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黑科技要來了!但安全怎麼保障?

21號騎象人 發佈 2021-09-27T05:34:13+00:00

全球經濟發展進入數字驅動時代,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加速引發系統性、革命性、群體性的技術突破和產業變革。9月27日,中關村5G大賽5G+智能網聯汽車賽道的專場路演在京展開。智能駕駛技術逐步實現商業落地的今天,其核心技術發展如何?安全問題如何解決?離我們的生活還有多遠?

全球經濟發展進入數字驅動時代,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加速引發系統性、革命性、群體性的技術突破和產業變革。9月27日,中關村5G大賽5G+智能網聯汽車賽道的專場路演在京展開。智能駕駛技術逐步實現商業落地的今天,其核心技術發展如何?安全問題如何解決?離我們的生活還有多遠?對此,北京商報記者採訪了多名參賽企業代表和專家。


賽事平台:今年累計徵集項目330項

數字驅動時代,經濟發展已經進入跨界融合、系統創新、智能引領的新階段。2021年中關村5G創新應用大賽暨中關村智能網聯汽車前沿技術創新大賽路演活動是中關村5G大賽5G+智能網聯汽車賽道的專場路演,隸屬於2021中關村論壇六大板塊之一的「前沿大賽」板塊。

大賽主辦方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在成功舉辦三屆中關村5G創新應用大賽的基礎上,2021年中關村5G創新應用大賽以「聚焦硬科技、暢通內循環」為主題,圍繞5G+融媒體、5G+應急管理(無人機)、5G+智慧城市(物聯網)、5G+智能網聯汽車、5G+工業網際網路等應用場景,面向全球徵集有較高技術水準、有完整落地解決方案、有較好示範作用的優秀案例。大賽影響力呈逐年擴大趨勢,2021年累計徵集項目330項。

本屆賽事的智能網聯賽道匯集了車路協同、單車智能、模擬仿真、車聯網安全、智慧座艙領域的優質企業,充分體現了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良好發展態勢,彰顯了極強的創新引領優勢。

安全難題:感知能力是關鍵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有足夠的深度和廣度,這次參加路演的10家企業也展現出這一特點。」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人工智慧研究院視覺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鄧志東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如北京超星未來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高性能自動駕駛車載嵌入式計算平台及全棧智能駕駛場景解決方案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現在自動駕駛主流的晶片方案其實還是國外的,價格很高。我們主要做的就是嘗試用更少晶片的方案還能支撐算力,從而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比如原本要用2個晶片,我們可以只用1個。」公司聯合創始人梁爽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超星未來創立僅有兩年,但其產品已經實現在機器人場景下的較大規模應用。「其實現在機器人相當於無人駕駛的小車。它們要求成本更低,但對計算需求也很大,同時量也比較大。所以我們的計算平台和方案也可以應用在機器人場景上。」梁爽說。

北京乙態科技則聚焦於汽車開源虛擬容器的研發。「一台整車可能需要50多個供應商,分別控制車門、車窗等不同部分。但如何把這些供應商的軟硬體系統地結合起來,是一個難題。相比傳統汽車經典的『硬體隔離軟體』架構,現在造車新勢力大多是採用以軟體為中心的架構。新一代智能汽車一般用一台到幾台通用計算機。供應商的軟體作為模塊運行在這些計算機上。隔離不同供應商模塊的不再是硬體與網絡,而是軟體容器。我們要做的就是這個軟體容器。」乙態科技市場副總裁胡曉維向北京商報記者解釋稱。

在各類「黑科技」背後,是目前市場對於智能汽車的巨大需求。「我認為智能駕駛行業要發展,需要讓企業把注意力放在關鍵核心技術上。」鄧志東談道。

何為關鍵核心技術?在智能駕駛領域,安全是最受關注的。鄧志東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安全方面最大的挑戰就是存在一些邊緣事件,比如高速公路上「前方臨時施工」,由於智能汽車還沒有完全安全可靠的感知能力,會識別不出來,從而導致事故。這就需要單車智能和車路協同兩者並行發展。

「但網聯現在其實沒有太多的關鍵技術,主要依靠通訊以及各類商業模式,而且,如果需要全部布局的話,投入太大了。因此還是要聚焦單車智能的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選好典型的應用場景。我建議是在安全的情況下,逐漸把安全駕駛員撤下來,真正實現安全技術的疊代,達到未來無人駕駛『減員增效』的目的。」鄧志東解釋稱。

政策支持:北京將健全完善車聯網安全保障體系

新興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也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從我們企業角度來說,北京對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有很好的政策支持,比如在亦莊等地都有測試試點,這對企業來說很關鍵。另外北京還是有很強的人才優勢。」梁爽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北京商報記者還了解到,依託首都高精尖產業促進體系,北京多措並舉緊抓5G+智能網聯發展機遇。《北京市關於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的實施方案》《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總體實施方案》等政策進一步在供給側層面保障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如順義區是北京市自動駕駛產業的發展高地。目前,順義已開放77條408公里社會道路作為公開測試道路,成為北京市自動駕駛開放道路最長、全面支持無人化測試區域,吸引了50餘家企業的數百輛自動駕駛車輛開展道路測試。

在9月26日舉行的順義專場城市複雜場景自動駕駛應用論壇上,順義區經信局副局長劉建新披露了《無人配送車管理實施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據預測,2025年順義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將實現年產值2000億元。

結合順義區道路情況和管理經驗,《指南》明確了無人配送車的運營主體、車輛、路測及運營流程要求,為企業提供清晰的指導方案。為了優化營商環境降低企業申報成本,《指南》允許其他省市已申領臨時行駛標識、且在有效期內的無人配送車通過簡化流程在順義開展公開道路測試或示範應用。

對於下一步將如何推進北京「5G+智能網聯」創新發展,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二級巡視員劉航表示,北京將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積極應對產業鏈、供應鏈重塑挑戰;同時加快車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智能化要素融合協同能力;全面加強車聯網安全保護,健全完善車聯網安全保障體系。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王晨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