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設計/從車埕鐵道博物館到木業展示館

欣新聞 發佈 2012-12-03T11:37:23+00:00

圖說:不論是木業展示館或者鐵道博物館,內部都可以看到中冶希望呈現舊與新並置的模樣。(林芳怡提供)欣傳媒 | 記者葉穎/專題報導談到著手在日月潭一帶,從火車博物館到木業展示館再到一路上竹石園、梅荷園的環境修復工程,中冶環境造顧問公司主要設計師

圖說:不論是木業展示館或者鐵道博物館,內部都可以看到中冶希望呈現舊與新並置的模樣。(林芳怡提供)

欣傳媒 | 記者葉穎/專題報導

談到著手在日月潭一帶,從火車博物館到木業展示館再到一路上竹石園、梅荷園的環境修復工程,中冶環境造顧問公司主要設計師郭中端說,當2000年確定接手案件開始,車埕車站修復工程可以算是當時總體工程的初始點。一開始的動機其實是很簡單的,主要就是想就車埕因為地處鐵路集集線最末端,透過素有「最後的火車站」的美稱,將它比照舊容之外,更打造成一座具有博物館級的展間。


她更津津有味地談到,車埕火車站配合了周邊鐵道設施與日式倉庫的修建,成為了露天的終點站鐵道博物館,除了將車站內舊有與鐵路相關的物件作出恢復與編修之外,其中,特別是在一次湊巧的機緣裡,恰好搶救了縱貫線竹南站將被拆除廢棄的號誌樓,並將之整套整套地移植至此,就連從前老火車廂也都儘可能從全台各地的機務段收集至此如實再現,讓昔日集集線上的火車風光歷歷在目,「我相信絕對足夠讓許多火車迷們對這裡流連忘返的!」郭中端說。


除此之外,她更進一步談到關於木業展示館的修建。在火車站、天車及貯木池陸續重建完成之後,昔日的振昌鋸木加工廠的復貌也隨着必須進入到工程的實務階段,當時廠區原本有很多原結構的舊木料,在回顧木工廠原結構的同時,也透過拆卸編碼的方式,將許多木材一一歸建檔案。只是這些珍貴的木料卻因為珍貴稀有,有許多在民國93年拆卸間便大量失竊,其中更不乏檜木材料等,即便日後透過追查找回來,但不少結構角材卻已經被切割的支離破碎了,所以在設計重組時,約有高達六成的材料需要轉而以唐松替代。

除此之外,當921災後政府高喊著希望能在100天內完成修復,站在實務施工的立場,不論中冶再怎樣斟酌估算,都覺倉促而不可為,所以他們初步就希望可以用「穿外套」的概念來修建這些工業遺產,經過仔細地考察之後發現,舊廠的木架構實是20世紀初的產物,這樣的結構在1950年代是屬於相當先進的設計,所以在重建舊場成為木業展示館時,採用「新與舊的交疊」的概念貫穿其中,當木業工廠的修復僅可能利用當地的老木料,比照歷史建築的修護方式完成時,又見聞一般建築維修的程序,不免是將建築體外部搭建出一個外在的頂棚,待建築本體修建完成之後,頂棚即被拆棄而不用。郭中端想,這樣的做法不僅不環保,而且搭建與拆除也都需要額外的工時,所以他們想到的是大屋頂裡還有小屋頂的做法,郭中端不免玩笑地講,這可是台灣夜市美食-大腸包小腸所帶給她的靈感呢!


木業館的內部則以木結構為主,鋼骨為輔,並利用透明玻璃搭配來建造,讓身處其中的旅客都可清晰的看到場區內的新舊木架構交錯,串接營造出更具時空斷代般的場景。同時,錯綜的木架構交織也造就出空間的變化跟意象美感,讓到此一遊的旅客,不論是在一樓的大廳或者二樓的展示室與空中走廊,都可以透過觀看,游走在時代的演進之間。

更多建築旅遊資訊,請上【建築行腳】專輯
http://www.xinmedia.com/n/featurestory_list.aspx?collectionid=111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197419&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