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海交通廣播舉行30周年系列活動

中新網上海 發佈 2021-09-28T15:39:53+00:00

1991年9月30日早上7點,中國第一家交通廣播電台——上海人民廣播電台交通信息台正式開播。隨後幾個月內,北京、成都、南京等幾十個城市的交通廣播此起彼伏、應運而生。

中新網上海新聞9月28日電(徐銀)1991年9月30日早上7點,中國第一家交通廣播電台——上海人民廣播電台交通信息台正式開播。隨後幾個月內,北京、成都、南京等幾十個城市的交通廣播此起彼伏、應運而生。從這個意義上說:上海交通廣播的30年,就是中國交通廣播的30年。1991年9月30日,也是中國交通廣播全體同仁們的共同生日。

2021年9月28日,在中國交通廣播30歲生日即將到來之際,來自全國百城百台交通廣播播出機構的100多位記者齊聚浦江尋根溯源,並以舉行「百城百台看上海」——行進中的上海智慧交通這個特殊的方式慶祝全國交廣人的30歲生日。

上海交通廣播的30年,正是上海這座超大型國際化大都市交通建設迎來翻天覆大發展、大變化的30年。30年裡,上海的城市交通建設,從平面到立體,從地面到地下,從市內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申字形」高架道路,內、中、外、郊四環,北橫通道等城市快速路拔地而起,四通八達;南浦大橋,延安東路隧道等眾多越江大橋、隧道,為浦東開放開放提供交通保障;

軌道交通從無到有,從一條線路到19條運營線路(16條地鐵+1條磁浮+1條APM)、772公里運營里程、460座運營車站,列車車輛7000輛,所有指標均位居全球第一;

從中國大陸第一條高速公路——滬嘉高速,再到G40滬陝高速,G50滬渝高速,G60滬昆高速,G2京滬高速等等全國主要幹線高速公路,它的起始點都在上海,再加上三大火車站鼎足而立,讓上海和國內省市的距離越來越近;浦東、虹橋兩大國際機場的客運和貨運吞吐量穩居世界前列,讓國際交流越來越便利,越來越輕鬆。

與此同時,集道路交通、公共運輸、對外交通、慢行交通、綜合交通為一體的上海智能交通系統架構基本建成。城市交通在管理精細化、輔助決策智能化、信息服務人性化方面實現較大突破,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保障了交通基礎設施良好的運行,促進城市交通安全運行和客貨運輸效率的全面提升,交通法制、體制、機制不斷完善。

交通建設的重大成就,先進的智慧交通運營管理體系,正是這次「百城百台看上海」融媒傳播活動的主題。百餘位來自全國各地交通廣播的專業記者,先後走進上海智慧交通的大腦——上海交通委指揮中心和上海軌道交通指揮大樓實地探訪,用話筒和鏡頭,記錄並傳播上海智慧交通建設的先進經驗和典型舉措。

在上海市交通委員會交通指揮中心,全國交通廣播的記者們了解到:指揮中心主要承擔本市交通運行監測、行業值守指揮調度、運行數據分析應用、行業熱線服務管理等重要職能。指揮平台 7x24 小時值班值守,中心擁有應急指揮車、無人機、800M 電台、視頻會商系統等先進裝備和設施,為交通行業指揮協調、科學決策提供信息化支撐。

按照上海市「一網統管三年行動計劃」,上海市交通委建設了「上海交通城運系統」,圍繞上海市交通運行監測動態信息全息掌握,建立了 7 大主題板塊,分別為對外交通、市內交通、道路交通等,實現「一屏觀交通」。在此基礎上,從交通運行的外部影響與委外單位聯合管控,尤其是暴雨積水、氣象因素以及與交警信號控制的聯動管理,開闢了智能協同主題版塊;同時,拓展數智治理、交通保障、專題分析板塊,用數據賦能交通管理,實現數位化的治理升級。

如今的上海,軌道交通已經成了市民出行最主要的公共運輸工具。19條軌道交通線路(16條地鐵+1條磁浮+1條APM)、772公里運營里程、460座運營車站,列車車輛7000輛,每天近千萬的客流量,各項數據都位居世界第一。如何保證各線列車運行的安全整點?如何保證乘客的出行順暢?來自全國各地交通廣播的記者們,在「上海市軌道交通網絡運營調度指揮大樓」找到了答案。全國軌道交通行業首創的電網調度,讓全網26餘座主變電站電力供應調配、處置更準確、更高效。同樣在全國軌道交通行業首創的客流監視調度,對全網絡3萬個視頻點位,選擇重要站點、區間的重要位置等點位、進行大客流巡視、服務質量檢查、應急處置跟蹤等監督,進一步做到提前發現、提前干預,全方位提升軌道交通運營服務質量。正是這種智能、網絡化、一體化、扁平化的集中、高效指揮優勢,讓上海軌道交通能夠確保安全、準點、順暢。

7000輛地鐵車輛的日常安全維護,也是大家關心的問題,這麼大體量車輛的保養和維護,需要投入多少人力和物力啊?

其實,上海地鐵的維護和保養,也早已進入了智慧化時代。從2016年開始,上海地鐵以17號線為契機,著力打造車輛智能運維RISE系統,可完成從車輛運行到車輛檢測維護全過程的數據採集工作,並實現對上海地鐵全路網車輛的狀態實時監測,異常情況預警,計劃自動生成,維修維護指導等功能。

同時,隨著信息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智慧機器人,機器手也正慢慢伸向地鐵行業。2021年1月份,上海地鐵在4號線蒲匯塘基地展開了智能巡檢機器人的試點應用項目,地鐵「瓦力」開始在軌交行業大展身手。

據介紹:通過初步計算,智能巡檢機器人能夠替代人工完成超過80%的巡檢內容,其檢修準確率也能夠達到98%,同時,這一數字在智能巡檢機器人不斷自主訓練和學習的過程中仍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地鐵車輛智能巡檢機器人的應用是地鐵智能運維系統的一個重要節點,填補了城市軌道系統相關領域的多項技術空白,在全球範圍內處於技術領先地位。

一路行,一路看,一路播,來自全國各地交通廣播的記者們收穫滿滿,體驗深刻,由衷的為上海智慧交通建設的豐碩成果點讚、叫好。

山東交通廣播智勇:要向上海交通廣播學習,做更多更好的服務於老百姓的內容,讓老百姓滿意,融入到未來老百姓美好生活中。

山西交通廣播唐羽:參加這個活動意義非凡,而且上海交廣也拿出來很大的誠意,帶著我們來到很有借鑑價值的地鐵運營中心,可以看出,上海交廣在大城市的交通服務功能方面做得非常到位。

雲南交通廣播姚璐:通過今天的參觀,我們知道在多個職能部門有效得聯動下,便捷高效有卓越的智能交通模式,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上海之聲帶動下,整個速度、高度、深度和溫度。

四川交通廣播春輝:上海的交通特別井然有序,這個跟上海交通密不可分的,一個城市運轉,離不開咱們的媒體,離不開大數據的投用,這一點在今天的採訪中印象非常深刻。

在上海地鐵演播室,他們還巧遇「同行」——上海地鐵播報員。2010年3月,上海地鐵電視直播誕生,利用「電視直播」的形式進行對外播報地鐵運營信息,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軌道交通行業中獨此一家。現在,每周工作日7點30分、7點55分,地鐵演播室的「主持人」們分別與上海交通廣播、上視新聞綜合頻道早新聞節目直播連線,播報地鐵即時運營情況,為市民乘客出行提供信息服務。(完)

編輯:徐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