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三國最悲情人物,被污衊謀反,死後多年不得平反

日航通鑑 發佈 2020-01-08T07:28:36+00:00

鄧艾,是三國末期少數的名將了,也是我個人看來最為可惜的一位名將。在《三國演義》中,鄧艾一人滅一國,立下了天大功勞,但是最後卻因為鍾會的誣陷而死於非命,令人感嘆。有時候我感嘆鄧艾的命運有些類似於岳飛,我們都知道,岳飛在風波亭後的多年後被平反。

鄧艾,是三國末期少數的名將了,也是我個人看來最為可惜的一位名將。在《三國演義》中,鄧艾一人滅一國,立下了天大功勞,但是最後卻因為鍾會的誣陷而死於非命,令人感嘆。

有時候我感嘆鄧艾的命運有些類似於岳飛,我們都知道,岳飛在風波亭後的多年後被平反。因此我便好奇,鄧艾這位三國後期因為被誣陷而死的名將在其死後難道就沒有被平反嗎?然而在我探尋鄧艾這位英雄人物的身後事時,我卻發現了血淋淋的真相和殘酷的現實。鄧艾的身後事告訴我們,在魏晉門閥士族的時代,草根逆襲到底有多難。下面請聽日航君為您講解鄧艾這位名將的身後之事。

一、草根的逆襲:鄧艾的身前事

再說鄧艾的身後事之前,我想我有必要花點篇幅來介紹一些鄧艾的生前事,以便大家對他的草根逆襲的生涯有些了解。

在三國末期,基本上每個人身上都帶著濃厚的家族光環。例如說是出身潁川鍾家的鐘會,出身琅琊諸葛氏的諸葛誕,出身夏侯家的夏侯玄等。唯獨鄧艾是其中一個異類,因為他是放牛娃出身,而且在崇尚清談的時代還說話結巴。在《三國志》中記載:

「少孤,太祖破荊州,徙汝南,為農民養犢。」

就是說鄧艾的父親小時候就死了,鄧艾一直跟隨母親過著流離失所的生活,為了貼補家用,鄧艾只得去給人放牛。此後鄧艾雖然努力學習奮進,但是在我們看來,最早時候鄧艾是個不折不扣的失敗者。

他因為口吃,人們不願意聘請他;他胸有大志,時常指點江山,人們卻認為他在吹牛……

鄧艾真正的發跡是因為他屯田有功,因此受到了賞識才得以逐漸發跡,在桌遊《三國殺》中鄧艾的台詞也頗有彰顯了鄧艾這一功績,鄧艾常說:「屯田日久,方見其效。」

鄧艾的軍事才能真正意義上被人賞識是因為司馬懿。司馬懿將鄧艾從一個屯田之才變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將才。之後鄧艾徹底發揮出了自己在軍事上的特長,屢屢高升,一直做到了隴右都督的位置。

鄧艾人生的高光時刻是在滅蜀國之時。面對著地勢險峻的蜀地,鄧艾天才般地提出了「偷渡陰平,直取蜀漢」的戰略方針,最終一舉消滅蜀國。但是在消滅蜀國之後,鄧艾卻受到了同僚鍾會的排擠,最終被殺,其妻子、孩子也隨之遇難。

鄧艾的一生可以說是非常傳奇了,出身草根,最終逆襲成功,在人生的巔峰時刻卻被打落谷底,遭受人生大變。在我們看來,鄧艾已經可以算是一個成功人物了。然而鄧艾真的逆襲成功了嗎?恐怕未必。從鄧艾的身後事中我們可見,在司馬氏甚至是天下門閥的心中,鄧艾始終是那個放牛娃,始終未變。

二、鄧艾死後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鄧艾雖然死了,但是在他死後的事情還在繼續發展。鄧艾之死在當時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一個重大冤案。但是很多人卻不願意正面站出來談論這件事情,只有少數人願意站出來為鄧艾說幾句公道話,然而這些「公道話」很多也都是針對某人的意見而並非是為鄧艾平反。例如說當時的名士杜預就站出來譴責誣陷鄧艾的大臣衛瓘:

「身為名士,位居總帥,既無德音,又不御下以正,是小人而乘君子之器。」

說來也奇怪,雖然杜預譴責了衛瓘誣陷鄧艾一事,但是並沒有明確提出要幫助鄧艾平反,當時朝中也沒有人提出要幫助鄧艾平反。我想杜預的態度代表了當時朝中那些名士們的態度。我們雖然知道你鄧艾是冤枉的,但是我們不是一路人,沒必要為了你去怎樣。

另外,鄧艾的家屬也受到了非常嚴酷以及不公正的對待。在《三國志》中雖然只有寥寥幾句的記載,但是我們從中能感受到那一種血腥與殘酷:

「子忠與艾俱死,餘子在洛陽者悉誅,徙艾妻子及孫於西域。」

也就是說,鄧艾和兒子鄧忠一起身死,鄧艾剩下的孩子全部被斬草除根,鄧艾的妻子及孫子被發配西域。可以說鄧艾一家幾乎被滅門了。這簡直是太荒謬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此時謀反的有二人,一人為鄧艾,是被污衊謀反;一人為鍾會,是真謀反。鍾會謀反僅僅是牽涉到了鍾會的養子,但是鍾家其他人並未受到任何懲罰,而且官爵如舊,似乎從來沒有因為這件事而影響到什麼;反觀鄧艾,被誣陷謀反,但是一家人死的死,流放的流放,下場十分悲慘。

因此真謀反的人草草了事,被污衊的人卻殺盡全家。這背後最大的問題就是因為鍾會是潁川鍾氏的後人,有著家族力量的支持,因此可以禍不及家人;但是鄧艾僅僅是個放牛娃出身,毫無根基,因此落得滿門被殺的下場。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說鄧艾真的逆襲了嗎?恐怕未必,鄧艾雖然戰功赫赫,但是在朝中無人支持,在司馬昭心中僅僅是個毫無根基的放牛娃,最終也只能落得如此一個下場了。

後面為鄧艾平反的一波三折的歷程,更加說明了鄧艾的「草根」身份與他在朝中眾人心中的地位。

三、一波三折的平反歷程

平反是一門學問。例如說岳飛的冤案在宋孝宗時被平反,是因為宋孝宗想要藉助為岳飛平反一事來為自己的北伐助力。因此從平反一事上,我們往往能看到帝王的態度是怎樣,他們心中是怎麼想的,朝堂上的反應是怎麼樣的。那麼當時司馬氏對給鄧艾平反一事的態度是怎樣的呢?

當時司馬炎篡魏建立晉國,為了收攏人心,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平反行動。例如說給王凌平反。王凌是王允的侄子,太原王氏族人。曾經謀反反抗司馬氏的統治,謀立曹彪為王,最終身死。可以說王凌是真謀反,而且還是大罪。但是在晉國建立後,司馬炎卻主動給王凌平反,寬恕其後人。在給王凌平反的詔書中,司馬炎還捎帶說了鄧艾一事,司馬炎說:

「征西將軍鄧艾,矜功失節,實應大辟。然被書之日,罷遣人眾,束手受罪,比於求生遂為惡者,誠復不同。」

司馬炎的邏輯很奇怪,王凌是真謀反之人,可以被平反;鄧艾是被誣陷之人,卻因為「束手受罪」與王凌性質不一樣而不給鄧艾平反。其中的邏輯確實是讓人費解。但是我們細細思考一下,就可以發現其中的問題所在了。

最主要的原因是王凌是太原王氏的後人,家族力量十分強大,司馬炎建國後,需要依靠這一批世族大家的勢力,因此便主動給王凌平反以向太原王氏示好,之後便可以得到太原王氏的支持。而鄧艾,作為一個毫無根基的人物自然就沒必要給他平反了,因此鄧艾平反一事被擱置了下來。

此後鄧艾的舊部段灼主動上書要求為鄧艾平反。在這封上書中段灼說了如此一個耐人尋味的事情:

「艾性剛急,輕犯雅俗,不能協同朋類,顧莫肯理之。」

在其中段灼認為之所以沒有人幫助鄧艾說話,是因為鄧艾性子急,不會人際交往,也不會拉攏人心,因此朝中的大臣都不太願意幫助鄧艾說話。段灼的話雖然有道理,但是我認為鄧艾並非是不願意與眾人交往,而是因為鄧艾的出身所以人們多不屑於與鄧艾交往。

段灼這一次上書,雖然言之有理,但是司馬炎還是漠視了段灼的意見,我們可想而知當時朝中仍然存在著為鄧艾平反的強大阻力。

後前蜀漢尚書令樊建當著晉武帝的面要求幫助鄧艾平反。樊建的話可以說是非常直白而且殺傷力十足了,樊建說:

「臣竊聞天下之論,皆謂鄧艾見枉,陛下知而不理,此豈馮唐之所為『所得頗、牧而不能用』者乎!」

從樊建的話中,我們可以讀出一些意思。比如說天下的人都知道鄧艾是冤枉的,因此司馬炎不可能不知道,司馬炎之所以不給鄧艾平反,是揣著明白裝糊塗。面對著樊建如此直白的話語,司馬炎也不好繼續無所作為,不給鄧艾平反了。因此司馬炎下達了這樣一個模稜兩可的詔書:

「艾有功勳,受罪不逃刑,而子孫為民隸,朕常愍之。以其嫡孫朗為郎中。」

在這封詔書中,司馬炎赦免了鄧艾的子孫,讓他們避免了在西域繼續生活的悲劇。但是令人玩味的是,司馬炎雖然認為鄧艾有功,但是依然認定鄧艾有罪,因此給予鄧艾子孫的赦免僅僅是出於一種憐憫而並非是給鄧艾平反。因此我們可以說,即便是到了最後鄧艾也沒有被平反,還是背負著這個謀逆的罪名。

另外,在鄧艾平反一事中我們可以發現上書給要求給鄧艾平反的人往往都是鄧艾的舊部、甚至是鄧艾曾經赦免過的蜀漢前臣等。我們試想,倘若鄧艾真的是一個人際交往關係極差,不善於做人的人,怎麼又會有這些人來為鄧艾所鳴不平呢?

而與鄧艾同朝為官的曹魏舊臣,明明家世顯赫並且深知鄧艾冤屈而且說得上話,但是因為瞧不上鄧艾的出身而將鄧艾排除在外,最終讓鄧艾蒙受不白之冤並且不得平反。「草根」出身的鄧艾,即便是到了最後也沒有融入這個圈子之中實現自己的逆襲。

而此後,這一群把持朝政的大族將逐漸展開政治鬥爭以爭奪權力,而像鄧艾一樣有才能但是無家族支撐的人只能逐漸被湮沒在底層之中,仿佛潛龍在淵,無能無力。

四、總結

因此從鄧艾的身後之事中我們可以發現,鄧艾雖然憑藉著自己的能力和軍功做到了曹魏的上層人物,但是在那些大家族看來他仍然是一個不值得一提的小人物,他始終無法融入核心圈子之中。

而鄧艾僅僅是一個縮影,在鄧艾之後,將有無數「鄧艾」雖然有能力、有本事,但是因為自身的家世所限制而不得建功立業,最終鬱鬱而終。鄧艾的身後之事,恰恰讓我們看見了魏晉門閥政治中的致命缺陷。

這種只重門第而不重才能的做法,遲早有一天會湮沒了這一批大族。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