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有哪些比較有意思的記載呢?

宋安之 發佈 2020-03-11T13:05:13+00:00

那麼今天宋安之來說說古籍記載中一個有意思、比較耐人尋味的記載:「邦家不造,骨肉周親屢謀僭逆。去年,周庶人橚僭為不軌,辭連燕、齊、湘三王。朕以親親故,止正橚罪。今年齊王榑謀逆,又與棣、柏同謀,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廢為庶人。朕以棣於親最近,未忍窮治其事。今乃稱兵構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


歷史遠比小說精彩多了,只不過古代的敘事方式多少有些枯燥,所以很多人是望而生畏,並沒有發現其中頗多有意思,比較精彩的地方。


那麼今天宋安之來說說古籍記載中一個有意思、比較耐人尋味的記載:


「邦家不造,骨肉周親屢謀僭逆。去年,周庶人橚僭為不軌,辭連燕、齊、湘三王。朕以親親故,止正橚罪。今年齊王榑謀逆,又與棣、柏同謀,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廢為庶人。朕以棣於親最近,未忍窮治其事。今乃稱兵構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祖宗,義不容赦。是用簡發大兵,往致厥罰。咨爾中外臣民軍士,各懷忠守義,與國同心,掃茲逆氛,永安至治」。


這段記載出自《明史》卷四《恭閔帝本紀》,是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難以後,建文帝朱允炆下的討伐詔書,出自方孝孺之手。


看完這段文字以後,宋安之是感覺相當之妙。雖然這段文字不是那麼驚奇,但是卻給人一種歷史果然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之感,很多事情,只要你寫的好,有選擇性的敘述,黑的都可以寫成白的。


從詔書來看,建文帝朱允炆是相當無辜的,因為藩王們屢屢僭越,所以他才在無奈之下處置了周王,並且念其親情,沒有下死手。而湘王自焚之死,不是以死明志,是因為涉及到了齊王謀逆之事,才「伏罪」而死。


並且說道燕王參與了謀逆,自己與這個四叔最為親近,因此一直沒有治他的罪。沒想到他反而起兵造反,是危害社稷,對不起祖宗的,因此我建文帝舉著大義之旗,要發兵討伐燕王朱棣。


但其實歷史上的建文帝可沒有這麼無辜的,相反對於那些藩王叔叔來說,他可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侄子。


說起歷史上的建文帝朱允炆,很多人會下意識認為這是一個寬仁的皇帝,是一個好皇帝,可惜生不逢時,而且太過寬仁和幼稚,所以鬥不過四叔燕王朱棣,以至於兵敗失位,從此是不知所蹤。


建文帝的兒子們下場也很悲慘,像明英宗時期放出的建庶人,就是建文帝的次子朱文圭,因為多年囚於高牆之內,都不識牛馬為何物,說起來也是可憐。


可以說建文帝朱允炆是一個悲劇式人物,這麼多年以來,很多人都同情可憐他,但是仔細看看歷史,其實建文帝並不是真的那麼寬仁。


他繼位以後為了削藩,連續幾個月是削了周、代、湘、齊、岷五位藩王,至於罪名嗎,說是謀逆,其實都是站不住腳跟的罪名。而且都不能稱之為削藩了,簡直就是廢藩、殺藩,將這些藩王廢為庶人,或是禁錮或是遷徒,甚至逼得湘王自焚來以死明志。


可以說在對待親叔叔上面,寬仁建文帝是相當的心狠手辣,毫無多少親情可言。結果是逼反燕王以後,建文帝在討伐詔書中,將自己的心狠手辣撇的是一乾二淨,反而責怪「骨肉周親」屢屢僭越,可以說是選擇性敘事來美化自己。


歷史果然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古代,別說後世之人的記載了。像建文帝這種說起當朝之事,單方面的選擇性敘述,其實也不少,所以這段詔書記載,不能說是令人拍案叫絕,但也是讓人印象深刻,感覺很有意思。


還有建文帝可憐嗎?


其實不見得他就真的可憐了,他既然要削藩,接受失敗的下場也是應該的。而且他如此對待親叔叔們,其實下場不算悲慘了,最起碼後代還活著,如果換成燕王朱棣起兵失敗的話,那麼朱棣還有三個兒子,肯定都要被殺,相比之下,建文帝的下場已經是不錯的了。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專注於明清史及其中國大歷史,喜歡以不一樣的角度來說說那些一成不變的歷史,覺得可以的朋友記得點讚關注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