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犀利反駁網友嘲諷:唯有你的思考方式,才能決定你未來的生活

苑燕兒 發佈 2020-02-04T06:31:34+00:00

「當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請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伊索寓言》的小故事幾個路人看見了,嘲笑說,這對父子可真是笨,明明有驢卻不知道騎,非要走路。


「當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請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了不起的蓋茨比》


這頭驢是騎還是抬?太難了!

《伊索寓言》里有這麼一則故事,父子倆趕著一頭驢去集市。



幾個路人看見了,嘲笑說,這對父子可真是笨,明明有驢卻不知道騎,非要走路。父親一聽,覺得路人的話十分道理,於是就把兒子抱上驢,自己則繼續趕路。

走了一段路,遇到一個老頭,他感嘆,這兒子實在是不孝,居然讓父親走路,自己則騎驢。聽到這裡,父親想想老頭說的話挺對,就讓兒子下來,換成自己騎驢。

又走了一段路,遇到了幾個婦女,她們紛紛指責父親,心真狠,自己舒舒服服地騎著驢,卻讓兒子走路。父親聽到後,羞愧不已,趕緊讓兒子也一起到驢背上。心想,這會總沒人有意見了吧。

誰知道,過了一會,他們遇到幾個孩子,指著父子倆說,你們兩個人騎在一頭瘦驢,太殘忍了!就不怕把它累死嗎?!

聽到這句話,父子倆趕緊從驢背上下來。

騎驢不是,不騎也不是,怎麼辦呢?

於是,父子倆只得找了條繩子,把驢的四條腿綁起來,抬著走。


很多人看完這則寓言故事,都會笑話這對父子太啥,沒啥主見,總是聽別人的意見,結果,不但做不好,反而讓自己無所適從。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像這對父子一般,思緒和想法容易被別人的帶著走。

原因只是因為他們認為,提出建議的人,都有他們的道理,甚至找不到可以反駁的理由。所以只能照做不誤。


是裁員還是人才輸送?

無獨有偶,如前段時間上了熱搜的馬雲「人才計劃」,成了現實版的《伊索寓言》。

馬雲曾在阿里巴巴二十周年時,提到過一個暢想,希望30年以後,阿里巴巴能每年向社會輸出至少1000名10年以上的人才。


很多人聽後,非常認可阿里巴巴的社會人才計劃。

然而,有的網友則持反對意見,認為這只不過是馬雲的「偷換概念」而已,給公司裁員戴上一頂「高尚的帽子」。

而馬雲很快就對此言論進行了回復,不過,他並沒有直接對此進行反駁,而是認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教育要更有個性,培養每個人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他更表示,如果沒有獨特思考能力,就會覺得這句話對的。


言下之意,就是希望大家能夠對自己曾經說過的話有自己的判斷和理解,而不是人云亦云。

無論馬雲的「人才計劃」真正的目的是裁員亦或是輸送人才,對於我們來講,面對任何事物,具備獨立思考能力才是認清現實的真正意義所在。


什麼是獨立思考?

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曾經在《論獨立思考》中寫到:

「別人傳授給我們的真理只是粘附在我們身上的假肢、假牙、蠟制鼻子,它頂多就是通過手術植皮安裝的假鼻。但經過自己思考而獲得的真理,卻像自己天生的四肢——也只有這些東西才是真正屬於我們。思想家和書呆子學究的區別就在這裡。」



也就是說,獨立思考是通過人們自身的儲備知識和經歷,不依賴外界和他人的力量,對問題進行思考,判別和分析的一個過程,這整個過程中,體現的是「獨立」二字。

然而,在現實中,我們通常容易高估自己的知識,更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不但沒有獨立思考,反而出現了一種知識的錯覺。

而這種知識的錯覺,進而又會造成另一種情況:

誤以為自己個人的認知和判斷等同於所有人的認知和判斷,甚至把這種認知和判斷強加於別人身上。

這種情況被稱為「知識的詛咒」,也是我們在建立獨立思考時,遇到的最大的阻礙。

那為什麼會產生 「知識的詛咒」 呢?

這和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息息相關。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每個人接觸不同的信息,逐漸地塑造了各自不同的性格和價值觀念,當面對同一種事物的感知力和判斷力也是各不相同。

然而,我們並沒有意識到彼此之間的知識差距。所以,在對某一些事件進行評判的時候,就容易形成一種慣性思維,認為所有的人和自己一樣,了解相同的知識點。

也正是每個人知識上的局限性,也就是構成我們思維的信息,從源頭開始就是有偏差的,所以才導致了知識的詛咒。


如何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那麼,也有的人會說,我就是不想自己動腦子,借用別人已經掌握和總結驗證過的知識點,不需要再走歪路,不是挺好的嗎?

但是,當我們依賴於別人的答案,靠他人的經驗指引方向,指望有人告訴我們要用什麼方式去工作生活,過這種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的日子,你願意嗎?

如果答案是不願意,那麼,我們就需要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


如何才能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呢?

01.檢驗知識掌握程度

通常,我們很容易認為,自己對某些知識的掌握已經非常透徹了,然而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那麼,我們怎麼樣才能檢驗自己對知識的掌握到了哪種程度呢?

我們可以試著用以下幾種方法來檢驗。

  • 5W1H方法

5W1H方法也就是:

Who,誰;

What,什麼事情;

When,時間;

Where,地點;

Why,為什麼;

How,解決方法。

我們可以通過對這六個要點一一驗證,來看看自己是否掌握了知識點的關鍵要素。



  • 列表核查

我們取一張A4紙,先在左邊寫出自己完全掌握的知識點,然後再在右邊寫出自己無法理解或者還沒有掌握的內容。

然後,再次把左邊的內容每一項再次檢查一遍,查漏補缺,檢查自己是不是真的理解和掌握了。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放下自己的慣性思維,仔細地重新審核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點,這樣才能發現自己的漏洞。



02.學會「一人辯證法」深度思考

「一人辯證法」的思考方式,就是讓多種意見進行互相交錯,逼迫自己考慮這些意見的存在是否有根據。

首先我們需要分清什麼是事實和什麼是意見這兩種概念。

事實指的是,可以用任何數據或者其他任何有力的證據來證明的事物。然而,我們經常會把別人的想法錯當事實,從而影響可自己的感知力和判斷力。

比如,同事說「只要多和客戶溝通,就能提高銷售業績」,這就是意見。但是對於同事來講,「多溝通,就能提高業績」是事實,但是,對於用來講,只有自己的溝通能力反映出業績的時候,才算是根據事實認可同事意見。所以,我們在聽他人經驗或者意見的時候,要關注到底有沒有事實基礎。


學會區分事實和意見之後,我們可以從利益的角度來審視問題。

我們可以先站在和這件事有利益關係的角度來看。比如,我們想要向給客戶介紹一套新的設備,從客戶的角度來看,新設備除了需要能滿足提升產品的產量之外,還需要更便利的維護和更低的成本,這樣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

當然,我們還可以倒逼自己反對自己的每一個想法。

比如,我們把自己的想法一條條列出來,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寫出反對的意見。接下去,審視這些反對意見是否有足夠的事實依據。並反問一句「真的是這樣嗎」?

03.利用信息地圖表達和交換意見

信息地圖指的是,我們在表達意見的時候,把自己的思路通過列表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大家就知道我們想要說的是什麼。

同時,在當自己的想法被人否決時,不要覺得無路可走,或者直接放棄自己的意見,而是試著把它轉換成一次意見的交換。


比如,我們就可以把否決當做提問:「為啥辦不到呢?如果想要繼續,我應該怎麼做?」。

同樣的,我們在給別人提反對意見的時候,也要用同樣的想法,幫助對方給出一個遞進的新方案。

就如民國大思想家梁漱溟先生說的:

「人之所以有學問,恰為他善於發現問題,任何細微不同的意見觀點,他都能覺察出來,認真追求,不忽略過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