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患上自閉症,家長的正確做法可幫孩子逐漸緩解病情

白大顧 發佈 2020-04-12T00:12:59+00:00

自閉症在醫學上來看被稱作為孤獨症,大多數都是兒童會突發類似的病疾病。然而,許多父母都沒有將這種病放在心上,反而認為自己家孩子可能只是因為內向,或者是年齡較小不善言談,才會出現過於沉默寡言的情況。

自閉症在醫學上來看被稱作為孤獨症,大多數都是兒童會突發類似的病疾病。然而,許多父母都沒有將這種病放在心上,反而認為自己家孩子可能只是因為內向,或者是年齡較小不善言談,才會出現過於沉默寡言的情況。其實,有一些孩子舉止怪異,他們不僅僅是不愛說話,情緒也容易暴躁,這已經不單純是與孩子性格內向有關,而是因為他們患上了此類疾病。所以,在生活中家長一定要清楚,什麼樣的孩子,是最容易患上自閉症的。



  首先是受原生家庭影響。眾所皆知,對於孩子來說,原生家庭的影響對他們日後性格的形成關聯較大。有些孩子看似性格內向,那是因為他們生活在不幸福的原生家庭中。父母總是吵鬧不休,或是在生活中有暴力行為,並對孩子太過嚴苛,管得太多都會使孩子沉默寡言。此外,也有一些家庭不太重視孩子的成長,忽略了對孩子進行陪伴,使孩子在語言發育時沒有得到良好的訓練,所以孩子無法正常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會因此患上自閉症。再者,有一些孩子是受遺傳基因影響才患上的該病症,比如說家庭成員中有人曾經患上過自閉症,那麼這類疾病也可能會遺傳到孩子的身上,比受外界因素影響而爆發此類疾病的幾率要更大。



  其次是經受了太大的打擊或刺激。有些孩子出生之後,各方面表現都十分正常,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才慢慢發現他已經有了自閉症的症狀。那是因為他在成長的過程中經受了太大的打擊,或者受到了無法接受的刺激。在孩子年幼時,他們的心理發育還未完善,對於各方面的壓力的抗壓性較差,一旦有一些事情還是帶來了嚴重的打擊,那麼他們便會爆發自閉症。

  再次有就是孩子所承受的精神壓力過大。目前有些孩子年齡較小,便患上了抑鬱症或是自閉症,可能是因為他所承受的精神壓力較大。有一些家長希望孩子儘快成才,也認為有壓力才有動力,所以不顧孩子的年齡,便盲目給孩子施加了太多的壓力。可這些壓力不僅沒有成為動力,孩子無法吸收,也無法頂住這些壓力的時候,同樣會出現自閉症的情況。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一說孩子被確診為自閉症後,家長改善孩子的心理狀態的方法。

  第一要改變孩子的形象。通常來說,孩子在患上自閉症之後,外觀形象會有明顯的改變。主要表現在走路駝背或是格外的內向,與他人溝通說話聲音都是無法聽清的。因此,家長可以讓孩子改變他的外在形象。但不要強迫式的進行這樣的行為,沒有經過孩子的同意,逼迫孩子做一些事情,反而會刺激孩子的情緒,使得病情變得更加嚴重。



  第二要給孩子營造勝利的氛圍。患有自閉症的孩子不敢在公開場合表現自己的,才也害怕做事會出現失敗的情況,因此他們乾脆不做,認為只要不去接觸某些事情,不讓事情有開端,那麼就不會嘗試到失敗。那是因為孩子害怕才會出現的心理,家長要給孩子營造勝利的氛圍,並讓孩子知道失敗對於自己而言並不算是一件大事。當孩子看到父母給自己營造出來的勝利氛圍後,也會嘗試性的去做一些事情,並慢慢克服自己內心對於失敗的恐懼。

  第三要多帶孩子外出旅行。自閉症的孩子往往喜歡蜷縮在角落中,他們不敢出現在公開場合,旁人一句無心的話,他們都可能認為是在說自己,更會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也會有自卑的心理。為了緩解孩子擁有這樣的情緒和想法,家長應多帶孩子外出旅行,接觸到更加美好的世界,孩子也會慢慢打開心扉,放鬆自己的同時,或許對他的病症能夠帶來明顯的改善。



  第四要多陪伴在孩子身邊,減少陰影對他的傷害。有些孩子是因為受到了刺激才患上的自閉症,為此看到某一些特定的人或物品時,心裡也會產生相應的陰影,長此以往下去,自閉症是無法治癒的。所以,家長在發現孩子患上此類病症後,應多陪在他的身邊,減少陰影對他造成的傷害,並使孩子勇於克服陰影,保持自信的狀態,才能夠將孩子從自閉症中拉出來。

  自閉症主要是孩子的恐懼心理作祟,才會患上的一種疾病。讓孩子勇於面對陰影和恐懼的心理,才能慢慢改善病症。而在此期間,家長起到的輔助性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