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況易使人們患上心理疾病?警惕這8種情況

心理醫生楊白勞 發佈 2021-10-04T13:40:22+00:00

心理疾病:是指一個人由於精神上的緊張,干擾,而使自己思想上、情感上和行為上,發生了偏離社會生活規範軌道和現象。心理和行為上偏離社會生活規範程度越厲害,心理疾病也就愈嚴重。

心理疾病:是指一個人由於精神上的緊張,干擾,而使自己思想上、情感上和行為上,發生了偏離社會生活規範軌道和現象。心理和行為上偏離社會生活規範程度越厲害,心理疾病也就愈嚴重。

隨著現代人的生活節奏的加快,面臨著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且常常得不到及時的放鬆調適,久而久之便引起心理上的疾病,出現煩躁不安、痛苦焦慮、精神抑鬱等症狀,不及時治療情況會惡化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那麼,哪些情況易使人們引發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應激反應和適應不良反應。心理疾病是很普遍的,只不過存在著程度區別而已,而且現代文明的發展使人類愈發脫離其自然屬性,污染、生活快節奏、緊張、信息量空前巨大、社會關係複雜、作息方式變化、消費取向差異、在公平的理念下不公平的事實拉大、溺愛等,都使心理疾病逐漸增多並惡化。

容易患上心理疾病人群主要有以下情況:

超負荷的工作壓力

現在很多年輕人,需要背負著房貸以及車貸養育生娃等問題,他們的壓力比較大,如果長時間處於高壓力、高度緊張以及心理壓力比較大的工作環境中,會讓他們的精神環境處於高負荷狀態,且常常得不到及時的調理,當超出身體所能承受的範圍之內,就會引起心理上的疾病,產生焦慮不安、精神抑鬱等症狀,重則誘發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

感情與家庭的變故

失戀、親人去世無疑是很痛苦的情感體驗,因對感情的難以割捨而痛苦不已,失落感會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產生心理障礙甚至是不理性的過激行為。

對網絡的依賴心理

適當上網是有益的,但每天以大量時間上網,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網站,極可能誘發心理疾病。如長期上網聊天、遊戲、網戀,極可能使上網者因長期處於虛擬狀態而影響其正常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嚴重者甚至會發生人格分裂。

學習任務過於繁重

學生天天面對著讀不完的書和看不完的複習資料,面對著父母老師的殷切期盼,深感不堪重負。目前無論是小學生、中學生還是大學生,患有各種不同程度心理疾病者不在少數。考試壓力所引發的心理症狀主要有:反應遲鈍、焦躁不安、學習恐懼、抑鬱及厭學心理。

過分溺愛獨生子女

家長的溺愛除了會讓孩子養成任性、自私等不良習性之外,會造成孩子的心理病灶,常常表現為性格孤僻、耐挫力差、社交恐懼甚至有暴力傾向。

難以適應社會發展

現代社會飛速發展、瞬息萬變,有些人卻因種種原因而難以適應。這種不適應包括很多方面:對社會的不公平現象看不慣,又因自己無力改變現狀而鬱悶、煩躁;對工作單位里的分配不均看不慣,為自己的報酬偏低而憤憤不平;因個人技能與現代化的差距而焦急、無奈等,這些都可能導致人們產生「心病」。

生長環境差

所處的家庭環境會影響心理,在年少時期,如果缺乏了母愛或者安全感等,這些不良的影響勢必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對於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大的人群,會陷入精神類疾病當中。一般在單親家庭以及幼年經歷比較差環境下生長的孩子,會出現人格上的缺陷,性格比較內向。

性格敏感且敏感固執

一般心理疾病比較嚴重的人群比較敏感、多疑,而且缺乏一定的安全感和完美主義,他們的情感發展和思維不協調,也就是說此類患者的思維非常的封閉,很是堅定自己的觀念,甚至固執,不懂得變通。對於某些事情上容易出現鑽牛角尖的情況。另外,心理疾病嚴重的患者也會出現實際能力和強烈願望不符合的情況,這就是典型的完美主義者,他們的欲望已經超過了自己的能力範圍,從而形成衝突之後會陷入迷茫過程中,也有可能會陷入各種心理上的衝突,難以自拔。

其實,誘發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還有很多,生活中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可能很多我們面對的問題都難以預測或不可改變,出現一些心理上的失衡也在所難免,平時多參加體育鍛鍊來釋放不良的情緒,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多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來轉移注意力,平時可以多聽聽輕音樂或者向朋友傾訴內心的憤憤不平。壓力過大時,也可以約上朋友一起爬山或短期旅行。

如果是短期暫時的,通過上述方法可以調節,那就無需擔心;但如果通過上述方法無法調節且情況加重,造成無助,沮喪,抑鬱、無法正常工作學習,那就需要引起重視了,必要情況下需及時到專業醫院就診,檢查診斷,對症治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