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張圖,講講三國時期的渭南之戰,曹操為什麼能贏

李躍汗青 發佈 2020-05-15T04:51:53+00:00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赤壁之戰中遭遇重大失敗,隨後又丟失戰略重鎮江陵,使曹操向南推進的計劃成為泡影。關中軍閥曾經助曹操平定并州,後來馬超和韓遂又給曹操送去了人質,所以他們名義上是歸屬曹操的。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戰中遭遇重大失敗,隨後又丟失戰略重鎮江陵,使曹操向南推進的計劃成為泡影。曹操只好向西拓展,把下一步進軍的目標鎖定在關中、涼州和益州。

關中盤踞著大大小小十幾路軍閥組成的鬆散聯盟,這個聯盟的核心人物是韓遂和馬超。關中軍閥曾經助曹操平定并州,後來馬超和韓遂又給曹操送去了人質,所以他們名義上是歸屬曹操的。

一方面曹操有野心,想徹底統一北方必掃除關中的割據勢力。另一方面曹操面對強勁的關中軍閥,感覺危險隨時都可能降臨,消滅他們迫在眉睫。

再看看益州的情況,劉璋割據在巴蜀之地,張魯割據在漢中。

建安十六年(211年)3月。

曹操針對關中軍閥,制定「逼反關中,聚而殲之」的戰略。

1.逼反關中軍閥

曹操命令征西護軍夏侯淵跟司隸校尉鍾繇會合,一起征討漢中的張魯,這招看似簡單卻大有玄機。

打張魯的話必須借道關中,關中是馬超等人的勢力範圍,實際上這是曹操拋給馬超做選擇題。馬超如果選擇借道,就必須承擔「假途滅虢」式的風險,要麼就選擇自保造反亦或者直接投降曹操。

倔強的馬超怎麼可能束手就擒呢?果不出曹操的預料,馬超、韓遂聯合十路關中軍閥選擇了造反,拒守潼關。

其實曹操並不是真心打張魯,故意出一個虛招釋放「假途滅虢」的信號,就是為了逼反關西軍閥,這才是曹操真正意圖。

2.創造聚而殲之的條件

曹操遣安西將軍曹仁在潼關與關中大軍展開對峙,命令固守營寨不要隨意出戰。雙方對峙時間長達5個月,曹操這才慢吞吞的率領大軍趕往潼關。

洛陽距離潼關500里左右,為什麼曹操準備5個月,他在等什麼?

潼關對峙是從211年春天3月開始一直到秋天8月,這個時間段正是春播和秋收的時間,在曹仁的牽制下關中軍隊都出來打仗了,哪有那麼多精力種地。曹操這是有意擾亂關中地區的時令,從而迫使對方糧荒,這是目的之一。

第二個目的,給予關中軍隊充裕的集結時間,從而使分散各處的軍閥聚在一起紮營。聚而殲之比逐個擊破容易的多,假如進展順利可一戰定關中。

211年8月。

曹操率大軍抵達前線,與占據潼關的馬超等展開對決。曹操深知攻破潼關而入那是異常困難的事情,他要考慮北渡黃河,從河東郡的蒲津進入西河。

曹操能想到的,作為防守方的關中軍隊難道就想不到嗎?關中那些眼睛早就就死死盯住了曹操,假如曹操突然北渡黃河,他們就會馬上派重兵防守西河各個渡口,曹操還是很難進入關中的。既然曹操不能明著北渡黃河,那就來暗的,學學韓信的「暗渡成倉」。

於是曹操加緊強攻力度,亮出就在潼關決戰的態度,吸引住關中軍主力。同時派徐晃和朱靈執行偷渡蒲津占據西河的任務。

由於曹操在潼關牽住敵軍主力,西河的防禦很薄弱,徐晃輕而易舉的渡過的蒲津占據了西河。就在徐晃立足未穩之際,慢半拍的梁興部(關中軍閥之一)5000人殺來。徐晃橫刀立馬打退了梁興站穩西河,給曹軍主力提供有利的渡河條件。

梁興敗退,這時候曹操的戰略意圖肯定暴露無遺,為什麼關中軍不再派兵來?難道怕徐晃的4000人,這恐怕說不過去!

有兩種可能,駐守河東郡的夏侯淵可能已經和徐晃會合,兵力多達一萬有餘。另一種可能就是關中軍的問題,在潼關戰線的馬超和韓遂騰不出手來救援,然而還指揮不動那些軍閥來救西河。由此可見關中軍一片散沙狀,說白了就是一群烏合之眾而已。

211年閏8月,曹操放棄潼關選擇北渡黃河。

曹操只留下百名保鏢親自斷後,馬超率1萬步騎直奔曹操殺來。當時箭如雨下船夫被當場射死,危急時刻許褚左手拿起盾牌為曹操抵擋箭雨,右手撐船划行,曹操簡直狼狽至極。

這時候校尉丁斐靈機一動乾脆把軍中牛呀、馬呀全部放出來去堵路,只見馬超軍立即大亂,都只顧著搶牛馬誰也無心去追曹操。就這樣曹操踏上河東郡。

搶牛馬那麼凶,有出現糧荒的跡象,看來破壞對方的時令起了一定的作用。

按照戰爭的發展,關中軍應該立即渡過渭河強攻徐晃,然後再阻擊曹軍從蒲津渡河,但他們卻無動於衷。其實馬超提出過此類的建議,不過被韓遂拒絕。韓遂的想法是半渡而擊,難道他不知道梁興敗逃,徐晃已經占據西河?指揮調度太混亂,反正搞不懂他們究竟在想什麼,馬超這時候不迅速北上卻遠遠的駐紮在渭口(渭水注入黃河處),就這樣讓曹操輕鬆過蒲津抵達西河?

曹操這一系列動作,脫離了在潼關戰場時的被動,在西河撕開一個口子,從而把戰爭的主動權抓在自己手裡。然而,這期間關中軍卻暴露出缺糧和缺少統一調度的弱點,從這看關中軍註定會失敗。但是曹操在西河依然不能輕敵,馬超的西涼軍團戰鬥力不能小覷。

西涼軍團是由久經戰場的羌胡、氐人等組成。涼州戰馬優良,西涼騎兵自然比中原地區高出一個檔次。另外西涼步兵也是很厲害的,尤其擅長擺長矛大陣,騎兵都要懼怕三分,據說此陣是西羅馬帝國傳入的。

曹操很謹慎為避其鋒芒,也為防止馬超頻繁的襲擾,下命令在黃河岸邊修甬道向南推進,目標是到達渭水一帶決戰。曹操在西河的後勤很到位,河東太守杜畿出糧又出力,投入不少的民工修幾十里長的甬道。

曹操不能總待在狹長的甬道里吧!所以他要想辦法衝到渭水南岸,於是又實行一套動作,展現靈活多變的戰術。首先曹操多設疑兵,吸引關中軍的注意力,暗中用船裝載士兵從黃河進入渭水,並在渭水上架設浮橋。然後趁著夜色分兵去渭南筑營,曹軍一下出現在馬超的後方。

馬超絕不允許後方不安定因素存在,馬上率部來攻打渭南曹營,結果中了埋伏敗走,也在渭南紮下營盤。僅僅敗於一個小小的埋伏,馬超便迫不及待的派使者談判求和,表示願意割讓西河之地。曹操的目標是整個關中,況且戰場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肯定不能答應。

馬超如此急於求和純粹是緩兵之計,表明他手裡的籌碼已經不多了,軍中缺糧問題日趨嚴重,這是兵家之大忌。曹軍準備的就很充分,近在咫尺的河東郡正通過黃河和渭水源源不斷的運糧草呢!馬超如果想著截曹操糧草,也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兩家一比較就能看出馬超已經輸定。

211年9月,曹軍全部渡過渭河,隨時都能打響最後的決戰。

此時曹操還是很謹慎,繼續避其鋒芒堅守營壘,任關中軍數次挑戰就是不應戰。馬超和韓遂一再求和,願意割讓關中土地,並請求送兒子當人質。曹操採取謀士賈詡的建議,假裝同意和談並伺機離間關中軍閥。

既然曹操同意放下武器跟關中軍閥談判,韓遂也想解除他們之間的隔閡要求跟曹操相見,於是開了一場陣前見面會。想當年韓遂和曹操都是在漢靈帝時期舉為孝廉為官的,也算是老友相見。他們在一起說了很長時間,高興時還拍手歡笑。

會面結束後,馬超就很懷疑韓遂,表現的很不高興,就怕韓遂與曹操達成什麼共識出賣自己。

我告訴你這並不真實,歷史記載馬超不僅參與了此次見面會,還伺機想刺殺曹操,不過被許褚的眼神殺嚇到只好作罷!馬超參加了見面會就談不上真正的離間,真正起作用的是那一封信

見面會的幾天後曹操給韓遂寫了一封離間信,信中圈改塗抹了許多地方,好象是韓遂所改的,所以馬超等人懷疑他們之間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這才離間了他們之間的關係,戰鬥時誰也不願意出力。

離間計的幾天後,曹操亮出不談判的底牌,約定了決戰的日期,真正一戰定關中的時刻終於來臨。

決戰那天,曹操針對馬超等人的西涼軍團,派出輕騎兵進行挑戰,充分發揮輕騎兵機動靈活的特長,採用「騷擾疲敵」戰術。西涼軍果然名不虛傳,曹軍大戰半日,才發現敵軍的兩翼很薄弱。曹操果斷出擊,亮出大名鼎鼎的虎豹騎包抄兩翼,從而摧毀西涼軍團,取得最後的大勝利。

馬超和韓遂帶領殘軍瘋狂逃回涼州的深山裡,曹操艱難的收回了久違的關中平原。

渭南大戰體現出曹操高深莫測的戰略和變化多端的戰術。一開始就實施「逼其造反、破壞時令、聚而殲之」的整體戰略規劃,無形的降低敵軍維度。一系列變化多端的戰術,牢牢掌控了戰場的主動權。針對敵方一盤散沙的特點採用離間計,更使他們之間脆弱的信任雪上加霜。再一個關中軍閥打仗毫無章法,缺乏統一的調度和指揮,要想取得勝利是何其艱難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