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如果你有這3種父母傳遞的觀念,你很難過好這一生

心理相先生 發佈 2020-02-12T12:20:30+00:00

每一個人都會從他們的父母身上會學到很多東西,諸如怎麼樣生活,怎麼樣學習,怎麼樣交友,怎麼樣明辨是非,怎麼樣辨別真假。

每一個人都會從他們的父母身上會學到很多東西,諸如怎麼樣生活,怎麼樣學習,怎麼樣交友,怎麼樣明辨是非,怎麼樣辨別真假。

但與此同時,也學到了很多阻礙自己成長和發展的習性,一些讓一個人止步不前,或者固步自封的觀念,這些觀念交織在一起,往往成為了一個人的命運,使得他難以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變得有出息。

最為重要的是在這種觀念的驅使下,一個人很難過得開心、快樂,因為那些觀念束縛了他,他不自由,他無法真實的活著。比如以下三種觀念:

1、聽話、懂事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這個觀念絕對可以排到所有教育觀念里的第一名,但是從心理諮詢的實際工作來看,這個觀念也會排在引起心理健康問題的前列。

父母把聽話、懂事當作一個「誘餌」,去刺激孩子,孩子是會發展出這個特質,這個觀念會深入到他們的心底,但是這個觀念也會成為他們日後自我發展的一種阻礙,使得他們背負太多東西,以至於很難走得遠,飛得高。

比如,我的一個來訪者秀秀(化名),她的父母總是叮囑她在家裡要聽爸爸媽媽的話,在學校里要聽老師的話,只有聽話、懂事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但是她的姐姐則是父母眼裡不聽話的孩子,姐姐從小就剪自己喜歡的短髮,按照自己的想法穿衣服,自己給自己縫書包,打扮的像個小男生。

初中畢業那會家裡的經濟情況不好,父親讓姐姐和她都不要上學了,跟著村子裡的人去南方廠里打工,可是姐姐就是不聽,自己在村頭的磚廠打工賺學費,上了大學,現在成了一名城裡的醫生,自己當初很聽話,很懂事,沒有繼續上學。

而反觀現在的自己,在別人眼裡沒有脾氣,沒有性格,處處壓抑自己,成了一個農村的婦女,只能將希望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

2、有錢人都是「壞的」,要省錢

金錢觀,對於金錢的信念是一個人能否賺到錢的根本性力量,可是在很多父母的眼裡,那些所謂的有錢人他們要麼是過於鋪張浪費,生活過於奢靡,要麼他們賺錢的門路是有問題的。

於是很自然地他們就把這種觀念傳遞給了孩子,使得孩子認為有錢人和金錢是「壞」的,這種觀念進入一個人的潛意識,就會指引他遠離金錢。

此外,我們的父母們,對孩子普遍沒有財商教育,唯一的財商教育就是省錢,這種觀念也深入人心,這進一步演化,就使得在該花錢的地方過於節約,沒有長遠的考慮,只顧眼前的利益,失去了核心競爭力。

3、槍打出頭鳥,不要和別人不一樣,不要過於展示自己

現代社會我們必然面臨新的挑戰,創新與自我展示會越來越成為一個人的加分項,相應的一個總是壓抑自己,瞻前顧後的守舊者只能變得平庸,甚至會被淘汰出局。

當然這只是一個現狀的描述,下面我們再用心理學的視角分析一下,父母為什麼給孩子傳遞這種觀念,這種觀念是怎麼樣「鎖住」一個人的生命力的。

父母之所以給孩子傳遞不要孩子創新,要和別人一樣的觀念,是因為在若干年之前,時代是打擊創新和不一樣的存在的,這種思想融入了集體的潛意識,一代一代在傳遞。

但現實是,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個體都是不一樣的,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孩子想要活得真實,在遵循社會規範的基礎上,父母就要鼓勵他做自己,做自己就是生命力和創造力。

因此要給予他充分的愛與自由,而是不是把他塑造的和別人一樣,更不要當孩子沒有向別人家的小孩看齊時,剝奪他的愛,責罵他,懲罰他。

父母要把孩子當作心理學上的存在,把孩子當作一個平等、獨立的存在,成年人在人際關係中也需要這樣看待別人,讓自己和別人都儘可能真實的存在,唯有這樣關係才會健康、長久。

今天論述的以上三個觀念會成為阻礙一個人成長和發展的無形力量,所以當你發展的不好的時候,不要總是抱怨自己的命運,或許正是父母給你傳遞的這些觀念在制約著你,讓你止步不前,讓你難以成功,讓你難以賺到錢等等。

舉一反三,希望以上論述能有助於你去覺知自己的人生,當然如果你為人父母,也希望你能引以為戒,不斷地學習和成長,以更好的養育孩子,給予孩子一個健康的人生基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