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給上網就拿電腦砸爸?當心3C產品成癮

欣新聞 發佈 2012-08-06T19:32:22+00:00

圖說: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呂奕熹提醒,家長自己已是使用智慧型手機成癮,恐怕讓孩子也跟著成癮。(記者丁彥伶攝)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大人的聚會,小孩子吵個不停,說也奇怪,只要一台iPad拿出來,一大群小孩馬上安靜下來,大人也滿意得不得了,不過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呂奕熹今(6)日提

圖說: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呂奕熹提醒,家長自己已是使用智慧型手機成癮,恐怕讓孩子也跟著成癮。(記者丁彥伶攝)

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

大人的聚會,小孩子吵個不停,說也奇怪,只要一台iPad拿出來,一大群小孩馬上安靜下來,大人也滿意得不得了,不過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呂奕熹今(6)日提醒,家長若常用3C產品當保姆,小心種下孩子網路、3C產品成癮的惡果。


呂奕熹說,他們之前輔導過一個案,雖然他不過只有15、6歲,但網路成癮史已經很長。這個孩子從國小起,因為爸媽忙於工作沒時間陪他,家長只好提供電腦給他玩,沒想到從此沈迷網路,說是怕漏接重要訊息,還有在網路和人進行團戰,如果他一離開可能整團被殲滅,所以連學校也不去了,他爸爸只是威脅要把網路拔掉,沒想到他竟把整台電腦搬起來砸爸爸,爸爸只好召來警察,警察請他們找心理諮商,家長才求助醫院。


臺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副處長杜仲傑表示,曾有媒體報導,有6成家長把3C產品當成安撫小孩的工具,結果反而造成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離。而據臺北市衛生局99年針對北市248所學校、57,475名學生進行的「青少年在學學生心理健康調查」顯示,學期間每天上網超過3小時的比例已達15%,其中國小5、6年級學生占13%,在國中生占15.9%,高中職學生更高,占17.2%,而這些,都可能造成網路成癮症。


呂奕熹表示,當孩子已經有網路成癮症,就像一棵樹長歪了,要把它扶正就很難,而且也不可能回復到完全沒有成癮前的情況。他說,網路成癮不是病,是一種習慣,但如果成為人際關係及家人間的衝突,就變成了病,因此要預防孩子成為網路成癮的受害者,最重要的是及早在孩子未接觸電腦前,給孩子「工具態度」的教育,讓電腦只是生活上的工具,而非生活的全部。


呂奕熹說,爸媽拿3C產品當孩子保姆的問題,不只可能種下孩子未來網路成癮的惡果,iPAD、iPhone等3C產品中的遊戲太制式,不是切西瓜就是切蕃茄,無法讓孩子培養想像力,不過他也認為,現代年輕家長想要矯正孩子3C產品成癮恐怕也有困難,因為爸爸媽媽自己恐怕也是3C產品的重度使用者。


他說,他曾經親眼看過一個案例,一個年輕媽媽帶著年幼的小孩搭捷運,但她一路忙著用智慧型手機,孩子問媽媽在做什麼為什麼不理他,媽媽只說「媽媽很忙」,當孩子想要過去抱媽媽、親媽媽時,媽媽竟嫌惡地說「你怎麼這麼煩?」呂奕熹說,當孩子感覺親情受挫,未來更容易變成從網路或3C產品取得慰藉的成癮者。


很多人稱這些沈迷網路的孩子是「宅男」,呂奕熹說,宅男是會利用網路的特性,而且可以自食其力的族群,現在的網路成癮者不是宅男,而是「尼特族(NEET)」,這個名詞是英國發明出來的,指這些人是「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的族群,也就是靠爸族,而據臨床發現,孩子會變成這樣,一是父母過於溺愛,二是過度忽略,而過於溺愛的家長,有很多都是因為怕孩子在家變得狂暴,只好一味滿足孩子,像目前輔導中的一個資優生,媽媽只是叫他別顧上網早點睡,沒想到他就打破玻璃,割得滿手都是血,嚇得全家人再也不敢阻止他。


那要如何及早發見孩子是否有網路成癮呢?呂奕熹提醒,成癮者「情緒」是最先受影響的,例如孩子上網玩遊戲叫他沒有反應,或是會大聲喊叫的過度反應,或是愛「網購」,提醒他小心受騙,對方會大聲反駁時,顯示已經有成癮現象;其次則是「脫離現實感」,曾有一個小五男生,因為從小看兄姊玩電玩的槍戰,走在路上竟要不時躲在牆角,擔心被狙擊,如此情形也要趕快尋求協助。


不過首先不是先用藥,而是先做心理諮商,讓孩子學會如何「使用工具」,不要被電腦、手機綁住,讓自己自由一點,還有,限制網路使用時間,不能只有一個孩子受限,否則限制時間就會變成懲罰。呂奕熹說,他們輔導中的一個案子,家裡的哥哥姊姊都願意配合,所以患者改善很快;不過真的要輔導完成,沒有三五年也不行。他也提醒,如果您用智慧型手機,APP卻只有兩三種功能,也顯示有「臉書」成癮,趕快改過來吧!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131743&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