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慶假期,老家的父母在水中收玉米

愚伯的自留地 發佈 2021-10-05T15:11:29+00:00

文:吳廣超圖:來自網絡這個國慶節,因為工作的原因,我沒能回到老家的農村。不過,在電話里,我經常和父母聯繫,打聽著他們秋收的進度。

文:吳廣超

圖:來自網絡


這個國慶節,因為工作的原因,我沒能回到老家的農村。不過,在電話里,我經常和父母聯繫,打聽著他們秋收的進度。


按照往年,收玉米大多是在中秋節前後,父母也是在那個時候,掰了一畝地的玉米,沒想到,老家的莊稼地卻接連遭受了大雨的襲擊,由於村子地處偏僻,雖然一些家庭想法抽水,但由於雨水過大,最終不得不選擇了放棄。



大雨停歇之後,由於積水太多,田間最深的地方,將近一米左右,在天氣連續放晴幾天後,水位慢慢下降,這時父母才捲起褲管,趟水去掰玉米。由於已經過了收穫季節,雨水浸泡過的玉米,再經過太陽的暴曬,已經全部干透了。



聽母親說,她和父親挎著箢子帶著筐子,掰滿之後,就送到路邊,如此反反覆覆,一天要來回無數次,10月2日那天,兩人忙了整整一天,收回家的還不到半畝,父母累的連晚飯都沒吃,簡單洗漱之後,就匆匆睡覺了。


我想像得出,在這樣泥濘的田間裡,在這個灼熱的陽光下,父母是如何深一腳淺一腳,將這並不值錢的玉米,怎樣一次次運送到家裡的,他們的體力將會承受怎樣的煎熬,他們的心中該承受怎樣的無奈。


昨天晚上和父親打電話的時候,已經是7點15分,他和母親剛從田間回家,還沒有吃晚飯,父親告訴我:「看了天氣預報,後天又要下雨了,大家都在忙著搶收地里的玉米和黃豆,畢竟收到家中之後,心才算放在肚子裡。國慶假期這幾天,各村到處都是挽著褲腿腳,帶著大盆小盆在田間掰玉米的身影。」



今天上午,姐姐給我發來了老家收玉米的照片,田間的土路上,儘管還有些粘,但三輪車可以開到地頭了,這樣的話,父母收玉米也會減輕不少體力。看到這些,我心中的壓力,也感覺輕鬆了許多。


同時,我也從姐姐那裡得到一個令我開心的好消息,我們村的地,被鄰村一個中年人全部承包了,租金每畝900元,以後父母再也不用擔心什麼天災雨患了。


我在農村長大,雖然離開了農村多年,但老家的父母和很多親戚還生活在那片土地上,我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任何有關農村的信息都會使我想起他們。雖然相隔千里,我的心依然和他們連在一起。



民以食為天。在老家,種地的多是中老年人,他們對土地有著無比深厚的情感,儘管那一點點土地沒有給他們換回任何的尊嚴,他們依然樂此不疲。


只是農業經不起任何細微的衝擊和敲打。這幾年,夏季雨水較大,過去三年裡,秋收幾乎都是「賠本賺吆喝」,但他們把希望寄托在下一年。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農民吃得苦最多,受得罪最大,而他們的社會地位和收入卻是最低的,這樣的境遇,常常讓人耿耿於懷,倍感抑鬱。



這個國慶假日,對我們上班族來說,原本是一個休閒放鬆的日子,可是想到父母在水中的收玉米的艱辛,讓我的精神也陡增一絲負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