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九,你所不知道的習俗

禁止砍伐的熊大 發佈 2020-01-23T10:47:21+00:00

臘月二十九除夕前一日的臘月二十九,叫小除夕,漢族民俗文化,這一天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變的是方式,不變的是年的到來,紅日升空輝大道,錦鼠迎春送喜來,過年,走起~

臘月二十九

除夕前一日的臘月二十九,叫小除夕,漢族民俗文化,這一天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習俗·介紹

這一天,家設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

①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

②二十九,蒸饅頭,還有蒸花捲、豆包;

③臘月二十九,去灌酒。

民間習俗

二十九這天可以說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籌備年節中的各種衣食祭品,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活動「上墳請祖」。

所以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裡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在整個年節中,二十九這天可說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籌備年節中的各種衣食祭品,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活動「上墳請祖」。

「二十九,貼道酉」

道酉,是一種用黃表紙砸成的小型黃錢。

長大約三寸,寬約兩寸,在下端剪成兩個燕尾形的斜尖,一共砸出九個小圓錢。再用紅紙剪一個小方塊兒,上面用金粉印上「福」字,貼在黃錢上端。現代多用在門上貼「福」字、門神代替。

「二十九,去打酒」

對於中國人來說,酒是新年大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在古代,許多人買不起瓶裝酒,他們用自己的瓶子去酒家裡買酒,這樣的酒要便宜許多。

而今,家家戶戶的年夜飯中酒瓶滿地,也是為了圖個開心,因為「無酒不成年」。

自西周開始,我們的祖先在辭舊迎新之際,就會攜美酒、羔羊歡聚慶賀,祈禱豐收,過年飲酒的風俗由此開始。

至漢代,「年」作為法定節日固定下來,春節飲酒已形成風氣。

當然,在古代,飲酒是有很多講究的,如今很多人對此已經不了解。

比如在漢代,過年飲用年酒時要看時辰,一般是大年初一早上東方太陽微露時開始喝,其時鞭炮聲響起。

北宋時,過年一般一天要喝兩遍酒,除了除夕晚上自家人團坐在一起喝酒守歲外,在白天,鄰里之間還會互相邀請對飲,謂之「別歲」。

自清代之後,酒變成了促進交流、傳遞感情的使者,被賦予了更多的社交功能,提著好酒拜年的風俗一直沿襲至今。

另外,古人飲酒與現在人們飲酒時先敬尊者、長者的習俗不同,他們是讓年齡最小的人先飲,然後才是長者。

為什麼會這樣呢?年紀小的孩子,過年了就長一歲,值得慶賀;

而老年人過年了意味著老了一歲,不值得慶賀,所以排到最後喝。

理性飲酒 健康第一以前喝酒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所以酒代表著尊貴,過年請客就要把好東西獻給客人,如果沒有酒就意味著對客人不重視。

古老的酒文化就是要顯示主人的好客。

雖然酒文化是古人傳下來的,但他們過年喝酒除了是一種風俗和禮節,也是為了健康。

北周詩人庾信有詩云:「正旦辟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

此詩點出了飲酒除了歡慶佳節外,還有驅除惡穢、保佑長壽的作用。

古時過春節,人們都要喝一些用中藥浸泡的保健酒。

另外,古時的酒精度數也低,不會分解乙醚,人們不用擔心喝多傷身。

但現在的酒不同於以前,度數一般較高,而且人們生活水平高了,喝酒不再是奢侈的事情。

雖然他們都明白喝酒會傷身,知道要理性喝酒、健康飲酒,但總有人喝起來難以自控。

春節期間是酒精中毒的高發期,各大醫院接診病人數量此時會持續增加 。所以敬酒雖好,可不要貪杯啊。

當然,除了健康,我們還應注意安全。

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現在成了大家都懂得的基本常識,春節期間不能因為一時興起,就把這句話拋到腦後。

變的是方式,不變的是年的到來,紅日升空輝大道,錦鼠迎春送喜來,過年 ,走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