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5個傳統過年習俗,村民仍然保留,搬到城市居住就沒有了

農大知事 發佈 2020-01-19T21:09:41+00:00

導語:在農村的5個傳統過年老習俗,目前村民仍然保留,但是搬到城市居住後就沒有了。時光荏苒,歲月匆匆,送走了2019年,迎來了2020年,又即將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春節,春節這個重大的節日,也是全國上下每年都共同歡慶的時光,春節是千百年來的一個老傳統,因此在各地都有相關春節的不

導語:在農村的5個傳統過年老習俗,目前村民仍然保留,但是搬到城市居住後就沒有了。

時光荏苒,歲月匆匆,送走了2019年,迎來了2020年,又即將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春節,春節這個重大的節日,也是全國上下每年都共同歡慶的時光,春節是千百年來的一個老傳統,因此在各地都有相關春節的不同習俗。#天南海北大過年#


筆者老家地處山東西南部,是孔孟文化的發源地,孔孟文化氣息尤為濃厚,受此影響,在農村至今都還保留著不少的老傳統習俗,每到過年的時候,村民們還仍然墨守陳規歡度新年,也因此增添了農村傳統的過年氛圍。但是,農民一旦搬進了城市居住,由於各種原因,這些農村的老傳統習俗,也就基本消失沒有了。

第一個農村過年的習俗就是磕頭。磕頭的習俗估計在其他地方已經很少還有保留的了,但是在魯西南的農村,還依然如故,大年初一的早上,全家老少早早的起床,在農村也叫做「起五更」,通常在天不亮的時候就要起來,先上供祭拜,燃放鞭炮,再吃上一頓餃子,然後到村裡與家族中的同輩人會合,成群結隊的去向長輩們拜年。

大年初一的這一天,無論是男女老少,只要是身體健康的,都會起床來到大街上走動,挨家挨戶的去拜年,所謂的拜年就是向長輩的老年人磕頭,小孩子也會跟隨著大人向長輩討要糖果等小食品。這一天家裡有老人的,基本上都會準備些瓜子乾果、糖塊,香菸等,發給前來拜年的年輕人。

大街上來來往往的人群,相遇到了一起時,遠房的叔侄、兄嫂、妯娌間,會相互的開著玩笑,或者是打鬧著要紅包買糖果吃,非常的熱鬧,大年初一這一天,也是一年來農村人氣最旺的時候。

磕頭的這一習俗,雖然也被現在的一些年輕人所摒棄,但是居住在農村,就不得不入鄉隨俗,就要這樣去做。雖然說磕頭也並不算什麼,但不僅可以襯托出了新年特有的歡慶氛圍,同時也更加體現出了我們敬老的優良傳統。

在當前大家都忙著四處打工的情況下,平日裡還真是難得一見,通過這樣的方式,大家才能夠聚集在一起,相互的溝通與交流一下,也進一步增進了村民之間的親情與友情。但是磕頭的習俗,在城市裡現在幾乎已經沒有了,搬進城市的農民,也就很少會回村裡面去向長輩拜訪了,更別說過年回村給長輩磕頭了。

第二個農村過年的習俗是掛族譜。族譜也就是一個家族中已經去世上幾代人的名字,用油布裱出一張類似於畫卷的畫卷,由上到下按照輩分排列的祖輩名稱。每到大年三十這一天,村民一個家族當中,就會有一家在堂屋的正中客廳中懸掛出來族譜,並擺上貢品。

然後家族中的晚輩會集中到祖墳那裡焚香、燃放煙花、磕頭跪拜,並念叨著新年到了,請祖輩們回家過年,接受祭拜等話語。族譜懸掛在堂屋內會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也就意味著年過完了,把族譜收起來,再把祖輩們「送」走,等下一年還會重複這樣的操作。

族譜掛上之後,村裡過來拜年的人群,會集中先向族譜跪拜磕頭,然後再給這家人的長輩磕頭。這磕頭也是有講究的,對族譜磕頭是磕四次頭(也有磕三次頭的),給長輩磕頭磕一次頭即可。

在族譜掛著的時間內,走親訪友過來的客人,要在中午吃飯之前同樣需要先向族譜跪拜磕頭。過年時,農村無論是給族譜磕頭跪拜,還是給長輩磕頭,都不能過晌午,下午是沒有磕頭這一說的。但是同樣搬進城裡的農民家裡,也是沒有人家會在室內掛族譜的現象了。

第三個農村過年時興的習俗是撒芝麻杆:在農村大年三十的夜裡,要在院子裡撒滿芝麻杆,在山東菏澤農村又叫做「撒歲」,意味著過了大年三十的夜晚,就又過了一年,人們又增長了一歲。

撒芝麻杆也是很有講究的,必須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去撒,通常是在新年跨年的時間時撒上芝麻杆,這也是當年小孩子很少見到大人撒芝麻杆的原因。大人半夜撒芝麻杆時,孩子們早就睡著了,等第二天被鞭炮吵醒起床後,走到院子裡,踩到芝麻杆發出「咔啪」聲響時,才能發現院子裡到處都是芝麻杆。

至於說撒芝麻杆的用意,在農村也流傳著多個版本的說法,有的說是芝麻杆寓意著節節高升的意思,有人卻說是用來辟邪用的,還有人說是「撒歲」就是歲歲平安的意思,無論是什麼意思,都是一個好的寓意。

至今在農村,大年三十的夜裡依然家家戶戶還都會撒芝麻杆,即便家裡沒種芝麻,到集市上買上一把也要在過年時撒上,到城市裡居住的農民大多數可就沒有這個條件了,住在樓上,沒有院落也沒處撒,於是這個過年的習俗也就沒有了。

第四個農村過年的習俗是在大門口放「絆財棍」:所謂的「絆財棍」也就是在院子的大門口處橫向放置一根大棍子,「絆財棍」也就是寓意著不讓家裡的財外流,把財絆在院子裡,這也應了農村常說的一句話「財不外流」,原來就是用棍子把財絆住了。

放「絆財棍」同樣也是有講究的,一般也是選擇在半夜的時候放置,按照與撒芝麻杆的先後順序來講,是先放置好「絆財棍」,然後在撒上芝麻杆,做完這些事情之後,大年三十的頭半夜就不在有人走動了。

童年的記憶中,沒少被「絆財棍」絆倒,孩子的時候特別慌著過年,早上被鞭炮吵醒起床之後,就會急急忙忙往外跑,往往就會忽視了大門口的這根「絆財棍」,總是會被重重的摔一跤,大人們就會調侃說,今年你就要發財了,聽了大人們講的話,不僅會忽視了疼痛,還信以為真,打心裡還喜滋滋的慶幸呢。

這樣的傳統習俗,至今農村也還在延續著,每年的三十晚上,村民還會在自家大門口放上一根「絆財棍」,當然了,現在再也不會被絆倒了,就連現在的孩子也很少有被絆倒的現象了,因為,他們根本沒有當年孩子對過年的那種期盼與激動的心情了。

第五個農村過年的習俗,也是最為普遍的習俗,那就是燃放煙花炮竹,這個習俗在農村那可謂是經久不衰,但是現在只要住進城市,就要受到城市管理規定的制約,是不允許隨意燃放煙花炮竹的,即便是還想燃放煙花炮竹,但在制度的面前也不得不放棄。

在農村燃放煙花炮竹,也是對過年氣氛最好的襯托,到了大年三十的整個晚上,村子裡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就不絕入耳了,空氣中到處瀰漫著炮藥味,的確也對空氣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過去農村生活條件還不是太好的情況下,過年的時候通常每家也就會放上一把鞭炮,然而現在農民生活都富裕了,過年的時候,為了圖得個熱鬧,都會買上很多的鞭炮與煙花,一放就要放上大半天,這可比過去燃放的鞭炮煙花多了去了。

人們現在的生活都富裕了,反倒是覺得現在過年的年味淡化了,這主要的原因無非就是生活條件好了,以前過年才能夠吃到的食物,現在隨時都可以吃到了。更主要的一點還有,過去很多的過年風俗習慣,已經逐漸的被人們淡化了,認為過年就是吃吃喝喝,少了一些春節文化上的韻味,也就感受不到過年的那種濃厚氛圍了。

即便是至今在農村還保留著很多的過年習俗,還被村民延續著,但這些過去的老傳統,並不被現在的年輕人所接受,有的認為是封建迷信,或者是認為太陳舊迂腐,他們一旦搬進了城裡,很多農村過年的習俗也就被淡化並逐漸沒有了。

其實,過年大家也就是為了圖的一個好的寓意與兆頭,圖的一個熱鬧與休閒,過年也是給大家提供一個放鬆溝通與交流的時間。特別是在農村,過年時的一些習俗,也是能更加體現尊老愛幼、不忘先烈的優良傳統的時候,如果把這些都省卻去了,那春節還能稱之為節日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