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都城史話·東漢卷》之62:許慎和《說文解字》

野叟雜談 發佈 2020-03-05T16:13:47+00:00

許慎畫像許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是東漢著名經學家、文字學家,有「字聖」之稱。正如許慎的兒子在《上說文解字表》裡面所說的:「慎博問通人,考之於逵,作《說文解字》,六藝群身之詁皆訓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鳥獸、昆蟲、雜物、奇怪、王制、禮儀、世間、人事,莫不畢載。

許慎(約58~約147年),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縣)人,是東漢著名經學家、文字學家,有「字聖」之稱。

許慎博學經籍,曾到洛陽太學求學,師事著名學者賈逵,受到東漢大儒馬融的稱讚。當時人們稱他為「五經無雙許叔重」。(《後漢書》第2588頁)許慎無意於仕途,曾任太尉南閣祭酒等職,最後也只是擔任了很短時間的沛郡洨縣(今安徽固鎮縣東)縣長就故去了。許慎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學術研究當中,其代表作《說文解字》,從永元十二年(100年)開始動手,歷時二十一年,到建光元年(121年)才得以完成,最後由他的兒子獻給朝廷。

《說文解字》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體以及漢代和以前的不少文字訓詁,反映了上古漢語詞彙的面貌,比較系統地提出分析文字的理論,不僅是我國語言文字學史上第一部以六書理論系統分析字形、解說字義、辯識聲讀的字典,也是千百年來研究漢字的經典著作,是我們今天研究古漢語的必不可少的材料。

《說文解字》全書分為十四篇,另加序一篇,共十五篇。篇下開列部首,如第一篇有部首十四個,十四篇共計五百四十個部首。由部首統攝字,有單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個。字之下加解說,包括意思、讀音等,解說時又附以古文、籀文、俗字、奇字等異體字,稱重文,合計一千一百六十三個。他把這些字分為五百四十部,是按部首來排列的。現在的漢字字典一般都有部首排列法,這一排列方法就是由許慎開創的。當然他的劃分也不盡合理,也有不當的地方,但開創之功是不可埋沒的。 "

《說文解字》釋字時,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小篆不同,則在後面列出。然後解釋這個字的本義,再解釋字形與字義或字音之間的關係。比如:蛾,繭化飛蟲,從蟲,我聲。他所進行的解說包括了字的讀音和字的形狀、字義的解釋。他對字形所進行的解說是以篆書為依據而進行的,而篆書是非常成熟的文字,與漢字最初的摸樣產生了很大的不同,所以根據篆書來解說字的本義,難免會有錯誤的地方。

在《說文解字》中,許慎講了文字的發展歷史,指出漢字首先是象形字,然後才有形聲字。這無疑是正確的,文字是由圖畫發展而來的,這一點已經得到了證明。他還系統地闡釋了漢字的六書理論,將漢字的構成劃分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和專注,奠定了後世漢字理論研究的基石。他的這一理論長期為中國文字學界所承認,雖然近代以來有不少文字學家對他的這一總結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是並沒有從根本上動搖這一模式。現在一般的文字學課本還都是按照這一模式來展開的。

許慎又講了具體的文字形體,提到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隸書、草書,並且重點強調了古文。所謂「古文」,現在學者一般認為是戰國時期關東六國的文字。所謂「今文」,則是漢朝通用的隸書。這本是字形的差異,但到了後來,如同我們在講經學時提到的,就逐漸發展出兩個不同的學派來。許慎是古文經學家,所以他解說文字,全是按照古文經學的立場來進行的。

《說文解字》的內容十分豐富,包羅萬象,它的價值不僅限於解說漢字,研究漢字本身,而是關於東漢以前的百科知識,貢獻很大。可以說《說文解字》是東漢時代的百科全書。正如許慎的兒子在《上說文解字表》裡面所說的:「慎博問通人,考之於逵(賈逵),作《說文解字》,六藝群身之詁皆訓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鳥獸、昆蟲、雜物、奇怪、王制、禮儀、世間、人事,莫不畢載。」(《說文解字》第320頁,中華書局1963年版)《說文解字》吸取前輩的研究成果,成為一部研究漢民族語言文字的系統的專著,不但對於後人研究語言文字學、文獻學是經典著作,也是整理文化遺產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許慎還有一部《五經異義》,已經散佚,在後人的著作中還保留了一些片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