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現象看本質:關於機油乳化N個被混淆的問題

打開天窗 發佈 2020-03-18T04:52:06+00:00

如果抽出機油尺觀察,機油液面稍高,但是沒有發生故障,那麼一般情況下考慮有以下原因:首先是存在加多了的情況,發動機工廠以F 刻度線為準注入機油,但有一定的公差,實際注入機油時有超過 F 線的情況,但仍在規格範圍內。

最近網上關於一些品牌出現機油液面升高和機油乳化現象的事情突然冒了出來,大家都很關注,之前咱們已經從技術角度分析了機油增多是怎麼回事?了解到了機油液面升高是一種所有燃油車上都會出現的現象,不必過度擔心。

那對於機油乳化的現象,大家究竟又有了真正的了解了嗎?而且乳化現象出現的幾率比機油液面升高會更少,不少消費者很容易就會對造成乳化現象的原因有所混淆。

機油液面升高和機油乳化是同一回事嗎?

講機油乳化之前,我們首先要分清楚,機油液面升高和機油乳化完全是兩碼事,用最簡單的語言來說,機油液面升高是有汽油混入了機油,但它們都是有機物,可以互相溶合在一起。

機油乳化則是另一個問題,造成的起因也完全不一樣,那是因為有不相容的液體(最大可能是水)混進了機油,導致機油變成了乳白色或者乳黃色粘稠液體,因此不能將兩種現象混為一談。

針對正常汽車發生了機油液面升高現象,其實還有更細分的情況,就是液面本來就是稍高以及受到影響變得升高。

如果抽出機油尺觀察,機油液面稍高,但是沒有發生故障,那麼一般情況下考慮有以下原因:首先是存在加多了的情況,發動機工廠以 F 刻度線為準注入機油,但有一定的公差,實際注入機油時有超過 F 線的情況,但仍在規格範圍內。還有在車輛保養更換機油時,也有可能多加導致機油液面超過 F 線。

另一種情況就是在發動機工作時受到影響變得升高了,根據發動機的工作原理,在低溫冷啟動時,會存在極少量的未完全燃燒的汽油經過活塞環與缸體之間的間隙進入機油的情況,這種情況在發動機熱機後就會恢復正常。最後,在對機油液面高度測量時,地面是否平整,機油溫度等也對液面高度有影響。下面著重談談機油乳化。

機油蓋有乳化和機油乳化有什麼關係?

我們知道了機油乳化只是跟水有關。那機油蓋上有乳白色粘液出現,是不是就是機油乳化呢?也不一定是。從上面分析中我們知道,發動機工作時,曲軸箱內會竄入少量燃燒後的水蒸氣,而機油蓋比較薄,和外界冷空氣直接接觸,水蒸氣在機油蓋處遇冷會變成水珠,類似冰箱裡拿出的冷飲會吸附空氣中的水蒸氣,產生水珠一樣。時間長了後和四周的機油混合,形成乳狀粘稠物。這種機油蓋出現的乳化現象,只是局部正常的物理現象,不代表曲軸箱內機油已經乳化。

這種局部的輕微乳化現象在發動機啟動,達到正常工作溫度後就會消失,並不會影響機油的品質,也不會影響發動機正常工作。

那我們怎麼判斷機油是否真的大量乳化呢?最簡單的動作,是可以拔出機油尺查看上面粘附的機油,是否有乳白色泡沫狀液體,如果油尺上的機油呈深黃色或者褐色,說明機油沒有乳化。

所有燃油車都會發生機油乳化現象嗎?

其實只要是有發動機的汽車,就有可能發生機油乳化現象。機油要發生乳化,就要和水接觸。其實在發動機運轉工況之中,機油和水接觸的機率也有可能會提升,導致了乳化的有利條件出現。

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上面也提到過,因為發動機工作時,曲軸箱內會竄入少量燃燒後的水蒸氣。在低溫環境下,有溫差存在,氣缸蓋內很容易出現水凝結現象,其與機油油滴進行混合後,就會在發動機機油加注口、氣缸蓋內側等地方就會形成乳化後的白色泡沫。

另外冬季或氣溫較低的時期,曲軸箱通氣管在輸送廢氣到進氣歧管的過程中突遇低溫的話,廢氣就容易冷凝,當聚集到一定量時就會形成水珠順著通氣管倒流回曲軸箱中與機油混合形成乳狀物。

所以說只要有發動機的汽車,就有可能發生機油乳化現象,不過就像上面說的,機油加注口、氣缸蓋內側等地方出現乳化痕跡是發動機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的一般現象,不會影響發動機機油的正常性能,也不會對發動機的安全造成影響。

(氣缸蓋內側出現的機油乳化現象)

與發動機積碳、機油液面升高一樣,在寒冷地區,機油蓋乳化同樣不可避免。但機油蓋乳化和因為冷卻液泄露至曲軸箱所引起的機油大量乳化,不是同一種現象,後者才是非常嚴重的問題,會造成發動機故障燈亮起,發動機抖動甚至損壞。

這裡也說說一件大家很容易誤解的相關事情,有人質疑豐田在美國的缸體召回和國內機油液面升高現象是不是有所關聯?答案肯定不是的,小編很負責任地告訴你,這完全是兩回事。美國缸體是由於美國工廠生產製造問題導致質量問題而展開的召回,跟國內機油增加現象沒有任何關係,只是恰好發生在同一時間而已。

機油乳化/機油液面升高會導致故障嗎?

從化學角度上來說,乳化是在一定條件下使一種液體以極微小液滴均勻地分散在互不相溶的另一種液體中形成穩定乳狀液的過程。我們常說的機油乳化的突出表現就是全部機油變成了乳白色或者乳黃色粘稠液體,並出現大量泡沫,而並不是只積聚在機油蓋那一小部分。

機油乳化後,等於變質,已變質的機油,會使機油原來應有的潤滑、散熱、清潔等功能的效果大打折扣,在發動機運轉過程中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很可能會帶來不可挽回的物理損害。如果發現必須要更換。

因為機油乳化和溫度聯繫十分緊密,冬季出現機油乳化的現象會更加頻繁,但是如果只是正常機油蓋上出現輕微乳化現象,沒有造成任何故障燈亮起,也沒有造成發動機抖動,那麼就是正常的機油乳化現象,造成原因應該就是低溫以及頻繁的短途行駛。如果是這個原因引起的,那增加熱車時間,或者跑跑高速讓發動機升溫,這類機油乳化情況就會消失。

而機油液面升高也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先說說機油液面升高的原因吧。一是低溫短距離行駛導致,特別是寒冷地區,如果經常短距離行駛(5km內),發動機沒有達到正常溫度,混入機油中的汽油便不能汽化析出,或發動機升溫後,沒有足夠行駛里程便停車,混入機油中的汽油可能因為沒有完全排出,也會導致汽油混在機油中,致使機油液面升高。

二是發動機油氣分離器閾值設定問題,油氣分離器內有單向閥,在一定壓力下單向閥才會打開,釋放汽油蒸氣到進氣支管,單向閥壓力設定偏差也可能影響油氣分離效果,致使汽油蒸氣不能及時排出。

三是汽油比重問題,因為汽油也分輕質汽油和重質汽油,重質汽油揮發性略弱,低溫時只有噴更多的汽油進入發動機,才可能維持發動機穩定運轉,因此,汽油混入機油的量會增加。因全球不同地區油質差別,這也是有些地區沒有明顯機油增加的原因之一)。

如果機油明顯增多後,帶來負面影響是不少的。車輛行駛時故障燈會亮起,隨之而來會出現不尋常的強烈震動,整個故障出現過程會相當明顯。

怎樣才能及時地發現機油乳化或機油液面升高呢?除了需要定時進行常規保養外,行車電腦也會無時無刻地監測著車輛的狀態,有任何問題故障燈就會亮起。這也意味著在正常狀態下,故障燈未作警示之前,車輛的狀態還是正常的。

總結:

從上面分析也知道了,機油乳化其實也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尤其是在冬季低溫的時候,車主們沒有必要十分恐慌,在冬天增加點熱車時間,或者偶爾出去跑跑高速,讓發動機升高到正常工作溫度就能解決。還是那句話,正確認識汽車問題,按時保養,培養正確的用車習慣才是最可靠的方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