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克爾頓領導力:如何讓28人700天裡絕境求生

秦朔朋友圈 發佈 2020-02-22T08:33:12+00:00

令人驚嘆的是,28人歷經近700天極端環境被困,全部生還,完成了人類歷史上一次絕境重生的偉大壯舉。「Byendurance we conquer」 —— 堅忍之心,征服一切!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字數 4k+·

從未想到過,2020年的春天會以這樣的方式開始。

最近我經常想到紀錄片《南極堅忍號》(The Endurance: Shackleton's Legendary Antarctic Expedition)里的一句話:「By endurance we conquer」,「穩住,我們能贏!」。

今天我想花一些時間和篇幅,來分享一下這句話的來歷——一個發生在100多年前絕處逢生的傳奇故事。

這個故事曾被眾多商學院列為leadership in crisis的經典案例,希望能給當下面臨挑戰的企業家朋友們帶來借鑑意義。

1914年,探險家沙克爾頓(Ernest Shackleton)帶領挑選的27名船員,開始了宏大的遠征:跋涉3000公里跨越南極洲。沙克爾頓將這次遠征的輪船命名為「堅忍號(Endurance)」,這個名字源自於他的家訓「By endurance we conquer」(堅忍之心,征服一切)。

始料未及的是,他們遭遇了被困冰川、輪船沉沒等一連串打擊。在食物、衣服、遮蔽物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沙克爾頓和他的船員在冰天雪地里艱難求生。令人驚嘆的是,28人歷經近700天極端環境被困,全部生還,完成了人類歷史上一次絕境重生的偉大壯舉。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1913年8月3日,一支由加拿大探險家菲爾加摩爾·史蒂芬遜率領的探險隊乘坐「卡勒克」號探險北極,同樣受困於冰川,結果卻大相逕庭。在「卡勒克」號陷入困境後,其探險隊員就變成一群自私、散漫的烏合之眾,撒謊、欺騙和偷竊成為家常便飯。最終,「卡勒克」號折戟沉沙以悲劇收場——11名探險隊員殞命於荒蕪的北極地帶。

如果我們將全體船員看做是一家創業公司,沙克爾頓就是「堅忍號」的CEO,在這次創業之旅中,全體船員遇到了哪些嚴重危機?CEO沙克爾頓分別如何應對?如何帶領全體船員死裡逃生?

讓我們重溫這段壯舉,回到一百多年前,開始啟航——

被困浮冰

1914年12月5日,「堅忍號」從南喬治亞島出發,啟程進擊南極大陸。隨著船穿過的冰層越來越厚,行進速度逐漸放緩,大風和移動的浮冰很快將船凍在距離岸邊130公里的地方,甚至可以直接看到目標登陸點。數天之後,冰層沒有絲毫鬆動的跡象。

這是沙克爾頓遇到的第一個重大危機——船被凍住,「業務停滯」。

在被浮冰圍睏了9天後,沙克爾頓下令鍋爐點火,開始為長期等待做準備,就地過冬,希望等到來年夏天再繼續前進。

沙克爾頓擔心,如果隊員們不各司其職、例行公事,便會產生懶散和無聊的情緒。因此,即使船無法移動,他仍然堅持讓所有人儘量按部就班地開展日常工作。包括刷洗甲板和船身、組織和配給物資、防止錨鏈生鏽並時刻觀察冰層的變化,期待著出現可供航行的裂縫。沙克爾頓還安排幾個人在鮮肉存量下降時獵捕海豹和企鵝。

同時,沙克爾頓決心充分利用冬季的這幾個月,讓隊員們不至於無所事事。比如,長期的等待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來訓練雪橇犬。

除了充足的活動外,沙克爾頓本人的舉止也是維持士氣的關鍵因素。例如,有一天,這位老闆出人意料地與沃斯利船長伴著口哨在浮冰上跳起了華爾茲,以此娛樂眾人。

一位船員在日記里寫道:「他總是能鎮住所有困難,展現出無畏的一面。他經久不衰的樂觀態度,令我們這幫沮喪的探險家受益匪淺。我們都對當前的災難心知肚明,儘管他本人也很沮喪,但卻從未表現出來,只是極力展現幽默與希望,他是最樂觀的人之一。」

在一艘無法移動的船上,受制於空間狹小的船艙,隊員們的階層、個性和習慣差異都引發了很多隔閡和不滿情緒。沙克爾頓命令所有的官員、科學家和水手公平分擔船上的髒活累活。沙克爾頓認為,共同勞動可以很好地打消隊員之間的嫉妒情緒,使人謙卑,打消殘餘的虛榮心。

調整目標

在冬季的那幾個月內,數百萬噸的浮冰從四面八方衝擊「堅忍號」,削弱了船體的木材強度。10月27日,這艘船已經隨時有四分五裂的可能,沙克爾頓不得不下令棄船。當晚,大家在附近的厚冰上安營紮寨,周圍的溫度降至-26℃。

一位船員後來這樣回憶「堅忍號」解體時的情景:「船體顫抖呻吟,舷窗碎裂,甲板扭曲開裂。在這種壓倒性的宏大力量面前,『徒勞無助』這個詞在我們身上得到了絕對的體現。」

這是沙克爾頓遇到的第二個重大危機——輪船損毀。

對於被迫棄船,最難過的莫過於沙克爾頓,畢竟這艘船曾經寄託了他的雄心、夢想與希望,看著逐漸支離破碎的「堅忍號」殘骸,他說:「在幾個月的緊張焦慮之後,在經歷過希望的高峰與低谷之後,我們不得不放棄這艘船,它已經承載不起那麼重的期待了。我們在營地里生活得很好,所有的物資和裝備都在,我們的目標是一個不落地重返家園。」

沙克爾頓在痛苦中堅守理性,將團隊的目標調整為「全部生還」。

一位船員回憶道:「當我在刺骨的寒風中躲進帳篷內避難時,我當晚看到的最後一個景象是一個昏暗的人影在黑暗中緩緩地走來走去。我由衷地敬佩他在焦慮中表現出的泰然自若。此時,他正在思考下一步的行動。最佳方案是什麼?面對28條危在旦夕的生命,他如何制定下一步的策略,如何繼續與死亡抗爭?我終於意識到領導者的孤獨與責任。」

捍衛權威

一個多月後,沙克爾頓決定帶領大家向浮冰西側跋涉,到達浮冰的邊緣後乘救生艇到達西邊的陸地,這一舉動也可以緩解隊員們逐漸萌生的懶散和無助情緒。

隊員們齊心協力地在泥濘不平的冰層上拖動著船和裝滿物資的雪橇,每次幾個小時,但卻收效甚微。在憤怒、疲憊和腳痛的困擾下,木匠麥克尼什拒絕繼續前進,公開挑戰沙克爾頓的權威。他聲稱,自「堅忍號」沉沒後,他便再也沒有義務服從隊長的命令。

這是沙克爾頓遇到的第三個重大危機——領導者的權威遭遇公開挑戰。

沙克爾頓將隊員聚到一起,重新評估了船規,然後做出了一項重大調整。儘管從法律上講,他沒有義務在沉船後繼續向隊員支付薪水,但沙克爾頓還是向所有隊員宣布,將向他們全額支付每一天的薪水,直到抵達安全地點。沙克爾頓的演說和對船規的更改平息了事態,同時穩固了自己的權威。

艱難跋涉了7天之後,沙克爾頓理性評估食物和跋涉速度後,得出無法到達浮冰邊緣的結論,決定終止此次跋涉,再次在浮冰上紮營,繼續耐著性子等待,直到環境變得更利於擺脫困境。隊員們將新營地稱作「耐心營地」。

惡劣的天氣經常將隊員們困在帳篷里。但想休息也並不容易,因為睡袋經常白天潮濕,晚上又被凍得十分僵硬。傍晚,沙克爾頓會去不同的帳篷與隊友們吟詩、打牌。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地過去。

1916年4月9日,浮冰開裂,沙克爾頓下令救生艇起航尋找陸地。此時距離「堅忍號」探險隊首次在浮冰上紮營已經過去15個月。

尋找希望

數天的海上航行是個噩夢。持續不斷的強雨夾雪完全遮擋了星辰,也把人們澆得透濕。置身於浮冰和鯨魚之間,隊員們忍受著暈船、失眠以及無盡的顛簸和衝撞。正是從這一晚開始,許多人受到嚴重的打擊,意志變得無比脆弱。

在寒風、凍瘡和乾渴的輪番折磨下,三艘小船終於掙扎著來到象島的岸邊。然而這片狹小的陸地沒有任何能遮風擋雨的地方,除了冰層覆蓋的岩石,幾乎一無所有。

隊員們情緒低落、健康狀況下滑,食品供應也在減少,有些人陷入了絕望的情緒。

這是沙克爾頓遇到的第四個重大危機——隊員意志消沉,逐漸陷入絕望。

沙克爾頓面臨重大抉擇,必須要拿出可行的方案讓大家看到生還的希望。他決定立刻派一艘船尋找救援,絕不能遲疑。沙克爾頓選擇了1300多公里外的南喬治亞島作為求救目的地,那裡有鯨魚加工場。

沙克爾頓帶著挑選的5名隊員從象島出發,船上裝了可以食用6周的食物,以及一些導航設備和救援設施。

在海上被惡劣天氣折磨了5天後,小船的隊員們每活動一下都要忍著疼痛:皮膚被濕透的衣服擦傷後開始生瘡流膿,腿因為長時間浸泡在海水中而腫了起來,手上的凍瘡感到火辣辣地疼。

為了抵禦嚴寒,沙克爾頓決定讓隊員們白天每4個小時吃一小頓熱飯,晚上每4個小時喝一次熱奶粉。由於基本不可能睡覺,食物便成了力量和安慰的唯一來源。

沙克爾頓密切關注著隊員們的狀況,警惕需要注意的症狀。「有兩個隊友險些命喪黃泉,」沃斯利回憶說,「事實上,幾乎可以說沙克爾頓一直用手掐著每個人的脈搏。只要發現有人似乎受寒過度或不停顫抖,他都會立刻下令多準備一份熱牛奶,分給他喝。他從不讓那人知道這些牛奶是從他那一份里勻出來的。」

終於,在航行了14天後小船到達南喬治亞西岸,這6個人完成了一項近乎不可能的任務:駕著一艘沒有任何遮擋的船,在全世界最不平靜的海域穿行了1300公里。

走出絕境

沙克爾頓原本計劃在登陸點稍作休整,然後駕船繞到另外一側的鯨魚加工場。然而,到達南喬治亞的第一晚,一場風暴將停泊在海上的船撞向岸邊的礁石,導致船體受損,無法修復。

對沙克爾頓來說,現在只有一條路可以到達東岸的鯨魚加工場:穿越南喬治亞。儘管只有47公里,但島內卻有多座高達3000米的山峰和冰川,以前從未有人穿越過。

這是沙克爾頓遇到的第五個重大危機——穿越未知的險境,挑戰人類極限。

沙克爾頓帶著船長和二副來執行這最艱巨的任務,讓身體欠佳的其他3人留在原地。

在不停艱難跋涉了24小時後,三人暫時停了下來。船長和二副幾乎立刻陷入沉睡,沙克爾頓卻不敢合眼。他知道,如果他也合眼,他們三人都會凍死。於是,他看著兩個同伴睡了5分鐘,然後把他們叫醒,騙他們說已經睡了半個小時,該啟程了。

最終,他們在沒有庇護、沒有睡眠的情況下跋涉了36個小時,到達了鯨魚加工場。

多年以後,沙克爾頓將此次穿越的成功歸結於一種神秘力量:「在我們那漫長又艱難地穿越了南喬治亞不知名的山脈和冰山的36個小時的征途里,我經常有一種感覺,似乎我們是四人同行,不是三人,這件事我對我的同伴隻字未提。但是後來沃斯利來跟我說,『老大,我有種奇妙的感覺,就是一路上有另一個人與我們同行』。這「第四個人」,恐怕就是「信念」的神秘力量。

尚未恢復的沙克爾頓急不可待地借船,先接回留在南喬治亞島的隊員,然後又開往大象島區營救他留在那裡的22名船員。

因風浪過大,前三次營救均告失敗。8月30日,當第4次出發的營救船終於靠近大象島時,心情激動的沙克爾頓兩眼直盯著前方,當隱約有人影可辨時,沙克爾頓便急著清點人數:1、2、3、4……22,一個不少。

事後有人問及這些船員,是什麼樣的力量讓他們在枯坐、乾等中支撐了149天, 其中一個船員說:「我們堅信沙克爾頓一定能成功,他有這個能力。如果萬一他失敗了,我也堅信他盡力了。」

「堅忍號」28人歷經近700天,全部獲救生還,完成了人類歷史上一次絕境重生的偉大壯舉。

時至今日,月球南極附近還有一座環形山以Shackleton的名字命名——沙克爾頓環形山。

危機中的領導力

再次把沙克爾頓看作CEO,回顧全程,我們反思下沙克爾頓在面對突然的不可抗力帶來的重大危機中,如何正確決策和發揮領導力,他的事跡給我們帶來啟發:

1. 讓全體成員繼續各司其職,避免懶散和無聊情緒蔓延。

2. 充分利用停滯的這幾個月,讓成員提升重要的技能,完善一些平時沒時間開展的工作。

3. 控制士氣,密切觀察成員情緒狀態,給大家傳遞樂觀、堅忍的信念。拿出可行的渡過難關的具體方案,讓大家看到切實的希望,而非盲目樂觀。

4. 公平公正,控制衝突,讓大家感受到團隊是一個整體。嚴格捍衛領導者權威,不允許分裂出現。

5. 通過各種優化辦法,補給所需的資金、物資;控制成本,減少消耗。

6. 時刻觀察外界環境變化,等待轉機到來。

7. 及時、靈活地調整新目標。即便很痛苦,也要冷靜理性。

8. 最後,關鍵時刻,讓堅定的「信念」成為抵抗一切的力量。

創業是一場探險之旅,危機既有「危」,也有「機」,當你帶領整個團隊在最艱難的情況下,絕境逢生,未來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也必將勢不可擋。

「By endurance we conquer」 —— 堅忍之心,征服一切!

  • 作者曹曦為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伙人。文章來源於紅杉中國官方公眾平台:紅杉匯(ID: Sequoiacap)。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內容合作、投稿交流:friends@chinamoments.org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