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童年不可缺失文學

叮叮課堂 發佈 2020-01-21T03:35:14+00:00

在我的心目中,兒童文學是與兒童的心靈緊密相連的大學問,它首先是文學,不是教化體系。也許它與食物有關,也許它也不能缺少衣著,也許還不可缺少玩具和遊戲。

文學就是童年的精神食糧,是童年內在願望不斷激起和生髮的動力。



在我的心目中,兒童文學是與兒童的心靈緊密相連的大學問,它首先是文學,不是教化體系。兒童文學也是兒童哲學、兒童心理學,也可能蘊含了兒童教育學。雖然我是一個教育工作者,但我認為,兒童文學作品首先要關注的不是教育,而是兒童的心靈世界。

過於強調教育的作品很難滿足兒童的真正需要和興趣,也很難充實兒童的靈魂。在探索兒童心靈世界的各種努力中,是不存在學問界限的,一切能真實探尋兒童靈魂的學問本來就是相通、相融的。這些學問的共同之處,就是有溫度、有感情、有靈性,它們欣賞兒童的話語,讚美兒童的想像,鼓勵兒童的創造,它們一直與兒童真實的生活相伴隨,與兒童的情感相呼應,與兒童的行為共節拍。兒童文學就是兒童的心靈之學,就是兒童內心情感和思維的創造性與審美性表達。因此,我認為,兒童文學、兒童哲學、兒童文化、兒童心理和兒童教育是相生相長的。

什麼是美好的童年?也許它與食物有關,也許它也不能缺少衣著,也許還不可缺少玩具和遊戲。但是,千萬不能忘了文學,因為它能真正喚起兒童心靈深處的美好願景,能激發兒童對世界的希望和期待,能讓兒童用新的尺度去衡量這個社會和人們的行為,能讓兒童用審美的眼光去看待人事萬物。文學就是童年的精神食糧,是童年內在願望不斷激起和生髮的動力。缺少了文學的童年是不完整的,也是有缺憾的。

由此也可讓我們清醒:兒童文學創作是需要與兒童心靈相通的,兒童文學的創作就是不斷讓創作者回到童年的過程,就是要求創作者不斷去靠近兒童內心世界的過程,是創作者用自己的作品讓兒童產生心靈共鳴的過程。實事求是地說,不是所有的文學作品都真的能觸及兒童的心靈,不是所有的兒童文學作品都在表達兒童的內心,哪怕是獲獎作品。真正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首先是根據作品與兒童心靈的距離來評判的。兒童需要百看不厭、雙目放光、觸動心靈的作品,需要激盪他們內心世界的作品。

兒童文學作品的呈現形式之一是圖畫書,我注意到有的學者提出「圖話書」的概念,並感受到了其中積極的意義。這說明我國的兒童圖畫書創造者和研究者已經在關注和探尋圖畫書的本質,這是非常可喜的一步。近15年來,圖畫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全國圖畫書增長的總量及幅度是驚人的。但量變不能代表質變。人們對圖畫書價值的認識是不是也有驚人的轉變呢?對圖畫書重要性的認識有沒有達到新的高度?圖畫書創作的水平到底如何?對這些問題我們也要認真研究。我們是不是真的認識到了圖畫書對童年發展的意義?是不是認識到了圖畫書質量關係到童年的質量?是不是認識到了圖畫書也需要政府投入和社會關心?是不是認識到了圖畫書發展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社會文明進步的水準?

值得關注的是,今天的幼兒園課程中,存在「繪本教學」過熱的現象,這裡有外在多種力量的推動,也有學前教育內部對圖畫書作用認識的偏差。圖畫書首先是用來閱讀的。閱讀是人生的最大愉悅,也是人生的挑戰,更是人生不斷成長的重要推動力量。兒童的閱讀是兒童感受世界的另一種方式,是兒童學習思考的重要途徑。其實,無論誰,無論在哪個年齡階段,誰停止了閱讀,誰就很可能停止了進步。兒童閱讀不是一個簡單吸收的過程,而是一個兒童與書本對話的過程、思考的過程、建構的過程,也是兒童賦予畫面以意義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閱讀往往會調動兒童過往的經驗,去解釋和理解新的情景、現象、事物、行為和關係。因此,圖畫書閱讀很可能是一個意義再創造的過程,是滿足兒童想像需要的過程。

也許在閱讀過程中,兒童需要成人的指導和啟發,但不要用成人的理解代替兒童的理解,不要讓閱讀演變為傳遞。我們可以藉助圖畫書開展語言活動,但不是所有的語言活動都需要通過圖畫書,「繪本教學」必須降溫,成人講解圖畫書式的教學大行其道,圖畫書就難以真正成為兒童的文學。教師不要迷戀「繪本教學」,不要迷戀意義傳遞,不要迷戀成人解讀,而應把更多的時間放在研究和選擇繪本上,放在觀察和理解兒童的閱讀過程,並適時給予有效的回應、啟發和指導上。教師的作用不是讓兒童聽懂圖畫書,而是讓兒童學習品味圖畫書,讓兒童擁有更多的時間靜心地閱讀與其發展相適宜的圖書。

我們希望全社會都來關注兒童的精神世界,關心兒童心靈的成長,關注兒童靈魂的需要,盡最大努力讓兒童真正有時間、有機會、有自由地去欣賞兒童文學。兒童是國家的未來,一個有遠見的國家和民族必然是珍視和善待兒童的。兒童的事就是天下最大的事!上世紀30年代的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給陝甘寧邊區戰時兒童保育院題寫了「兒童萬歲」四個大字。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對兒童觀的響亮回答!在「兒童萬歲」這個驚天動地的口號里,我們感受到了早在80年前延安窯洞裡,「兒童優先」和「兒童利益最大化」等1990年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所倡導的原則精神,已經得到了倡導和體現。

在進入小康社會的今天,我們看待兒童的眼光有這個高度嗎?兒童在我們的心目中有這個高度嗎?因此,我們期待政府更多地關心和支持兒童文學和兒童圖畫書的創作,我們期待有更多的兒童圖書館和兒童電影院,我們期待有更多的兒童博物館和兒童科技中心。讓我們每個人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用心聽聽兒童的心聲,真真切切、實實在在地為兒童的發展創造豐富、適切的環境,真正維護兒童美好的童年!

叮叮課堂,為少兒提供各類學科免費體驗課程,歡迎下載報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