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時期,新手爸媽們在家如何護理新生兒

北京市順義婦幼保健院 發佈 2020-02-12T17:27:41+00:00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國家衛健委最新發布兒童和孕產婦免疫力降低,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為了做好疫情防控,疫情期間儘量不做面對面新生兒訪視,可以通過微信、電話、視頻等方式開展在線諮詢和指導。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國家衛健委最新發布兒童和孕產婦免疫力降低,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為了做好疫情防控,疫情期間儘量不做面對面新生兒訪視,可以通過微信、電話、視頻等方式開展在線諮詢和指導。那麼寶寶從產院接回家後,新手寶爸寶媽們該如何幫助寶寶健康成長呢?請注意以下幾點:

如何護理新生兒?

寶寶臍帶正常在2周左右脫落。在脫落之前,每天用75%酒精擦拭臍部一次,保持臍部乾燥清潔。在臍帶脫落後2-3天有少量出血,或者有清亮的分泌物是正常的,用乾淨棉簽,輕輕蘸干就可以了。

房間應保持20-22℃,濕度55-60%,陽光充足,每日開窗通風20-30分鐘(通風時將孩子轉移到另一房間)。新生兒衣著寬鬆,質地柔軟,皮膚保持清潔,早產兒注意保暖,每天監測體溫。


怎麼發現新生兒黃疸異常?

基本每個寶寶出生後都會出現黃疸,出院回家後,家長應每天觀察孩子的手腳心,看皮膚的顏色有沒有發黃,如果手腳心都發黃了,應該引起重視,帶寶寶去醫院做檢查。

怎麼能在家幫助寶寶儘早消退?寶寶體內的膽紅素主要通過大便排泄出去,所以最有效、最簡便的方式就是給寶寶多吃母乳,多排泄。還有一個有效的方式就是曬太陽,可以隔著一層玻璃來曬,將寶寶身體裸露,每次20-30分鐘,注意要把眼睛遮擋一下,曬的時候最好把室內的溫度調高,防止寶寶著涼。


怎麼判斷寶寶大便是否正常?

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次數很多,有時多達10多次,這不一定是腹瀉,可以重點看看大便的性狀。大便是糊狀的,沒有太干或太稀,有時會伴有奶瓣,顏色呈金黃色或者淡黃色,偶爾出現綠便,沒有腥臭的氣味,精神狀態不錯,這樣就不用擔心。隨著寶寶的發育,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基本過了半個月以後,每天的次數減少為六七次了。定期測量寶寶身高、體重,有助於更好的觀察新生兒的身體狀況。

如何促進母乳餵養?

母親母乳餵養時要佩戴口罩,接觸新生兒前要洗凈手。為了促進泌乳,乳母應保持身心愉快,充足睡眠、合理營養,新生兒按需哺乳,頻繁吸吮,每日不少於8次,每次哺乳時吸空一側乳房,再餵另一側,下次哺乳時則從未吸空的一側乳房開始。


如何預防意外傷害的發生?

新生兒頭部周圍不放毛絨玩具、軟枕頭、毛毯,避免口鼻被堵,發生意外窒息。溢奶可能會引起窒息,為了緩解溢奶,餵奶後將嬰兒頭靠在母親肩上豎直抱起,輕拍背部,可幫助排出吞入空氣,溢奶明顯的,睡眠時宜右側臥位,可預防睡眠時溢奶導致窒息。測體重、換尿布、洗澡等護理時避免意外跌落或溺水發生。


如何補充維生素D?

生後數天開始補充維生素D,足月兒每日口服400IU,早產兒或雙胎兒每日口服800IU,連服3-4個月,之後改為400IU。


如何促進感知覺發育?

母親及家人多與新生兒說話、唱歌、微笑,多讓新生兒看人臉或顏色鮮艷的玩具,多皮膚接觸,洗澡後給新生兒撫觸,餵奶1小時後可進行俯臥練習,每天可進行1-2次嬰兒被動操,學會辨識寶寶哭聲,及時安撫情緒並滿足需求。


有吸氧史的早產兒寶寶應該注意什麼?

有吸氧治療史的早產兒,尤其是出生體重<2000克的早產兒應當在生後4-6周或矯正胎齡32周時到開展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的醫院進行眼底病變篩查。

寶爸寶媽們應注意觀察寶寶精神狀態、面色、哭聲、皮膚有無黃染、皮疹等;眼睛有無充血和分泌物;呼吸是否平穩、通暢等,如發現異常或有新生兒餵養、護理等疑問,可以電話或微信諮詢居住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保醫生。


目前儘管家長非常不願去醫院,但是如果寶寶出現下列任何一種情況,應做好防護立即去醫療機構就診。

1.體溫≥37.5℃或≤35.5℃.

2.反應差伴面色發灰、吸吮無力

3.呼吸頻率<20次/分或>60次/分,伴呼吸困難(鼻翼煽動、呼氣性呻吟、胸凹陷),呼吸暫停伴紫紺。

4.心率<100次/分或>160次/分

5.皮膚嚴重黃染、蒼白、紫紺和厥冷,有出血點和瘀斑,皮膚硬腫,皮膚膿皰≥5個。

6.驚厥(反覆眨眼、凝視、面部肌肉抽動、四肢痙攣性抽動或強直、角弓反張、牙關緊閉等),囟門張力高。

7.四肢無自主運動,雙下肢/雙上肢活動不對稱,肌張力消失

8.前囟凹陷、皮膚彈性差、尿少等脫水徵象

9.眼、耳有膿性分泌物

10.腹脹明顯伴嘔吐

11.臍部膿性分泌物多,有肉芽或粘膜樣物,臍輪周圍皮膚發紅和腫脹

祝願所有的寶寶們平安健康成長!


文字|群體兒保科 崔文紅 保健部 張晶敬

#順義婦兒醫院健康說##戰疫必勝#@頭條健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