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如何因材施教(二):6歲至12歲,頑皮是寶

李中瑩 發佈 2020-06-16T20:29:19+00:00

幼兒有極豐富的學習能力,如果有計劃地加以激發,下一代就可能有無數的愛因斯坦、畢卡索、居里夫人等偉人出現。6歲至12歲,頑皮是寶。

人類的本能遠大於我們所表現的。幼兒有極豐富的學習能力,如果有計劃地加以激發,下一代就可能有無數的愛因斯坦、畢卡索、居里夫人等偉人出現。

6歲至12歲,頑皮是寶

由出生到12歲左右的孩子,是一部不斷學習、不斷修正的「機器」。這部「機器」精力無限,不能安定,對很多新事物都很感興趣。

孩子的表現往往是:不肯聽話;不能好好地坐一會兒:越叫他不要動,他越會伸手去動:變化無常。家長簡直應接不暇。

其實,所有這些都表明孩子很正常,他正在努力地發揮和運用體內的「學習機器」,給自己最多的機會去吸收知識,學習和培養能力。

6歲之前,孩子用右腦學習,特性是幻想力特強。6歲之後孩子開始較多用左腦學習。以下是一些該注意的事項:

1、右腦學習,主要是訓練孩子對事情的整體吸收和創作力

這是極為重要及基本的智力。這個階段,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感覺、接受自己的情緒,對孩子下一階段的認知學習十分重要。

2、事情的「道理」需要推論思考,這是左腦的工作。

孩子在6歲之後才開始發展左腦學習,因此對6歲以下的孩子講道理是沒有用的。教導6歲以下的孩子做一些事,應強調其中快樂、開心的感覺,這時孩子才能聽進去,強調什麼是對他最好的,幫助

他培養出紀律性。6歲以上的孩子,才要教他明白事情的邏輯,這當然需要做適當的訓練,讓孩子一步一步地培養出好的抽象思考能力。

3、孩子的神經元所組成的連接網絡(即智力)比成年人的強很多,但表達能力則比成人弱很多。

孩子能夠感受和洞察到事情的存在,例如家長之間的不和、憂慮等,但是如果家長不提,甚至蓄意隱瞞事情,孩子便會以為事情不能提出來討論,事實上他也欠缺做好討論的表達能力,於是在心裡做出一些錯誤的判斷,產生一些錯誤的信念、價值觀和行為準則,這可能對他一生都有不良影響。家長如能明白這點,就應該儘量不隱瞞事情,抱著「無事不能談」的態度。同時,家長應該明白孩子的表達能力弱,與孩子談話時不「代替」孩子說話,而是幫助孩子正確地表達出內心的意思。

4、「頑皮」其實是孩子在學習。

6歲至12歲的孩子頑皮,不斷搞出新花樣;喜歡玩耍而不愛讀書;總是坐不穩,走不定;不斷地左弄弄,右弄弄;不然就是嘴巴不停。很多家長都因此感到很累。要解釋孩子身上出現的這類行為,我們需要從他們腦神經系統發育的過程如何與孩子的身體成長相配合這個角度分析。

孩子出生時大腦一片空白,什麼也不懂,腦與身體各部分的能力雖已具備但需要編入程序,使他們在生理及心理上能夠發展出處理生活上出現的各種情況的綜合能力。身體是由人腦驅動的,大腦由無數神經元組成,神經元的運作能力取決於它們所組成的連接網絡,而這個連接網絡的產生則要靠外界出現的刺激因素。接受的刺激越多、越有所不同,產生出來的連接網絡便越豐富,人也就越聰明。科學研究證明,幼兒期較少玩耍的孩子的智商,比幼兒時經常與他人一同玩耍的孩子低,便是這個原因。

舉個例子,孩子很小的時候,若有多種語言在生活環境中出現,神經元所受到的刺激便會製造出所需要的連接網絡去配合,這個孩子長大後學外語時就會覺得很容易。

接觸每一種新的事物都是對神經元的一次新的刺激,都會促進連接網絡的一些新發展。但是如果這件事重複出現,而且內容完全一致,神經元便只會重複使用第一次刺激時發展出來的連接網絡,而不會有新的發展。由此可見,同一件事用十種不同的做法,會讓孩子發展更多新的神經元連接網絡的機會,但是這樣的孩子卻往往會被認為是太頑皮了。

若想孩子發展出好的神經元連接網絡,除了供應足夠的營養外,最重要的便是有足夠的刺激因素。若只是任由環境出現的事物帶來刺激因素,孩子所能得到的發展智力機會就太少了。因此,小孩子總是不斷找尋新的事物,嘗試新的行為,對每一件事都有興趣。如此,他才會得到最多的刺激因素,他的腦力才能有最好的發展。孩子搞新花樣,其實是在努力學習,然而往往被家長說成頑皮。

5、孩子需要學習禮貌。

給孩子足夠的活動空間,容許他有大量的活動,也就是玩耍,使他的腦力有充分的發展,這很重要,但同時,孩子也需要學習禮貌,懂得和其他人相處時的儀態,因此家長應該教孩子學會在某些時候安靜地坐下來談話。

教導孩子學習禮貌對很多家長來說是很困難的事,這是因為教導時,家長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若孩子被引導有「學習禮貌」等同於放下「活動的動力」的信念,孩子是不會聽命的,就算安靜一會兒也會再次吵鬧,因為他腦子裡的預設軟體操控的原因,他會認為「活動的動力」比「學習禮貌」有更大的價值。但是如果能保持「活動的動力」的可能,同時讓孩子懂得若要與人相處得好,有的時候需要能夠坐下談話,這樣孩子就有了「活動的動力」和「因有禮貌而得到尊重、接受和肯定」兩個價值,孩子就會願意接受「學習禮貌」這件事了。

這方面還需要注意兩點:

第一,不要忘記孩子難以長時間將注意力放在一件事上面,所以,要設計好一次安靜談話,需要將談話控制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尤其在最開始這樣要求孩子的階段。而且,家長應注意,所有對孩子的引導和安排,動機不要出於「證明孩子做不到」的結果,而是要出於「證明孩子做得到」的結果。

第二,家長需要教導孩子在安靜談話時的談話技巧。很多孩子不願安靜談話,其實是因為他不懂怎麼去談,因而不能安靜談話。

6、孩子活動時間的運用也需要注意。

今天的家庭生活比以前豐裕得多,但是出於安全的理由,家長往往希望孩子留在家裡,寧願孩子把時間花在電視、電腦和電子遊戲機上。孩子的確應該自小便懂得使用電腦,電視也有有益的節目,電子遊戲亦能使家人歡樂一堂,有其價值。可是這些科技產品不應占孩子活動時間的大部分,因為孩子需要很多不同的刺激因素,光靠這些是不夠的。

一群孩子在一起玩耍時,可以學到與人溝通、建立人際關係、自我價值評判、取得支持、化解衝突、建立和諧關係的方法;孩子參加野外活動,可以學到照顧自己、解決困難、利用環境條件、互相幫助、提高自信心、認識大自然的方法;孩子參觀博物館、動物園、工廠、電視台等,可以充實人生知識;孩子參觀敬老院、孤兒院、農場、醫院等,可以幫助他們在感性方面成長。這些,是在家中面對著電視、電腦無法學到的。

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多與其他孩子玩耍和參加課外活動。這樣做,還能減少孩子帶給家長的煩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