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一個熔噴布套餐150萬元

模切易得通新媒體 發佈 2020-05-23T13:10:45+00:00

5月20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疫情防控期間哄抬熔噴布等防疫物資價格違法行為典型案件》,曝光9個哄抬熔噴布價格違法案例。

「秋後」算帳開始?


150萬元的熔噴布套餐


5月20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疫情防控期間哄抬熔噴布等防疫物資價格違法行為典型案件(第十一批)》,曝光9個哄抬熔噴布價格違法案例。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案例顯示,4月28日,市場監管總局對浙江金三發衛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檢查。

經查,在熔噴布市場緊缺情況下,當事人通過「套餐」形式強制捆綁銷售熔噴布和口罩內外層無紡布。「套餐」(1噸熔噴布+1噸內層無紡布+1噸外層無紡布)最高價格達150萬元。

除了天價熔噴布套餐,案例還曝光某「倒爺」把熔噴布價格哄抬至76萬/噸。

4月21日,市場監管總局對廣州市陳某某銷售熔噴布的價格行為進行檢查。經查,當事人通過商業賄賂手段,買通熔噴布生產企業內部人員,以「廣州市荔灣區東軒文具商行」名義,購得近1噸熔噴布,隨後加價至每噸76萬元賣出。

此外,上海精發實業有限公司業務員馬某將每噸7萬元的熔噴布加價至每噸32萬元,還要求客戶與上海精發實業有限公司簽訂低價訂貨合同外,將高額差價轉入其控制的私人帳戶。

江蘇蘇州余某某將每噸15萬元的熔噴布加價至每噸28萬元。2個月內利用不簽合同、不做帳、使用6個私人帳號轉帳等手段,轉售熔噴布27噸、紡粘無紡布79噸、粒子料186噸、熱風棉2噸,累計獲利300餘萬元。

根據市場監管總局消息,上述違法案件均已立案調查或移送公安機關。

缺乏國家標準,熔噴布監管困難

市場監管總局已多次發文表示,要嚴厲整頓熔噴布企業。

5月19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市場監管總局關於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促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全面復工復產達產的通知》要求,整頓和規範重點地區熔噴布生產企業秩序,嚴厲打擊「黑作坊」,堅決防止不合格防疫用品流入市場。

5月17日,市場監管總局發文稱,在短期內立案調查的9起典型案件中,廣東江門某無紡布公司案對當事人罰沒共計3270餘萬元。

罰沒超過3000萬元,市場監管總局毫不手軟,但對於熔噴布行業的長期監管,似乎仍缺少統一的國家標準。

5月11日,根據中國質量新聞網消息,浙江金華市發布《浙江金華市熔噴布產品質量監管工作情況》顯示,當地熔噴布生產企業從3月底6家增長到目前28家,預計受江蘇揚中等地「休克療法」整治影響,產能轉移,數量還會增加。

但由於缺少標準支撐,對熔噴布的監管仍然存在難點。

上述工作情況顯示,目前國家還未發布口罩用熔噴布標準,《浙江省日常用防護口罩過濾材料指南(暫行)》要求用於生產日常防護口罩的熔噴布過濾效率必須≥80%,但只是疫情防控期間的暫時性依據,治理「小熔噴」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需要明確的國家或者行業標準支撐。

其實江蘇省已發布全國首個口罩用熔噴布標準,但只是團體標準,主要適用於衛生防護用口罩熔噴布,由團體成員按照約定採用,並供社會自願採用,強制力度有限。

4月24日,根據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消息,江蘇省紡織工業協會正式發布團體標準《口罩用聚丙烯熔噴非織造布》(T/JSFZXH001-2020),規定了原料要求、產品分級、基本技術要求、專項技術要求、檢驗判定方法,並對產品標識提出了明確要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