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氣象之力築牢「防火牆」——春季森林草原防滅火氣象保障服務紀實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 發佈 2020-03-05T04:21:08+00:00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今年春季,我國大部地區降水偏多、氣溫偏高,整體對森林防火較為有利,但東北、華北、西北地區東部、新疆北部、西南地區東部和南部、江南中部、華南中東部等林區存在森林火險等級較高的時段。

來源:中國氣象新聞網

中國氣象報記者 張宏偉

春季歷來是我國森林草原火災多發期。根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今年春季,我國大部地區降水偏多、氣溫偏高,整體對森林防火較為有利,但東北、華北、西北地區東部、新疆北部、西南地區東部和南部、江南中部、華南中東部等林區存在森林火險等級較高的時段。

當前,在全力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森林草原防滅火氣象保障服務之責亦不可懈怠。

行動——非常時期當有更務實之舉

「與以往能直觀看到對手不同。這一次,還得面對一個無形敵人。」在前往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瓦切鄉的雷達應急保障車上,有著近30年工作經驗的龔利明還是不由地警惕起來。

2月12日,紅原縣突發草原火災。州氣象局立即啟動草原防滅火氣象保障服務四級應急響應,並組織應急現場服務保障隊前往支援。龔利明是其中一員。疫情防控期間,奔向有著上千人的火災救援現場,不可等閒視之。

茫茫草原被濃煙籠罩,幾公里外都能感受到熱浪。海拔3500米以上的草原,空氣稀薄,保障隊員始終戴著口罩開展工作。他們幾人分工合作,監測火情點周邊風向、風速,判斷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條件,加強設備維護保障。

現場有行動,後方強支撐。在州氣象局的協調下,紅原縣周邊的馬爾康、松潘、若爾蓋、阿壩四縣(市)局人影作業人員處於待命狀態,移動氣象應急車進入應急觀測模式,只要一聲令下,隨時開展火災現場監測和人影作業。

13日21時30分許,火災現場明火被撲滅。但根據以往經驗,草原極易出現復燃情況,氣象保障服務人員一直守護到15日才完全撤離。

其實,森林草原火災從預防到撲救的每一個階段,都離不開氣象力量的參與。立足於「早」,防患於未「燃」是氣象工作者始終堅持的信條。

早在1月9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20年春運期間全國森林草原火險氣象預測》。結合今年春運整體天氣形勢,此次預測產品適應應急管理部特殊需求,預報時效覆蓋整個春運過程的40天。為保障森林火險預報業務高效開展,中國氣象局與應急管理部加強合作,雙方業務人員針對火情信息、天氣形勢和森林火險氣象預報進行會商,每日發布《森林火險氣象預報》;針對火險易發及高風險時段,中國氣象局與應急管理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通過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平台、央視新聞聯播天氣預報節目等渠道發布森林火險預警,加固森林草原「防火牆」。整個春運期間,全國未出現大範圍森林草原火災。

從北京到全國,緊握的手用力拉住保護森林草原安全的弦。在陝西,省氣象局每日兩次製作未來7天天氣預報及森林火險等級預報產品,持續發送至省森防指辦公室、省應急管理廳、省林業局。去年12月1日至今年2月23日,省氣象局共製作發送森林火險等級預報85期,為全省防火工作人員發送火險等級預報簡訊17.5萬條。在江西,省氣象災害防禦(人工影響天氣)指揮部與省森林防滅火指揮部聯合制定《2020年江西省森林防滅火人工增雨服務方案》,並就做好全省森林防滅火人工增雨工作發出通知,各級人影辦、防火辦強化合作,助力降低森林火險等級,支持森林火災撲救。在雲南,今年以來,昆明、保山、麗江、普洱等九個州(市)共實施增雨作業375點次,大大緩解了氣象乾旱,對預防和減輕森林火災隱患起到了積極作用。

瞄準——當高火險氣象等級遇上高科技

如果說立足「早」和「實」的行動為森林草原防滅火做足了準備,在更大範圍的「守護圈」內,風雲衛星、地面觀測站、天氣雷達加密組網,新技術、先進設備助力打造的全方位、全天候森林防滅火氣象服務系統,則為洞察火情擦亮了「眼睛」,提供了更專業的「指揮室」。

針對今年森林草原火情特點,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充分發揮靜止氣象衛星高觀測頻次和極軌氣象衛星高空間解析度的優勢,通過靜止衛星實時監控、極軌衛星精細化監測和評估,為森林草原防滅火相關部門提供日常火情監測信息。

2月23日下午,兩聲信息提示音讓緊盯著森林火災新一代天氣雷達自動識別預警業務平台的福建龍巖國家天氣雷達站(紅尖山)站長張深壽繃緊了神經。在確定永定縣、連城縣兩地有煙塵回波後,他迅速將預警信息發到龍巖公司防山火微信群里。在收到預警後,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龍巖供電公司立即派人到預警地點開展無人機巡視,監測森林火災的發生髮展狀況,評估山火對電力設備等的影響。

如今,福建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已成為實現24小時全天候、全覆蓋、全時段連續監測森林火災的「眼睛」。雷達每隔6分鐘,即對半徑120多千米的區域進行一次探測掃描,森林火災新一代天氣雷達自動識別預警業務平台則有針對性地發送林火煙塵回波警告,預警時間較衛星監測提早30分鐘至120分鐘。結合電力部門的無人機航拍防火巡查手段,兩部門合作織就了森林火災立體防控監測網。

在數百公里外的湖南省龍山縣砂子坡林場,副場長張瑞元也進入了高警戒狀態。作為林場消防員和氣象信息員,張瑞元明白,乾燥天氣下一點小火星就能釀成大禍,「森林火險氣象預警真的必不可少」。而他的「好幫手」——湖南省氣象部門自主研發的森林防火預警系統、森林火險滾動預報系統,持續發揮著森林防滅火的消息樹和發令槍作用。

同樣擦亮洞察火情之「眼」的,還有山西省氣象服務中心創新服務團隊,其研發的山西省森林防火氣象服務系統被譽為捕捉森林火情準確指揮救火行動的「司令室」。該系統集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全球定位系統技術、衛星遙感技術、實時監控技術等新技術於一體,可用於森林資源信息管理和防火指揮、火源點監測,估算火場蔓延速度和方向以及火場類型,是防滅火指揮決策的重要依據。

人影作業是森林草原防滅火的「利器」,其升級維護至關重要。在內蒙古,人工影響天氣的軟硬體設備持續更新,全球定位系統氣象觀測站、多通道微波輻射計、雙偏振都卜勒雷達等先進設備陸續投入運行;雲降水精細化分析處理平台、可視化信息系統、裝備物聯網系統和移動指揮監控系統等的精彩亮相,為實戰提供了有力支撐。

疫情之下,氣象工作者迎難而上,措施有力行動高效,築牢森林草原「防火牆」。(崔國輝、柏利軍、梁莉、王敬濤、喬劍、郭艷君、李毅宸、陳獻朝、林城、鄭偉、陳潔、余亞慶、武雅麗對本文有貢獻)

(來源:《中國氣象報》2020年3月4日一版 責任編輯:張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