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梗王」「人間清醒」……魯迅何以受年輕人歡迎?| 睡前聊一會兒

人民日報評論 發佈 2021-10-01T06:10:44+00:00

1918年5月,《新青年》雜誌4卷5號刊登了一篇名為《狂人日記》的小說,作者署名「魯迅」。百餘年來,不論是在新文化運動的大潮中,還是在資訊高度發達的網際網路時代,這顆「20世紀中國最為豐富、孤獨而痛苦的靈魂」,始終是每個時代當之無愧的「頂流」。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眾朋友們,晚上好。

1918年5月,《新青年》雜誌4卷5號刊登了一篇名為《狂人日記》的小說,作者署名「魯迅」。「魯迅」,這個「在寂寞里奔馳的猛士」,從此下定決心「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今年的9月25日,魯迅誕辰140周年。百餘年來,不論是在新文化運動的大潮中,還是在資訊高度發達的網際網路時代,這顆「20世紀中國最為豐富、孤獨而痛苦的靈魂」,始終是每個時代當之無愧的「頂流」。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魯迅。

《覺醒年代》劇照

在熱播劇《覺醒年代》中,但凡有魯迅出場的片段,彈幕總是熱鬧非凡。尤其是魯迅叉腰扶著寫有「不幹了」的木牌站在教育部門口辭職的經典畫面,更是成了年輕人熱衷的表情包。不論是什麼領域的話題,人們總能在魯迅作品的大量金句中找到共鳴——

當你遇見墨守陳規、習慣在舊框框裡思考問題的「老頑固」,便不由地想起魯迅筆下狂人的詰問:「從來如此,便對麼?

當你遭遇愛逞口舌之快的「槓精」,總忍不住用魯迅的話來反駁:「譬如廚子做菜,有人品評他壞,他固不應該將廚刀鐵釜交給批評者,說道你試著來做一碗好的看。

當你面對現實壓力,「我覺我喪」時,魯迅早已一語道破:「對於人生,既憚擾攘,又怕離去,懶於求生,又不樂死,實有太板,寂絕又太空,疲倦得要休息,而休息又太淒涼,所以又必須有一種撫慰。

甚至是當你在養娃的瑣碎中焦頭爛額時,驚喜發現,在「寵娃狂魔」魯迅那裡,竟也能尋到類似的心境:「(孩子)偶然看看是有趣的,但養起來,整天在一起,卻真是麻煩得很。」雖多有抱怨,可轉頭又學著魯迅給孩子哼起自創的洗腦兒歌:「小紅,小象,是小紅象……

……

年輕人喜歡魯迅,大抵是因為他不裝、坦誠、不喜歡擺架子,是一個「真的人」。人際交往中的「面具性」,往往由於網絡時空的放大而更具戲劇性、偽裝性。網際網路時代,在每一個試圖不被信息潮水淹沒的時刻,我們恰好需要一個可以好好說點真心話的真朋友。魯迅,這個「真正可以隨便談談的朋友」,的確是最好的選擇。

圖片來源:中青在線

於是乎,在B站,魯迅是最受年輕人歡迎的作家之一,與他相關的視頻總共超過1.3萬條,總播放量達到了1.7億人次,點讚和收藏量也分別高達960多萬和420多萬;微博上,魯迅也有自己的「超話」,在歷史類超話中名列前茅;作為「中國中學生最害怕的男人」「亞洲第一梗王」「世界上馬甲最多的人」,魯迅還捧紅了一個名為「魯迅說過的話」的檢索網站,令其成為網友驗證真假梗的不二利器。

種種圈粉之處,往往是散落於網絡的警句與影視劇里的片段,所呈現的終究只是一個淺表的「散裝」魯迅。魯迅穿越百年風雨,始終屹立於文化高地、「不廢江河萬古流」的真正原因,唯有從對魯迅文本的潛心閱讀中找尋。

曾有學者指出,有些作品「可供人們解讀一國之文化,這些作品本身,也融入整個民族的DNA」,魯迅的文學作品正是這種能表達民族精神、民族命運和民族願望的民族文本。

「叛逆的猛士出於人間;他屹立著,洞見一切已改和現有的廢墟和荒墳,記得一切深廣和久遠的苦痛,正視一切重疊淤積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將生和未生。」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堅船利炮下的民族危機一天比一天深重。在救亡圖存的艱辛探索中,各種「主義」、各種「方案」,都嘗試過了,但都以失敗收場。魯迅憂心,「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甚至於痛苦,「我們活在這樣的地方,我們活在這樣的時代」!他赤忱,「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他清醒,「想在現今的世界上,協同生長,掙一地位,即須有相當的進步的知識、道德、品格、思想,才能夠站得住腳」;為此他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即使艱難,也還要做;愈艱難,就愈要做」!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不論是哪個時代的年輕人,在閱讀魯迅的過程中,總能找到一股「向上走」的力量。從《吶喊》《彷徨》到《故事新編》,從《熱風》《華蓋集》到《且介亭雜文》,從《野草》到《朝花夕拾》,魯迅的一生,始終保持著「竦聽荒雞偏闃寂」的警醒、「起看星斗正闌干」的意氣,總是以「精神界之戰士」的戰鬥姿態,一路鞭打著黑暗的牢籠,喚醒希望與自由。

魯迅從未走遠,我們似乎時常感到他仍生活在現實之中。那一個個用筋骨鍛造的文字,如「東方的微光,林中的響箭,冬末的萌芽」,總能深入到人類文明與中華民族文明的根底,也觸及我們每個人的「根性」。透過魯迅,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我們民族的歷史與未來,克服「民粹式」「憤青式」的粗糙與狹隘;閱讀魯迅,能夠以更為冷靜與清醒的眼光體察我們自身所處的文化,繼續探尋「內外兩面,都和世界的時代思潮合流,而又並未梏亡中國的民族性」。

這正是:

平生荊棘向前進,何妨以血薦軒轅。

先生不厭百回讀,未死精神待後人。

國慶假期,駐守或者奔波。在一個涼爽的秋夜,不妨沉下心來,讀讀魯迅吧。

(文 | 曹怡晴)

| 薦書 |

★ ☆ ★

《與世界談談心——睡前聊一會兒》

★ ☆ ★

丨簡介丨

繼《與時代談談心》後,人民日報評論部的「睡前聊一會兒」欄目再推系列讀物之《與世界談談心》。本書系統梳理了這兩年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新聞熱點,分為都市、生活、藝文、校園、新知、科技、心理、食飲、光影、風尚10個部分,給讀者一個觸摸時間、觀察世界的窗口。

這個世界的豐富性,遠超出我們的想像。這本書所收錄的,也只是我們這個宏大時代的吉光片羽。但這些文化現象、社會風尚、思想觀念,就像風與水之於大地,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不知不覺中刻畫著我們的時代。我們嘗試從中看到水的走向、聽到風的聲音,去發現、接受和推動改變。我們希望,瞬間的積澱不要流淌,歲月的饋贈別被消磨,而是在時間的河床上凝聚起沉潛的力量。我們希望,能與讀者一道觀察、思考,發現更廣闊的時代,與社會一起向陽生長。

— 「與時代談談心+與世界談談心」套裝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