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帶動雷射雷達降價,考古學家「拖了千年的作業」完成有望

親愛的數據 發佈 2020-06-14T02:15:49+00:00

我們對考古學家的「刻板印象」是,裝備齊全,跋山涉水,穿越叢林,在偏遠地區尋找古老遺蹟與廢墟。令人格外讚嘆的是,建築台上有一個人工高台,高度超過10米,長度為1.4 公里,有9條堤道從建築物中心中輻射出來。

原創:譚婧

失落的瑪雅文化,迷失的荒野叢林。

我們對考古學家的「刻板印象」是,裝備齊全,跋山涉水,穿越叢林,在偏遠地區尋找古老遺蹟與廢墟。現實中,的確有專業考古學家吐槽,自己花了幾千個小時在叢林中拿著砍刀砍樹辟路。

植被和地形是考古的攔路虎,考古學家們,活得像個野人。

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瓜地馬拉的蒂卡爾( Tikal in Guatemala)和貝里斯的卡拉科爾(Caracol in Belize),已是文藝青年打(gen)卡(feng)拍照的網紅旅遊勝地。

《崩潰: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敗》一書說:昨日的社會奔潰,不是指改朝換代,而是某一地區居民數量銳減,原先的城市被遺棄,文明倒退,淪為廢墟。

留下垂垂老矣的古建築,古樸龐大的石頭結構,栩栩如生的人類活動的證據……

叢林深處掩映著斷壁殘垣,考古學家熱淚盈眶,奔走相告。廢墟可能是神廟、寺院、墳墓、宮殿……

從前,手工繪製一幅大型瑪雅古城的地圖意味著歷經數十年的蚊蟲叮咬,風餐露宿,野外工作。

今非昔比,物是人非。

考古學家們指尖碰唇,用一個飛吻,和「韋編屢絕鐵硯穿,口誦手抄那計年」的歲月告別。

雷射雷達迅速成為考古學中最具影響力的工具之一,它在幾個小時內揭示的奧秘,可能需要數月純手工刀砍和測量才能得到。

《自然》雜誌上,一個里程碑式的瑪雅文化建築群被發現,也拜雷射雷達所賜。

Aguada Fénix遺址(墨西哥塔巴斯科),距墨西哥城以東約850英里,在瓜地馬拉共和國邊境。這個邊境不是普通的邊境,被認為是早期瑪雅文明所在地。

令人格外讚嘆的是,建築台上有一個人工高台,高度超過10米,長度為1.4 公里,有9條堤道從建築物中心中輻射出來。

可以想像,在當時,這是了不得的建築物。

這個古老的建築群到底是做什麼的呢?

科學家推測,遺址很可能用於天文觀測,類似天文觀測台及其附屬設施建築群。當然,巨大的場地也很有可能用來舉辦祭祀儀式。

瑪雅人居然為了天文與祭祀,建了一個巨大的人造高台。


北京有五壇——天壇、日壇、月壇、地壇、先農壇。它們對稱分布在故宮四方,屬於壇廟建築群,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地。

仔細觀察,天壇也是建築在高台之上。

這一建築群的發現更加讓人對瑪雅文明肅然起敬。瑪雅文化的天文和數學都非常發達,曾採用20進位。

發現這個天文台,雷射雷達功不可沒。

雷射雷達是神話一般的尺子,通過反射雷射探測物體和表面的距離。在強大的計算技術的支持下,能看穿樹冠層,描繪地形,生成詳實地表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研究人員對全局進行大規模、低解析度雷射雷達掃描,並對局部區域進行高解析度掃描。

業界有一種聲音:雷射雷達成為考古學中最有影響力的工具之一。

睿鏃科技雷射雷達系統優化總監,周軍,告訴《親愛的數據》:雷射雷達以其精密的三維信息輸出能力,用於三維重建。

考古學中,很多遺蹟由於年代久遠,或被植被掩蓋,或被風沙侵蝕,很難通過局部考察辨認出來,而雷射雷達憑藉高效快速的三維重建能力,可以輔助快速進行大範圍探測,大範圍快速重建地貌,甚至可以通過後期算法剔除植被,直接重建地形三維模型,幫助考古學家從全地形上判斷遺蹟。

雷射雷達,被稱讚為考古學最有影響力的工具之一。

周軍說道:「考古領域所使用的機載雷達,其測距的原理大多為飛行時間法。雷射雷達,即雷射發射器發射納秒級短脈衝,脈衝照射到目標反射回來被接收器接收,通過測量發射與接收之間的時間差,乘以光速,便得到了目標的距離信息。」

沒錯,原理是一道初中物理題。

「在機載平台中,結合雷射雷達提供的距離信息,平台集成的GPS及慣性導航系統,重建地貌的三維模型。」 他談道。

LiDAR最初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於1970年代初開發,作為太空探索的工具,而現在卻在考古界屢立奇功。

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即雷射探測與測量,是利用GPS和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慣性測量裝置)機載雷射掃描,所測得的數據含有空間三維信息和雷射強度信息。

周軍說道:「雷射雷達技術用於考古學,關鍵點之一,是雷達可提供層次豐富的三維信息。雖然雷射並不具備穿透特性,但是雷射雷達通過多角度高解析度掃描,及其具備的多目標信息處理能力,可以對探測區域從地形到植被分布等進行多層次的三維建模。」

「另一個關鍵點是依託機載平台,可以實現很大範圍的快速探測。基於以上兩點,可以高效地幫助考古學家通過掃描區域的地形全貌信息,更好地判斷遺蹟。」 他補充說道。

既然國外的考古學家已經用科技「武裝」起來了,國內的科學家也不能落後。

周軍總監說道:「用於雷達數據處理的一些軟體已經發展得相對成熟,只是應用領域主要集中在林業測繪及電力、水利測繪方面。考古方面其實應用需求相似,方便移植。可以說,發展這類應用的條件,國內是成熟的。」

科研經費也是受人關注的問題。用雷射雷達繪製大型瑪雅古城的地圖需要多少經費投入,這樣一個項目大致要花多少科研經費?

「傳統用於測繪的高精度大量程雷射雷達價格還是相對較高的,單雷達價格就要達到百萬量級,參照測繪領域常用的大型無人機或固定翼飛機平台,整個平台的價格要達到200萬到300萬的量級。」周軍總監補充說道。

量小隨意,量大顛覆,無人駕駛帶動了雷射雷達的發展。

雷射雷達產品種類越發豐富,且價格急劇下降。200米左右量程的雷達價格下降到萬元以下,這類雷達也能滿足考古測繪的需求,搭載無人機平台,平台成本只有之前的幾分之一。」

「解放區的天,是晴朗的天」,考古學家的生產力,終於獲得了解放。

「單人單平台每日可以完成2-4平方公里的地形測繪,結合具體的探測區域需求,計算時間及人力成本,整體經費投入相對於幾年前應有大幅度的下降。」 周軍總監說道。

無人駕駛帶動雷射雷達降價,考古學者也間接受益。

考古學家摸摸臉上的皺紋,笑著說道:「拖了幾千年的作業終於有機會做完了。」

在這篇瑪雅天文觀測台的論文中,研究人員用「基於序貫貝葉斯分析的放射性核素快速識別方法」斷定將這一構造的年代。

這是迄今為止在瑪雅地區發現的最古老的紀念性建築,也是這個地區整個西班牙裔前的歷史中最大規模的建築。

廢墟無語,遺蹟無言。



中國長城是在高度集權的封建等級制度下,以舉國之力修造。巨大的工程在沒有集中權力的情況下完成,堪稱奇蹟。而瑪雅當時社會的基礎並不穩固。這個信息的出現,可能會顛覆關於瑪雅文化現有的學說。

(完)

受訪人簡介:周軍,畢業於清華大學微電子與納電子學系,研究方向為光電傳感,畢業後進入科研院所涉足面向無人駕駛雷射雷達研發工作,主攻雷射雷達核心晶片及系統研發。先後負責多款車載雷達研發,涵蓋從機械式雷達到固態雷達多個技術路線,打造真正適用於無人駕駛的雷射雷達。

《親愛的數據》出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