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君臨城」觀賞婚禮

新民晚報 發佈 2020-01-13T22:51:46+00:00

有時候,對一國一地的最初印象,會隨著深入接觸而發生可能是一百八十度的改變;另一些時候,隨著一樁樁小事的疊加,先入為主逐漸固化下來,難以消解。

有時候,對一國一地的最初印象,會隨著深入接觸而發生可能是一百八十度的改變;另一些時候,隨著一樁樁小事的疊加,先入為主逐漸固化下來,難以消解。

  由於美劇《權力的遊戲》,克羅埃西亞近年來成為全球大熱的旅遊點。我們被散落在克國的若干世界文化遺產吸引,從威尼斯乘船到羅維尼,驅車沿著八號公路南行。盤桓五天,所見浮光掠影,三人感觸在一點上相同:克國雖美,亦有瑕疵。

  到羅維尼正值黃昏。這個海港小城據說擁有「全世界最美」的落日,海灣里泊滿遊艇,每艘船均貼著帶人出海看夕陽的宣傳,遊客們坐在對著海灣的餐館露天座喝啤酒。古城依山而建,一路上坡,塊狀大理石地面經過歲月磨礪,光滑如鏡。我們訂的客棧,按網站介紹是「坐擁院落」,老闆帶我們爬樓梯上了二樓和三樓,說,往下看就是院子。三人不免失望。

  放下行李回到海邊,按網站排名找了家餐廳,在露天位落座,服務生麻利地上前,推薦「當日捕撈的鮮魚」,這架勢有些眼熟,便請他拿來看看,盤子裡的比目魚和另一條海魚在出水後死亡,判斷不出鮮度,再問價格,八百和一千(克羅埃西亞幣和人民幣差不多一比一),遂禮貌謝絕。服務生走了,不再來。

  到克國的第三天,路過希貝尼克。這也是個海濱小城,卡爾卡河便是從此流入亞德里亞海。和克國很多城一樣,希貝尼克曾長期抵抗威尼斯共和國統治,不願被其統轄,直到1412年;後來,奧斯曼帝國試圖統治該城而未遂;二戰期間,這裡是義大利的一部分,後屬於南斯拉夫,直至1992年南斯拉夫解體。希貝尼克的聖雅克布大教堂兼具哥特和文藝復興風格,作為不用磚和木的純石構教堂,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早就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教堂的設計師兼雕刻家,在英語世界名為喬治·達·希貝尼克,就像李奧納多·達·文西的意思是「芬奇村的李奧納多」,這個名字表達的只是其出生地。來到教堂,會先驚嘆於外牆的頭像——據說喬治當時以71位本城居民作為模特。擁有實在原型的藝術總是格外抓人,男女老少各有神情趣味,仿佛下一瞬間就會開口與鄰像交談。轉了一圈找到入口,卻被告知現在不賣散客票。只見兩支旅遊團聲勢浩蕩地衝進去,等他們進完了,試著問能否買票,又被拒,理由是,再過十五分鐘要舉行婚禮,暫停對外。

  遠道而來吃了閉門羹,心情可想而知。後來我們發現,在克羅埃西亞,古蹟的商業用途不止一種:羅馬帝國時代的戴克里先宮殿,圍繞庭院的廣場台階上扔滿了坐墊,只要買杯飲料,隨處可坐;原本開放給遊客的教堂等建築,最大收入來源是租給婚慶公司,不止一處收費或免費景點忽然把門一關,開始辦婚禮。

  此行終點杜布羅夫尼克,197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曾被譽為「亞德里亞海的明珠」,如今,它有了另一個名字,叫作「君臨城」。電視劇對古城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遊客數過於龐大,許多人僅僅是來此打卡電視劇的實景地,對拉古薩共和國的歷史漠不關心。

  在城內一處教堂目睹了投入不菲的婚禮一景。來賓們紛紛爬上石頭階梯,女賓到達階梯頂上,趕緊彎腰脫下平跟鞋,換成高跟鞋。九月的亞德里亞海邊仍是三十多攝氏度高溫,不得不佩服男賓客西裝革履的決心。不多時,教堂門口聚集了一二十名盛裝男女,人人講美式英語。小學生模樣的花童穿西裝打領帶,一直在嬰兒車裡午睡。進不了教堂的遊客索性原地圍觀,舉著一隻只手機拍照錄視頻。忽然傳來鼓掌聲和口哨聲,原來新娘和伴娘團正在上台階。新娘她們敬業得很,提著裙擺穿著高跟鞋爬上了長台階。肉粉色長裙的新娘上來就開始喝水,然後自己補妝,也顧不得群機薈萃,鏡頭一律對準她那張南美風格的秀麗臉龐。這時傳來哭聲,是扮花童的小女孩耐不住熱或者疲倦。新娘的母親裹在銀灰色禮服里,一隻手抱著花童,不斷施以撫慰的拍打。我拿出手機,不是為了拍照,想搜一下在這裡辦婚禮的到底是哪家人氏。在谷歌搜索欄輸入「杜布羅夫尼克」「婚禮」,出現了一長串婚慶公司的廣告,簇擁的禮服笑臉,配合無比眼熟的白石紅屋頂的建築群。原來在歐美世界,「君臨城」是新興的婚禮地點。所以不用再責怪歷史被小說衍生出的幻想世界侵蝕,那裡的商業才是凌駕於一切之上的「法則」。(默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