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手握重兵,諸葛亮與曾國藩誰做得更好?

文城觀點 發佈 2020-01-07T13:02:37+00:00

諸葛亮與曾國藩同是手握重兵、集政軍權力於一體的頂級權臣,他們兩人到底誰做得更好呢?諸葛亮結束了南陽躬耕生活,在劉備「三請」之下,毅然出山,開始他的政治軍事生涯,他著力於輔助劉備與曹魏、孫吳三分天下,并力圖振興漢室;曾國藩致力於為清王朝剿滅太平天國起義軍,努力促進同治中興。

諸葛亮與曾國藩同是手握重兵、集政軍權力於一體的頂級權臣,他們兩人到底誰做得更好呢?

諸葛亮結束了南陽躬耕生活,在劉備「三請」之下,毅然出山,開始他的政治軍事生涯,他著力於輔助劉備與曹魏、孫吳三分天下,并力圖振興漢室;曾國藩致力於為清王朝剿滅太平天國起義軍,努力促進同治中興。這兩位宰輔倍受政治家們的敬慕。歷朝歷代的文臣武將,服膺諸葛亮的不計其數;晚清之後,佩服曾國藩的也比比皆是,如蔣介石、毛澤東皆獨服曾國藩。諸葛亮和曾國藩皆是以文治武的傑出能人,他們沒有親自操刀上陣,也未曾親手殺人,可作為指揮千軍萬馬的戰場統帥,作為手握重兵的政壇權臣,威震四方,令人膽寒。

歷史上,出現過一些文人出身而成武將的傑出軍事統帥,他們領兵馭將,深通韜略,能征善戰,軍功卓著。如明朝王陽明,他即是著名的哲學家,是心學的代表人物,又是出色的軍事統帥,他統兵平定漳州等地的暴亂,特別是平定寧王朱宸濠的反叛,戰功赫赫。而諸葛亮、曾國藩也是文人出身而任軍事統帥的,他們馭將治軍,得心應手,深諳軍事韜略,屢建戰場奇功,皆是文武大才,武能安邦定國,文能千古傳頌。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已成千古名文,是歷代文人反覆吟誦的經典;曾國藩珍貴的《家書》,時至今日,仍洛陽紙貴。

諸葛亮的政治哲學是以法為主,儒為輔,暗中揉進縱橫謀略。他治理天府,以法為主,輔助劉備,樹的是儒家旗幟,戰場較量,更多的是用縱橫謀略;曾國藩的政治哲學是以儒為名,暗用申韓之術,揉進老莊之學。他以忠孝名義,招攬湘江子弟,組建湘軍,治軍沒少用申韓法術,後期馳騁於政壇,能用老莊柔術,進退自如。諸葛亮與曾國藩,均是中國頂級的政治謀略大師。

相比較,諸葛亮要幸運些,他遇到了事業心很強的劉使君,較能努力奮進,著力於復興漢室。中山靖王之後的劉皇叔,三顧茅廬,讓躬耕於南陽的孔明先生由隱居的山人變成了蜀漢漢軍事集團的軍師,過足了被尊重被懇請的癮,讓他可比肩姜子牙,也讓歷代文人為之自豪的不得了。當然,人家孔明先生,確實有真才實學,也確有深謀遠慮。隆中一對,其戰略決策表現出深居南陽能知天下戰略大師風範,他提交給劉備的戰略策劃書,詳析天下局勢,摸透了曹、吳實情,制定了聯吳抗曹的最高策略,且仔細擬定了近期、中期、遠期的蜀國戰略,其運籌帷幄的謀略家才能,讓劉備嘆服。當時,劉皇叔正四處奔波,無據點可依,遇到孔明先生,能不喜出望外?劉備南陽遇孔明,可謂如魚得水,加上之前水鏡先生的提示,說伏龍、鳳雛得一即得天下,劉備得孔明,以為可爭得天下。可惜的是,劉備龍鳳皆得,天下就難得了。

比起諸葛亮,曾國藩有些不走運,晚清腐敗,慈禧太后大權獨攬,這位垂簾聽政的老佛爺,把玩權力看得比干正事重要,她把建海軍的經費挪用於修建頤和園。晚清核心領導層非常腐敗,八旗子弟不行了,綠營兵沒有戰鬥力了,天平天國起義軍讓清王朝不再太平了。在這種嚴峻的狀況下,曾國藩作為翰林院的一介書生,丁憂在家,不得已而組織民團,用握筆的手,吃力地舉起刀槍,組織了湘勇,鑄成了湘軍鐵師。曾國藩沒有清朝最高統治者的「三顧茅廬」,反而有地方實權官員的阻攔刁難,還有朝中滿族大員的嫉妒和提防,這位倔強的翰林院書生,在千難萬險中帶出了威名顯赫的湘軍,比起諸葛亮,曾國藩更艱難。

可是,話又說回來,歷盡艱辛鑄成的鐵血湘軍,畢竟是曾國藩的嫡系部隊,將領是曾氏的堂親兄弟或門生故吏,精銳部隊吉字營由他胞弟曾國荃任統帥,智囊團成員均是他的門生門客,配合湘軍的淮軍、「常捷軍」等,是由他一手提拔的門生李鴻章、左宗棠率領的。所以,曾國藩當時所統領的軍隊,是清王朝最強的,也是太平天國部隊所難以對抗的。諸葛亮可沒有如此精銳的嫡系部隊。蜀軍的五虎上將,有兩虎是劉備的結拜兄弟,趙雲是投靠在劉備門下的,雖然被諸葛亮所信任,並常被重用,但頂多是中間人,馬超、黃忠可能為諸葛亮所倚重,但均是後來降服的,排名在後,實權有限。魏延是不錯的,但諸葛亮對他老有偏見,不敢重用。其實,諸葛亮統兵領將,有他的難處。與曾國藩統領湘軍相比,諸葛亮對軍隊的指揮更難於得心應手,調兵遣將也更為吃力,後期雖然有他親選的接班人姜維,但當時已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蜀軍的實力已大大不如以前了,難以和魏國抗爭。

此外,曾國藩知人善任,用人用其所長,大膽提拔有能力的接班人。如,李鴻章在很多方面並不出色,但他的政治眼光十分敏銳,曾氏提攜他為第一接班人,讓他組建淮軍;左宗棠性情暴躁,我行我素,但有氣魄,有謀略,有韌勁,會打仗,雖然經常頂撞曾氏,曾國藩還是提拔他,果然讓左氏干出了一番大事業;曾氏的胞弟曾國荃,莽撞兇惡,自以為是,但他能征善戰,膽略過人,曾國藩讓他統領湘軍最精銳的吉字營。再如高級參謀趙列文,湘軍水師都督彭玉麟等,無不被量才其用,人盡其才。由於曾國藩高明的用人策略,兩江總督幕府才盛,湘軍中人才濟濟。最後貢獻了天京,擊潰洪秀全的起義軍。

諸葛亮卻不一樣,他事事躬親,挑選接班人太嚴格了,魏延有才有略,疑而不用;馬謖足智多謀,但言過其實,不能獨當一面,他卻用之為先鋒,結果失掉街亭;姜維雖文武雙全,頗有謀略,但韜略有餘而謹慎不足,最後徹底失敗。

如果說,劉備比慈禧事業心強,正派,可愛,而諸葛亮、曾國藩同樣有驚人的韜略,但至少在用人的問題上,諸葛亮遠遠地輸給曾國藩,而且,諸葛亮事必躬親,曾國藩則放手讓門生去干。領導者善在領而導之,而不是取而代之。諸葛亮最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雖可敬但可憐,其領導方法有些方面不值得提倡。曾國藩雖兇殘陰險,可惡可恨,但其領導方式和用人之道,大有可借鑑之處。

起步艱難的曾國藩最後成功了,成了中興名臣,權傾朝野;起步不錯的諸葛亮,最後心力憔悴,病死於五丈原,蜀國不久也隨之滅亡了。雖有大勢所趨的因素,但諸葛亮的領導失誤,也是其中的原因。曾國藩的成功,個人因素的作用是很大的,值得分析研究。

諸葛亮留下了陳壽輯成的《諸葛亮集》等,而曾國藩留下的,如今已有《曾國藩全集》,二人的是非得失真正如何,讀者還是通過自己的閱讀,自己判斷分析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