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保險大數據調查:活在當下,需要的是一份安全保障

39深呼吸 發佈 2020-01-10T16:12:12+00:00

2019年年底,阿里健康發布了一份《90後惜命指南》,從食補,運動,到醫療保健,「保命」方式他們一樣不落,占據各類健康產品消費的榜首,而在重疾險、意外險方面,90後的購買意願比80後提升了74%。

房租、水電費、物業費……

對於大多數剛步入社會不久的年輕人來說,交完這一筆筆費用,工資卡餘額已經所剩無幾。

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不規律,經過了三五年社會的捶打,僅僅二十幾歲的身軀已經大小毛病不斷。

面對屢見不鮮「年紀輕輕就死於意外」的案例,他們活得戰戰兢兢,生怕一場意外後不僅耗光自己本就不多的積蓄,還會讓所在的家庭變得一貧如洗。

於是,早些年還將「保險」與「中老年詐騙」直接聯繫在一起的90後,已經開始給自己買起了保險,躋身成為新一代的「保民」。

「買保險就是在這讓人焦慮的時代里,給自己冠以足夠的安全感。」前不久,剛剛給自己添了一份意外險的90後女孩喬喬感嘆,「以前我幾乎天不怕地不怕,現在怕生病怕死亡。以前生日前一周就開始籌劃怎麼慶祝,今年我生日前一周開始對比各大保險產品,選擇一份作為自己的25歲生日禮物。」

「禿頭」、「重度失眠」、「肥胖」、「健忘」……如今,這些「喪氣」標籤已經成為90後的專屬,眼看著身體素質日益下降,他們開始學習自救:樂於健身,注重營養,關注各項身體數據,有自己一套「養生理念」,考慮未知的風險——買保險。

2019年年底,阿里健康發布了一份《90後惜命指南》,從食補,運動,到醫療保健,「保命」方式他們一樣不落,占據各類健康產品消費的榜首,而在重疾險、意外險方面,90後的購買意願比80後提升了74%。

與諱病忌醫的頑固父母正相反,90後無疑成為「惜命」的一代。

1 活在當下,「窮命」的我需要加一份安全保障

「如果我很有錢,我是不會買保險的。」

窮,成為了部分90後買保險的重要原因之一。

1993年出生的新媒體編輯陳源就是其中之一。他幾乎過著「007」的生活,每天為巨大的KPI壓力發愁,連做夢都在追熱點寫稿子。從小到大,陳源醫保、社保從不落下,工作之後有了收入,他給自己買了一份重疾險。

「還是因為窮,擔心萬一生了大病,家裡的錢可能不夠我在ICU里活幾天。」陳源自嘲道,「我年紀也不小了,跟其他人一樣,外賣、熬夜成為主要的生活方式,所以,每當看到那些『宅男』、『宅女』猝死的新聞,心裡難免有些不安,生怕哪天意外就發生在我身上。」

奮鬥在職場第一線的90後,大多將自己定義為「隱形貧困人口」,為了追求高質量的生活,他們必須努力工作。但日以繼夜地工作,卻常常使他們陷入「亞健康」的狀態中,而未來可能出現的健康風險,將成為他們追求品質生活的阻礙。

根據泰康在線聯合新周刊發布的《90後保險態度報告》顯示,高達71.80%的90後,對「未來風險」存在擔憂。

雖然時常叫苦叫累,但是大多數年輕人對於「加班」並不那麼抗拒,他們更怕的是沒有錢。

然而,加班加點努力工作,工資即使不「月光」,能攢下的錢也不足以抵禦大病風險。「貧窮」的90後,將購買健康保險作為自己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

「你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當身邊的同事因為突發重病而花光所有積蓄時,喬喬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突然意識到,不管是對於身體問題,還是經濟問題,都應該有一份保障。「每月繳付的保費並不會高到影響到我的生活質量,但大病一場很可能摧毀我整個生活,那還談什麼『質量』?」

喬喬告訴39深呼吸,「我們年紀輕輕,還沒來得及買車買房,好不容易攢下的錢,如果因為意外疾病突然耗光甚至從此負債,那麼,這樣的生活前路無疑是一片陰暗,還怎麼愉快地活在當下?」

在仔細衡量了自身的經濟水準後,90後擔心一場意外就失去一切,而保險的出現讓他們覺得,這是用來對抗不安的一大選擇。他們更是覺得,現在花出去的每一分錢,都是在為未來生活增添了一份心安和保障。

2 癌症來臨後,我不能帶垮全家

從什麼時候起,90後開始出現這一轉變?

在2020年,當第一批90後率先邁入30歲大關,大多數人的家庭身份和思想觀念有了轉變,此時的他們,對「生」和「活」有了不一樣的感悟。

根據39深呼吸調查發現,近年來,90後已成為購買保險的主力軍,平均每個人持有約4張保單,其中有2.7張是健康險。而在90後保民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處於26-28歲這個年齡段,「婚育高峰期」中的他們從自由瀟洒的獨身者,開始慢慢回歸到小家庭大家庭,為自己投保,為家人規劃。

林陽陽今年剛滿30歲,結婚5年,她有一個兒子還有一個女兒,原本是圓圓滿滿的一個小家庭,但在2018年一場意外被確診的胃癌打斷了這一切,更給整個家庭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陰霾。不過,好在2017年的時候,林陽陽在香港買了一份重疾險,才不至於讓這個家庭陷入焦灼中。

「好在有這份保險!整個治療下來我們一共花費了二十多萬,但是最終我們只需要承擔7萬多的花費。」林陽陽告訴39深呼吸,「胃癌被發現得不晚,腫瘤細胞還未發生轉移,經過手術,目前病情已經基本可以達到臨床治癒,但因為胃裡還有息肉存在,後期還需要再進行一次手術。」

20萬和7萬,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是天壤之別。特別是對於仍處於上升期的90後而言,孩子還小,房子需要還貸,倘若沒有買保險,一夜間,或許就一貧如洗。

更何況,如今,我國腫瘤年輕化趨勢正愈發明顯。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2019年中國癌症統計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新發惡性腫瘤病例約為392.9萬例。

從年齡分布上看,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在40歲開始快速上升,但這並不代表年輕群體就能躲過一劫。近些年來,癌症發病更是呈年輕化走向,像林陽陽一樣不足30歲就患上癌症的例子不在少數。另據統計,在重疾理賠中,有超過70%的90後是因惡性腫瘤而出險。

陳源身邊的女性朋友幾乎已經人手一份重疾險,「怕的就是難保有一天,患上甲狀腺癌、乳腺癌、宮頸癌等年輕人易高發的腫瘤。」

「癌症治療周期長,花費高,買個保險,如果真出了問題也不至於全家都被拖垮了。」黎芝芝是一名普通的銀行職員,在工作的第三年,她也買了人生第一份保險。

「合作單位的推銷電話只是契機,我自己想買保險很久了,之前礙於保費太高,一直沒下手。」黎芝芝在某一天突然接到保險公司推銷電話,電話中,她被「按月支付」的付款方式打動了,隨後,便花費了幾天時間了解對比各家保險機構的特色,最後買下一款月付153元、保額25萬的大病險。

「儘管保額不高,但這25萬對於出身農村的父母來說,就是一筆巨款。我是家裡的獨生女,作為家裡的經濟支柱,如果倒下了,家裡攢的錢不一定夠治療,甚至父母親都不一定能幫我湊到足夠的手術費用。」黎芝芝認為,「在風險來了之前先做好一定保障,這比在疾病發生後通過各自方式眾籌更靠譜。」

能靠自己解決的,就儘量不拖累父母,更不要求助他人。這是屬於90後的傲氣,也是90後一貫的行事風格。

3 孤身拼搏於大城市,他們買下「安全感」

有時候,之所以會產生買保險的念頭也源於一時間的無助。這也難怪有人會說:保險,就好像突然掉在他們眼前繫著安全感的一根繩,他們一伸手便抓住了,而且有些人越抓越緊。

「孤獨」,「迷茫」,「焦慮」是徐婷婷給2019年的年度三大關鍵詞。

像大多數北上廣深的學生一樣,大學畢業後,徐婷婷留在了廣州工作,遠離家鄉的生活總是讓她覺得缺少了一份安全感。而在2019年年初,徐婷婷與交往了2年多的男朋友分手之後,這一份「不安全感」達到了最高峰。

「那段時間我非常消極,情緒嚴重影響了工作,甚至還影響了身體。」徐婷婷回憶起了分手後某個發著燒邊哭邊趕工作進度的夜晚。「那一天,是我畢業3年來,第一次產生回家鄉的念頭。」

「發燒其實不算大事,但是人在生病的時候難免多愁善感。當時我甚至想到,如果我一個人在廣州生了重病,根本沒有錢看病,更可悲的是,也沒有人能照顧我。」

退縮的念頭一起,徐婷婷就陷入了掙扎,多次想放下手上的一切辭職回家。但就在這時,身邊的朋友告訴她:可以買下一份醫療保險。

「借用我朋友的一句話,天塌下來,還有保險公司的50萬頂著,我可以安心工作生活。」

與徐婷婷處境類似的90後還有很多,他們往往來自普通家庭,孤身在一線城市打拚,一人肩負全家的經濟重擔,工作壓力大,抗風險能力卻很低。保險銷售員程志給這樣的年輕保民總結了三個關鍵詞:投保「快」、「准」、「省」。

相對於其他年齡層,90後在購買保險時目標更加明確。39深呼吸調查發現,從諮詢到達成交易,90後人群一周內順利投保的比例為48%-62%,他們篩選能力強,決策周期短。而在產品的選擇上,他們更偏好低保費,高保障的消費型保險產品,最受90後歡迎的10款保險產品,其平均保費在4千元以內,而保額以50萬元居多。

「買保險就是轉移風險,在有限的預算里應該把保額做足,風險來臨時20萬和50萬差很多。」程志從業多年接待過不少「貧窮」的年輕客戶,他需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控制預算,不要讓保費成為他們的壓力。

「在預算有限的時候,可以通過購買消費型重疾險來達到低支出高保障的需求,還可以通過調整繳費年限來降低壓力。」程志說,「這也是商業保險在近幾年大受90後歡迎的主要原因。」

但商業保險也不能代表一勞永逸。花錢買保險或許可以給人帶來生病之後經濟上的安全感,但是並不會給人的內心帶來真的安寧或者說安全,真正的安全感只能從保持健康的身體開始。

畢竟,健康才是安全感的「根基」。

然而,當代大部分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卻只能做到「朋克」而非養生。他們追求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的「肥宅」生活。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成年人每周應當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者75分鐘較大強度的體力活動,且每次運動至少持續10分鐘,籃球、排球、平地自行車或者游泳都是不錯的選擇。

在年輕群體中,作息規律也成了不可能實現的"口號",「其實,當你停下強迫性、報復性的熬夜行為,養成7點起床23點入睡的習慣並不難。」在多個科普宣教會上,多位醫生專家不止一次苦口婆心地勸誡道:「當下,年輕人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急需改變。」

但可惜,能夠做到這一點的90後少之又少。

如今,雖然年輕人的安全感來源於家庭、財富、事業與環境,而在面對充滿意外的生活時,手裡的幾張保單,就是他們對於這些未知風險的掌控。但是,39深呼吸也希望大家:不要過度盲信保險公司推銷人員的介紹、選擇太多的保險種類,合理消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理智的做法。

此外,安全感的獲得並非一張保單就能解決,日常生活中,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規避健康隱患,獲得安全感的源頭。

願所有90後都能獲取屬於自身的安全感,擁有一個更好的生活。#39健康超能團##清風計劃#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姓名除專家外均為化名)

參考資料:

[1].90後保險大數據報告.慧擇網.

[2].90後保險態度報告.泰康在線,新周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