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嗎?太極拳的氣在哪裡、勁就在哪裡

愛太極 發佈 2020-03-02T15:00:55+00:00

比如「弓」,它的開一合、一張一弛是相符合的,外形上一開一合,內力上便正好是一張一弛,故按外形可辨其張弛。但對人來講,比「弓」要複雜些,外形開合,內力張弛,就不一定都是相符的了。

「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所謂蓄勁、發勁,正是一張一弛。張弛二字偏旁都從「弓」,可知是開弓射箭的意思。

太極拳所講的「一開一合」,就是一張一弛。說到一開一合,便要懂得意、氣,若只從身形外面來看,就不免造成誤會。

比如「弓」,它的開一合、一張一弛是相符合的,外形上一開一合,內力上便正好是一張一弛,故按外形可辨其張弛。但對人來講,比「弓」要複雜些,外形開合,內力張弛,就不一定都是相符的了。人身的張弛不以外形為準,而主要是以中氣或勁力為準的。勁和氣是不可分割的,氣在哪裡、勁就在哪裡。練拳中一吸一呼或一蓄一發時,中氣便一開一合,身體就一張一弛。所以蓄勁時不論身形開合,都稱開勁,同樣的,發勁也都稱合勁。開時如離中虛,外實內虛;合時如坎中滿,外虛內實。內家拳意氣為上,不重外面,所以徑說開合不說張弛,如按意氣來說,開合和張弛也是一致的。但初學拳時,不可能馬上就結合到氣,而只能先搞身體運動,開合難分,張弛易明,所以不如先談張弛問題。

有人問「鬆開」不就是全身放鬆嗎?為什麼又要一張一弛呢?

首先談放鬆問題,試想全身放鬆後,除了就地躺下之外,還有什麼其它可能呢?練拳既是一種運動,也就必須一張一弛或說一緊一松,只松不緊要躺下,只緊不松要僵住,其理甚明。

其次,這句話是在解釋「用意不用力」這個要點時說的,因此要徹底了解這句話,就必須全面地研究「用意不用力」的解釋,方才不致誤會。不難看出,全身鬆開的目的是「不致有分毫之拙勁」,以便「輕靈變化、圓轉自如」和「意之所至,氣即至焉」,於是得到「如綿裹鐵,分量極沉」之真正內勁。

可見,全身鬆開是一張一弛中的總要求,而放鬆卻只是一個「弛」。其實只弛不張就會造成軟弱無力的後果。 「弓」要用時先要上弦,這在練拳也是一樣,必須「上著弦」,不能儘量放鬆,否則就沒有彈性了。

主張全身放鬆的人顯然會搞錯,而且練法正好相反,不但不上弦,而且可能大大放鬆,只要仍舊站得住就行。這種張得不足而弛之太過的練法,最多只能造就一張軟弓,只在部分範圍內才具有弓的彈性。拳論雲, 「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才是正確的要求。

此練法和放鬆的練法相反,但要求不斷提高強度,爭取做強弓硬弩。故在張的方面採取積極態度,只要彈性夠,儘量張好了。張、弛時要注意,必須留幾分勁,因為弛過度時,身便散亂了。當然,在弛的方面也要發展,以擴大適應性。重點仍應注意張的方面。

張的幅度是個重要問題。依據上述意見,主要是個力量的幅度,而不單是距離的幅度。再拿弓來講,其張弛幅度最大時,射箭也最遠,但這個幅度在張和弛的兩端不免要受限制,張到某個程度時會折斷,而弛到某個程度時又會散亂,因此,這個幅度也就被限制在折斷和散亂的中間。在這中問一般距離內,不論是張或弛,弓體中力的分布都有一個總的特點--均,也就是在每一瞬間,弓體中任何一點張的力量都是相等的,而且整個弓體在張弛過程中,每一點張力的增減率也都相等。在空間和時間的分布上,張力都很均勻,這便是彈性物體的共同點。

反過來說,若想保持彈性,就一定要注意「均」的問題。練拳當然要比開弓射箭複雜得多,但實際上完全可以通過同樣的概念來理解。因此,為了達到理想的效果,拳必須力求在均的條件下有最大的張和弛的幅度。

說到這裡,我們把「均的條件下有最大幅度」的原則結合練拳來研究一下。假定是某一張固定的弓,其均勻程度和幅度是固定的,因而其強度(即最大的張力)是固定的,或是硬弓,或就是軟弓。但對某一個固定的人來說,他的均勻程度和幅度卻是可以變化的,而且練拳的基本目的也就是為要改進均勻的程度,以求成為一張可硬可軟的弓。那麼,在練拳中,應該先求均勻還是先求大幅度呢?這就要因人而異了。

比方年輕人身體彈性好,就可以多練練幅度;年紀大的和體質弱的則不妨練練均勻,再在較均勻的情況下穩步地增加幅度。實際上在任何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均勻只是一個暫時現象(某一條件下的均勻),而不是經常現象,練拳當然也不會例外。增加幅度破壞均勢,再取得均勢,其最後目標還是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