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電商「變形」:抖音做導購,快手像微商

零售老闆內參 發佈 2020-01-20T02:35:30+00:00

過去官方公布的能夠發布帶購物車視頻的帳號標準是:粉絲量超過8000,發布視頻數量超過10 個,並且通過實名認證。

​核心導讀

•抖音、快手如何打破內容與商業的悖論。

•兩大短視頻平台電商發展路徑有何不同。

•短視頻頻繁調整背後,有哪些利益博弈。

臨近春節,抖音和快手這兩大短視頻平台開始動作不斷。先是抖音放出DAU(會員日均活躍度)突破4億,再是快手被曝出提前完成3億DAU目標。持續增長的數據,顯示短視頻內容平台依然充滿活力。

2019年的一整年,儘管被淘寶直播稍稍蓋住風頭,抖音和快手在電商板塊的探索也值得玩味。臨近年底,快手關閉淘寶連結後又重新上架,抖音今年1月起調整購物車發布頻次的消息,讓兩大平台的業務動向備受關注。

內容與電商之間存在一個商業變現的悖論。用戶進入短視頻平台,是以休閒娛樂為目標,但凡出現一條廣告,都會打斷沉浸式體驗的愉悅感。

許多用戶之所以會買優酷、騰訊、愛奇藝的視頻會員,就是為了跳過幾十秒的廣告。但對於內容創作者,創作需要時間和精力,要是不變現,等於免費勞動。只能通過消耗流量,在視頻中植入廣告或者帶貨獲得酬勞。

此前小紅書也曾嘗試過視頻帶貨模式,近期也因內容過度廣告化為人詬病。反觀抖音和快手,從2018年雙雙發力電商以來,卻在這條路上越走越停不下來了。

究竟是如何衝破這一層悖論的呢?

打破內容商業變現悖論

先來看一個極端案例。

看過抖音帶貨一哥「牛肉哥」陳琦的視頻,有人會對視頻帶貨產生懷疑。陳琦在短視頻里的口頭禪是「把價格打下來」,風格就像早期電視廣告:不要999,不要99,只要59,包郵送到家,趕緊來搶購。簡單粗暴介紹商品賣點,以低價策略吸引用戶購買產品。

從2018年入駐抖音平台以來,5人的短視頻團隊,總共拍攝了1.7萬條短視頻,從一開始賣牛排紅酒,拓展到輕奢產品,最新開的抖音帳號粉絲數已達578萬。

雖然粉絲數據不高,拍的視頻又相當「洗腦」,轉化卻出奇好。

陳琦在接受《零售老闆內參》採訪時表示,「別看點讚評論不多,粉絲都是靜默購買,比如(價值)1800的手錶,只有50多個點讚,已經賣出去180多隻。」陳琦介紹,578萬粉絲中,還包括70%的重度粉(7天內觀看過視頻)。他的策略是以量取勝,每天幾乎都有20多條短視頻擺上平台。

剛剛給洋碼頭投資一億,正式成為合伙人,他坦誠一個億並不全部是賣貨所得,不過實際賺的也不少。

如此赤裸的廣告,在內容平台竟有這麼強大的吸引力令人驚奇。從視頻內容到電商購物,此前從未有過完整類似的模式。相比之下,淘寶2018年年底推出的短視頻APP,也早已經悄然無聲。

內容平台必須要平衡內容與廣告之間的衝突。一旦平衡不好,就會翻車。看起來抖音快手沒有遇到這個問題。這種異乎尋常的「和諧」,一方面跟抖音快手平台產品最初的設計有關。另一方面也跟平台的導購屬性有關。

抖音最早出名的是「模仿秀」。快手曾經的打開方式是農村老鐵們記錄生活的鏡頭。從2015年短視頻風口吹起來開始,最後把這陣風落地的只有抖音和快手。

用戶對視頻中一閃而過的產品感興趣。進而到電商平台上搜索同款,最終讓一些商品莫名其妙成為新晉爆品。這是一條有跡可循的變現路徑。電商板塊的設計,簡化了用戶的購買路徑。

可以說帶貨,是被抖音和快手用戶行為點亮的技能。

另外一方面,陳琦聲稱抖音快手上的創作者,擔任了電商導購角色,從客觀中立的角度,幫助用戶選品、壓價,並且承接後續服務。

導購員介紹商品功用,展示商品特性,並且不會造成當面溝通的壓力。這種方式能夠被用戶認可。一名資深抖音用戶表示,現在他甚至在網購時,會優先在抖音搜索後再決定買什麼。「有時候能買到一些很實用還很有創意的東西。」

抖音快手殊途不同歸

2018年開始,短視頻平台不約而同的發力電商,抖音快手所走的路卻並不相同:

抖音做了三件事:

3月,和淘寶打通多個百萬級以上的抖音號中開始出現購物車按鈕,點擊後就可出現商品推薦信息,該信息能夠直接連結淘寶;

5月,抖音為部分達人開通了商品櫥窗連結,用戶可進入達人的個人店鋪購物;

12月,正式開放購物車功能。自此,抖音算是正式踏入短視頻電商之路。

快手做的兩件事是:

6月,與有贊達成合作,推出「短視頻電商導購」解決方法;

12月,發布「麥田計劃」,宣布對「快手小店」升級改版的同時,面對平台用戶推出了全新的「電商服務市場」。

抖音一開始就選擇了抱阿里大腿,而快手選擇的是自己搭建平台。這和過去抖音、快手上已經形成的商家群體不無關係:淘寶天貓商家在抖音上投廣告,希望一夜爆紅;而快手上則聚集了大量的微商。

雖然抖音早三個月發力電商,但快手的發展似乎更加順利。一名電商直播人士甚至表示,快手達人的銷售能力甚至十倍於抖音。

快手的接地氣和相對封閉的老鐵文化圈,營造了極強的購物可信賴感。抖音和快手的這種差一步,打個比方就是賣家秀和賣家秀的區別:抖音是「賣家秀」(廣告);快手是「買家秀」(用戶體驗效果)。不過從目前的趨勢來看,快手和抖音上的電商導購內容已經開始趨同。

不過,短視頻平台在電商布局上的快步推進,也在醞釀著衝突。主要集中在利益分配上。

抖音和快手裡的大量廣告類短視頻推薦,直接跳轉到內置電商平台的頁面,然後再跳轉打開電商平台APP。這種【紅人+內容+廣告】的導流形式,產品本質還是一種10幾年前就有過的導購網站,利潤分成以下單佣金收入為主。

2019年6月,阿里媽媽公布了一項新規定,針對抖音、快手等內容淘客,收取6%的內容場景專項服務費,達人在內容平台通過三方分成方式推廣的商品,成交都需要扣除內容場景服務費。

這筆服務費的算法是:假設商家設置20%的佣金,淘寶直接在20%的佣金率里抽走6%,換言之,達人在內容渠道看到的佣金率其實是14%。

抖音快手這樣的內容電商平台發展,本身對阿里媽媽營銷收費產生一定衝擊。這樣的抽成比例顯然是降低了達人收入,進而可能影響達人在該平台繼續創作的積極性。此前,達人已經被要求將佣金的10%交給淘寶聯盟作為技術服務費。

快手立即反擊。2019年7月1日,快手電商發布通知,將於7月20日針對阿里媽媽旗下淘寶聯盟在內的多個第三方電商平台,新增收實際推廣佣金的50%。並表示平台收取的費用,將用於鼓勵優質商家的成長。

8月底,快手還嘗試與拼多多聯合直播,但是效果不佳。原因是拼多多上的快消品客單價極低,抽傭比例過高導致商家不願多做嘗試。似乎是在多番交手之後,12月快手採用了關閉淘寶連結的方式反制。

相比快手,抖音和阿里之間的關係親近許多。根據財經雜誌「晚點LatePost」團隊的報導,2019年6月25日,抖音與淘寶簽訂了70億元的年度框架協議,其中60億元廣告,10億元電商佣金。

對於阿里來說,快手是野心勃勃的敵人,而抖音則是親密合作的朋友。不過,分合無定,2019年的天貓雙11,快手又是天貓雙11的重要合作夥伴。

短視頻平台開始深入電商內核

根據發展路徑,雖然快手在1月6日重新上線淘寶連結,但與淘寶天貓之間的關係是否再度交惡也很難預測。而抖音和快手如今又是既生瑜何生亮。

除了淘寶天貓,抖音和快手上都接入了拼多多、京東、考拉海購、洋碼頭等大量第三方電商平台。這樣的多端合作有利於平台抵禦風險。

從快手正式進軍電商開始,似乎已經決議建立獨立生態。從2019年的動向來看,這種變化也更加明顯。一方面,快手加強對商家管理,嚴格懲罰機制,並推出「靠譜貨」相關活動,由官方認證一批高質量貨品,予以各類扶持。另一方面,通過扶貧等各種方式,主動引入更多貨源,推出源頭好貨,打造貨源地直播,拓展產業帶。

這也意味著,快手開始直接觸碰電商化的核心資產——全套電商資源建設(賣家、貨源、產品頁面、支付、物流等)。特別是在賣家和貨源這兩個層面。

與快手在電商板塊急攻猛進不同,抖音似乎想要重整內容體系。由於短視頻平台越來越向一個短視頻電商平台發展,內容與電商之間的矛盾也會越來越尖銳。

抖音不久前剛剛發布《抖音購物車視頻發布頻次調整通知》,通知顯示自2020年1月起,帶購物車視頻發布頻次進行調整。粉絲數低於1000的帳號,每周限制發布1條帶購物車視頻;粉絲數1000-3000的張哈每天限制兩條;粉絲數3000-10000的帳號,每天限制5條;粉絲數在10000以上的帳號,每天限制發布10條。

這一條公告看起來雖然限制了發布數量,實際上卻大大降低了發布帳號的門檻。過去官方公布的能夠發布帶購物車視頻的帳號標準是:粉絲量超過8000 ,發布視頻數量超過10 個,並且通過實名認證。

降低門檻,一方面能夠鼓勵更多創作者進行內容創作,獲得更高的廣告收入;限制購物車數量則可以限制同類型同品牌出現的頻次,讓平台上的內容更加豐富。

抖音似乎還恪守著短視頻內容平台的路線,而快手在電商板塊的發展,越來越接近於全鏈路的閉環生態。一旦跨過界限,快手將會面臨更強勁的對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