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學奧林匹斯山上的宙斯——威廉·莎士比亞

外國經典文學作品推薦 發佈 2024-05-06T11:54:30.556681+00:00

在中國,四大名著剛完成三部,在日本,還僅僅停留在近世文學,美國還沒建國,俄國除民間文學外還是一片空白,法國即將群星閃耀。

在中國,四大名著剛完成三部,在日本,還僅僅停留在近世文學,美國還沒建國,俄國除民間文學外還是一片空白,法國即將群星閃耀。這時的英國出現了享譽世界的莎士比亞(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和他身後不朽的戲劇作品。

中國的文化界尊稱莎士比亞為「莎翁」,像「叟」、「家」和「先生」一樣,「翁」這個詞代表著尊敬和崇拜,是地位很高的詞彙。以至於像研究《紅樓夢》出現了「紅學」一樣,研究莎士比亞也誕生了「莎學」。讓人感到詫異的是,後世的部分研究者們認為莎士比亞只是一個化名,因為關於這位天才劇作家的生平事跡少之又少,包括後來的大文豪狄更斯也對莎士比亞的真實身份充滿好奇,直言一定要「揭開莎士比亞的真偽之謎」

雖然關於莎士比亞是否真有其人的討論長久不衰,但絲毫不影響莎士比亞在英國乃至世界上的文學地位,這種世界身份的確立我認為是多方面的結果。

莎士比亞眾多卓越的作品是基石。包括他最有名的四大悲劇、喜劇五種、正劇和歷史劇等,每一部藝術水平都很高。不管是作為普通讀者的欣賞亦或是藝術研究者們的研究都是很有價值的。

仰仗了英國的國家地位。這是一個很明確但又很少有人會在意的原因,一些人理所當然地認為文豪們蜚聲世界僅僅靠的是作品,這是不正確的,至少有時候是不正確的。1603年,英王伊莉莎白一世指定詹姆斯一世為繼承人,詹姆斯一世上台後開始倒行逆施,加強皇權,宣稱「君權神授」,殘酷迫害清教徒和資產階級。他的繼任者查理一世、查理二世和詹姆斯二世不但沒有解決和資產階級以及新貴族的矛盾,反而激化了矛盾,最終爆發「光榮革命」,誕生了限制王權的《權力法案》,走上了君主立憲制的道路,掀起了工業革命,從此英國開始了日不落帝國的宏偉篇章。說這麼多,就是要說明莎士比亞的戲劇被世界認可和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是相關的。比英國更早的元雜曲在世界範圍內幾乎沒什麼聲音,要知道16世紀末的英國才四百萬左右的人口,而中國當時有九千萬!

大航海時代的來臨使優秀開放的文化在世界範圍內迅速地傳播,起源於英倫小島的作品已經有了走向世界舞台的可能。


對於普通中國人來說,戲劇看起來比較高大上,聽起來卻沒有味道。我們自己傳統的戲曲如京劇、越劇、評彈、崑曲等,除了對上了年紀的人有吸引力之外,大部分年輕人光聽到名字都會蹙眉,不僅如此,傳統戲劇宣揚的價值觀還是老一套的是忠孝節義,這樣的思想內核放到現在是落後的,根本不可能激發年輕人的興趣。雪上加霜的是,現如今的戲劇很多是新瓶裝舊酒,有新花樣的戲劇少之又少,這同時導致了人才的斷層和審美群體的消亡,使傳統戲劇舉步維艱。

那麼西方的戲劇又是一個什麼樣子呢?實際上,西方戲劇形式相當豐富,包括但不限於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和木偶戲等。看戲的群體幾乎涵蓋了所有人群,在莎士比亞的時代,國王和平常人能同時在一個劇院看一場演出,觀看戲劇和現如今看一部電影那麼平常,甚至比現在看電影的人員構成還豐富和複雜。誰都喜歡看,誰都能看,誰都看得懂一些。因此戲院變成了當時英國人最熟悉和熱衷的娛樂場所,這種傳統被保留到現在。


這種對戲劇執著的狂熱使得英國戲劇和文學蓬勃發展,終於在16世紀迎來了莎士比亞,莎士比亞的出現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在文化上的表現。他開創了更多樣式的戲劇,作品質量高,更新速度快,同時又有宮廷的支持,使得莎士比亞的作品不僅能寫出來,還可以立即表演出來。所以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戲劇家莎士比亞那麼被人推崇。


莎士比亞最著名的作品當屬他的「四大悲劇」,但我們這次先從他的喜劇開始。1594年他創作了正劇《羅密歐與朱麗葉》,1595年他創作了喜劇《仲夏夜之夢》。


劇中人物

忒(忒此處讀作tè,用在古希臘神話人名中,這屬於翻譯問題,現在我們一般翻譯為「特」)修斯(雅典大公)

希波呂忒(亞馬孫女王,忒修斯的未婚妻)

伊吉斯(雅典貴族)

赫蜜雅(伊吉斯的女兒,戀愛萊珊德)

萊珊德(貴族青年,和赫蜜雅相愛)

第米特律(貴族青年,追求赫蜜雅)

海倫娜(少女,追求第米特律)

菲羅特萊(大公的侍臣)

忒修斯和希波呂忒的侍從

昆斯(木匠)

線團兒(織工)

笛管兒(修風箱匠)

噴嘴兒(補鍋匠)

瘦鬼兒(裁縫)

合縫兒(細木工匠)

奧伯朗(仙王)

蒂坦妮雅(仙后)

蒲克(仙王的侍從)

侍奉仙后的小精靈


跟中國的古代社會一樣,封建包辦婚姻也出現在當時的英國,區別是,一直到新中國建立後才開始對這種社會惡習進行徹底的拋棄和杜絕,雖然中國古代文學裡也出現過類似反抗包辦婚姻的作品,大多是因為個人愛情受到限制後的正常反抗,為不公和不舍鳴冤叫屈,並沒有觸動封建主義的本質。

但《仲夏夜之夢》裡宣揚的愛情自由觀念卻是配合著資產階級興起而來的,這是資本主義發展在世俗愛情上的體現,他們不僅是追求個人的愛情自由,更是對整個封建制度的摧毀,藉助文藝復興的春風,不斷「衝擊天主教會的禁欲主義,以及封建家長的專制統治,從而在上層建築領域內,對當時占統治地位的封建思想體系,拉開鬥爭的序幕」(《仲夏夜之夢》上海譯文出版社,方平譯)


故事發生在古希臘,實際上是假託,具體的人物思想和道德準則則完全依據當時的英國社會。

支線一:雅典貴族伊吉斯向雅典大公請求把女兒赫蜜雅強制許配給貴族青年第米特律,但女兒愛的卻是另外一位貴族青年萊珊德。這使得伊吉斯很惱火,被逼無奈,赫蜜雅只能和萊珊德計劃出逃雅典。另一方面少女海倫娜是赫蜜雅從小玩到大的閨蜜,她愛的是第米特律,一直因第米特律不愛自己愛赫蜜雅而獨自傷心。

支線二:仙王奧伯朗知道仙后蒂坦妮雅收留了一個惹人喜愛的侍從,於是想占為己有,遭到仙后的拒絕。仙王一怒之下派手下取來愛情之花釀就的神奇仙水給仙后用上,使她愛上了一個唱戲的織工線團兒。原來這種仙水只要滴在睡眠中的某人眼皮上,等他/她醒來第一眼看到誰就會瘋狂地愛上誰。

支線三:大公忒修斯和希波呂忒的婚禮即將舉行。


支線四:幾個為了給大公夫婦婚禮上表演話劇獲取報酬的人混在一處進行排練,他們分別是昆斯(木匠)、線團兒(織工)、笛管兒(修風箱匠)、噴嘴兒(補鍋匠)、瘦鬼兒(裁縫)和合縫兒(細木工匠)。

此時,所有故事的焦點都集中在雅典城外的樹林裡,出逃在外的萊珊德因為仙水的緣故愛上了海倫娜,原來不愛海倫娜的第米特律也因為這一原因愛上了海倫娜。海倫娜驚詫之餘認為是他們的惡作劇,又羞又惱;赫蜜雅不堪萊珊德的背信棄義,悲痛欲絕。而在樹林裡排練的織工線團兒卻得到了仙后短暫的追求,飄飄欲仙。整個戲劇充滿笑料,讓人捧腹不斷,當然作為喜劇,結局自然是有情人終成眷屬。


那麼此劇想告訴我們什麼呢?或許可以引用莎士比亞在《仲夏夜之夢》的話回答,「愛情不要用眼睛去辨別,而要用心靈去判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