領錯,是我!」。

梁瑞,頭髮些許斑白,歲月的痕跡已爬上了臉龐、眼角。摘下棒球帽時,露出的卻是一雙神采奕奕的眼睛。這位騎電瓶車風風火火來赴約的律師,今年已經64歲了。為了這本證件,他已經準備了八年,但他的代理訴訟生涯卻不止八年......

坎坷的求學路

「我整整接受了九年大學教育」

從審計到法律,梁瑞整整接受了九年大學教育。

1984年,梁瑞入職上海賓館服務員,但是這位年輕人並不滿意這份崗位,在此之後,他開始了時長九年的漫漫求學路。

1986年,梁瑞就讀上海電視大學審計專業,畢業後他憑藉這本畢業證晉升為財務,但是下一個問題來了:「在那算帳,我不喜歡。」由於財務科的工作涉及到討債,梁瑞發現這些工作還需要法律知識。這一下子吸引了他的注意,他決定報考華東政法學院去讀大專!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梁瑞順利通過考試,源源不斷的法律知識為他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精巧的邏輯、樸素的道理,三年學習讓梁瑞徹底愛上法律並打算從事這一行業。然而政策突變。2002年,國家實施統一司法考試,律考退出歷史舞台。國家司法考試公告規定報名條件為具有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以上學歷,或者高等院校其他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大專畢業的梁瑞失去了這次機會。

2003年,天無絕人之路,梁瑞決定參加成人高考。但不幸意外降臨,2003年正值非典肆虐,人人自危。梁瑞從北京出差回來以後,出現持續低熱的症狀,被懷疑是非典。緊張、恐懼,梁瑞接受診斷後,幸運地被排除患非典的可能,但又被懷疑是肺癌......三個月的治療期開始了,卻正好與備考時間衝突。由於患病,他三天兩頭需要去一次醫院檢查,精神壓力極大,備考時間無多

2003年9月的一個早晨,酷熱未消,梁瑞穿著羽絨衫,頂著懷疑的目光,走進了考場。本不抱希望,最後的結果令他驚喜,他考進了華政!

轟動一時的代理案子

大約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梁瑞接觸「公民代理」。那時梁瑞初涉法律,滿懷雄心抱負的他在賓館工作之餘開始了法律實務工作。二十餘年的「公民代理」生涯中,上世紀90年代代理的一起房產買賣糾紛讓他印象深刻,也讓他對「公民代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兒子不學好,欠錢不還,跟父母吵架。受不了的兩位老人去女兒家躲一躲,沒想到再回家時,房子已經被賣掉了,雙方鬧上了法庭。」

因為當事人是熟人,梁瑞受委託代理這起糾紛。站在兩位老人的立場上,梁瑞認為買賣無效,要求撤銷。然而,梁瑞也面臨著糾結:買房人根本不知情。對方也表達了自己的不滿:「我們的利益受損誰來挽回?」。但是面對兩老人期盼信任的眼神,梁瑞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

當時,房產買賣剛剛興起,法律規範仍待完善,類似案例頻發。法院為了保護老年人的權益,判決買賣無效。最終,兒子將自己的房子賣掉,彌補了買房一方的損失。這件案子被報導以後轟動一時。梁瑞頗為感慨地回憶:「如果放到現在,這個案子可能不會贏」。如果要求撤銷,侵犯的是善意第三人權益,買房人對買賣並沒有審核義務。

在「公民代理」之路上,梁瑞不僅面臨糾結,也會遇到危險。由於庭審時必須要登記家庭住址,梁瑞曾經遇到過對方的威脅,甚至被找上門來。但梁瑞卻一直樂在其中,並且明確了自己的從業之「道」。

在幫忙親戚朋友解決法律問題時,他喜歡做一些「普法」類的工作,對方豁然開朗的樣子便是他最大的滿足。梁瑞介紹,這樣既能給當事人普法,也能讓法律更加得到老百姓的認同。一個案子勝訴當然開心,但是跟當事人普法後得到的反饋更加讓他意識到法律從業者的職業榮譽和職責所在。

艱難的「公民代理」:

怯場、不信任、有差距

當被問及多年「公民代理」之路的體驗,梁瑞回答:艱難。「公民代理」的工作,除了帶給他身為法律人的職業榮譽,也讓他感受到從業的艱難。

首先是自身能力的缺乏。「作為『公民代理』,我畢竟沒有通過司法考試,所掌握的知識和經驗有時並不符合庭審這項司法實踐。」梁瑞認真說道。打官司,是平時所學知識的匯總發揮,而在庭上時,「我總是有怯場的感覺」。

其次,「公民代理」對當事人來說是沒有保障的。梁瑞認為,「公民代理」對當事人來說可信度並不高,容易產生不信任。信任都無法建立的話,案子便很難開展。在從業生涯中,他經歷過不少這樣的情況。

最後,經歷多次代理實踐,梁瑞漸漸察覺到自身對訴訟的理解與法庭邏輯並不同,也察覺到自身能力缺乏。「法律不講沒有證據的道理」,多年的實務經驗,讓他意識到完美的邏輯、雄辯的口才都是附加的,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才是強有力的「制勝法寶」。

正是感受到這種差距,梁瑞考證的決心越強了。

「不好意思,家長不能代領」

6月1日,梁瑞去上海市司法局行政服務中心領取律師執業證的時候,發生了戲劇性的一幕。工作人員誤以為他是家長,來幫孩子代領。梁瑞解釋以後,工作人員才道:你是我工作以來見過的領取律師執業證的人當中年齡最大的。

從他2012年第一次參加司考,至今已八年有餘。

2012年民訴法的修改對梁瑞的「公民代理」生涯影響是巨大的。法律規定除了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社會團體組織推薦,其他不能做訴訟代理人。

不過那時梁瑞將近退休,他對從業證也沒有什麼執念,只是覺得,從事這麼多年的代理工作,沒想到如今就要「退休」了。他還是想嘗試一下,也算是滿足自己的心愿,證明自己。

「考了六年,從2012年開始。」梁瑞淡淡地說。第一年司考差了16分,幾次下來最少差了2分,最多差了二十幾分,梁瑞突然覺得自己還可以,更加有信心繼續考下去,「我個人比較喜歡,除非明確不讓我考了,不然我就一直考」。

在此期間,妻子和女兒給了他很大的支持。這麼多年的備考,期間家務都是由妻子承擔。對於考試,妻子還在他失敗時給予鼓勵:「沒事,考不過沒事」。女兒也是律師,2014年女兒參加司考時,父女二人齊上陣。梁瑞回憶起來還是非常快活,「我開車把她送到考場,隨後進了自己的考場。」

臨近考試時,他每天拿出近五個小時複習。更多的是靠這麼多年以來的知識積累、經驗總結。當然,在考試中,梁瑞越發明白,實務經驗跟考試內容、考試要求是有出入的。與考試相比,司法實踐有更多的細節,這些細節問題有時候並不適合放在試題答案上。但梁瑞在備考中,也學習到更多規範性的內容,這些都是他從業這麼多年以來沒有接觸過的。他最終在2018年通過了法考。

經過在律所一年的實習,2020年6月1日,梁瑞終於取得了律師執業證!這麼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花甲之年,他再一次證明了自己,圓了這一願。領從業證那天,妻子發消息,「回來要好好犒勞你,但是別忘了你奮鬥期間,都是我在分擔家務」。梁瑞笑著說。

從「公民代理」到律師,梁瑞身為法律人的責任感卻一直不變。「過往對職業操守這個概念並不清晰,如今自己已經成為律師了,也要將這一緊箍咒戴自己頭上了。」保護當事人權益,張揚公民正義,維護法律的權威!梁瑞說:「我會一直從事這一行,直到我干不動為止。」


作者 | 謝錢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