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長版」的假期怎麼過?除了躺和吃,還可以學點育兒知識

蛋媽陪娃 發佈 2020-02-05T23:03:41+00:00

蛋媽陪娃大家好,我是荷包蛋媽媽。疫情期間,朋友圈裡只有兩種信息,一種感嘆天天在家快瘋掉了,另一種是關於疫情的各種謠言。

蛋媽陪娃

大家好,我是荷包蛋媽媽。

疫情期間,朋友圈裡只有兩種信息,一種感嘆天天在家快瘋掉了,另一種是關於疫情的各種謠言。但對於平時忙於工作的人來說,這倒是一段難得的親子時光。小朋友們也很開心,每天在家裡作天作地,還不用應付任何爸媽以外的人。因為,對於孩子來說,應付不熟悉的人說,實在是太難了。我在一個論壇上看到很多寶媽說,自家孩子在家簡直就是混世魔王,吵吵鬧鬧雞飛狗跳。說話滔滔不絕,停也停不下來。可是一旦走出家門,立馬慫成球。不肯叫人,見人就躲,寶媽瞬間淪為娃的「擋箭牌」。這是很多寶媽的生活里,司空見慣的現象了。這種情況一般在寶貝6-7個月的時候出現,1歲左右比較明顯,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這是一個必經的階段,在心理學上叫做「陌生人焦慮。」

這種焦慮持續一段時間之後,會逐漸消失,但也可能有所反覆。

先來看看大家的故事:

其實娃怕生的原因特別簡單:他們害怕的,其實是未知。當孩子看到熟悉的人,不會感到威脅,所以高興;就像面對家裡人,娃熟悉我們的一顰一笑,就連生氣點能卡得准,在家裡當然會活潑自如。可是面對陌生人,孩子不知道他們會怎樣對待自己,就會緊張和害怕。

只是性格活潑的娃,適應的過程更快,而安靜內斂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時間。而且,寶媽們不要忘了,成年人之所以可以克服畏懼的情緒和其他人自如的交談,是因為我們擁有比孩子更多的人生經驗 ,能從其中學習。但是孩子的人生經驗基本為0,在面對陌生人時,不知所措是非常正常的。

前面說過了,孩子的生活經驗太少,遇到事情其實是不知道該怎麼反應的,這樣的話就會條件反射地遵從本能。那麼,遇到陌生人的本能是什麼呢?逃避、畏縮、害怕。不知道寶媽們有沒有試過蹲下來,從孩子的視角看其他成年人。其實會有一種「龐然大物」的感覺,這也是孩子會畏畏縮縮的原因之一,「大」的第一印象已經形成了。所以,我們要時時換位思考,當陌生人來打招呼時,寶媽寶爸最好是全程陪在他的身邊,蹲在他旁邊或者把他抱起來,會讓他們感覺好很多。人在有所依靠的時候,通常會敢於嘗試,突破自己。如果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後盾,那麼就會畏縮起來,封閉自己。

有的寶媽面對孩子不願叫人,不和其他人說話的情況,會著急地催促。

但往往,越催促,孩子就越不會這麼做。催促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孩子還沒有處理好自己害怕的情緒,就要被迫去面對,娃承受不了,只好躲起來或者乾脆放聲大哭。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冷靜下來。不要被尷尬的氣氛,和著急掙回面子的情緒控制住。我們要明確一點,當我們給其他人介紹自家孩子的時候,是出於禮貌或者想讓孩子體驗社交的感覺,而不是為了吹噓他們的嘴有多甜或者是有多會社交。明確了觀念之後,我們不再會不顧孩子的感受而一味催促。我們可以試著給娃一點時間,讓他處理一下接受到的信息。如果孩子表現得很畏縮,寶媽們可以走到他身邊,給他一些的安全感。這樣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動,影響卻非常的深遠。這代表著我們是娃堅實的後盾。接下來,我們可以很高興地對孩子介紹不熟悉的人。最好是面帶笑容哦,因為爸媽的態度是在告訴孩子,面前的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如果寶貝顯得很不安,我們可以抱起他,像他介紹對方的稱呼。寶貝感覺好一點之後,我們可以慢慢帶著寶貝靠近。如果寶貝不反對,就讓朋友擁抱一下寶貝;如果寶貝不願意,那麼就打聲招呼就好了。我知道這些行為看起來很簡單很微不足道,但對孩子來說,這都不是毫無意義的行為。

除了父母,孩子對陌生人的反應,其實還取決於對方的行為。如果陌生人在與孩子見面時,能讓孩子占據主動地位並且讓娃來主導他們之間的互動,那麼在娃的眼裡,這個人就是友好容易相處的;這個是我自己的經驗。我去閨蜜小虎家做客的時候,她的女兒西西就很怕我,在一旁悄悄地窺視著卻也不敢開口叫人,不敢接近我身邊。我的做法是,我不看西西,專心做自己的事情,不主動接近她。娃都有好奇心,看到對方沒有威脅,便會想接近看看,我們只要等待他們主動來接觸我們就可以了。如果陌生人冒失地和孩子親近,就有可能引起他們的恐慌感。

其實,從另一個方面看,寶貝怕生是一件好事,他們對陌生人和不安全的環境更敏感,更有自我保護意識。

-寫在最後-

我最喜歡的一位人類學家曾說過:鍛鍊娃的膽量,改變怕生的性格也是這樣,需要讓我們的人生經驗和娃慢慢磨合,陪伴著娃去改變。帶娃去不同的場合,讓他們參與我們的生活,多見見不同的人,就是最好的辦法。所謂見多識廣,正是如此。

寶媽們

當孩子不願意跟別人打招呼時

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