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招聘難度大?HR最容易犯的錯,就是「嫌棄」面試者

環球人力資源智庫 發佈 2020-01-10T18:40:07+00:00

作者丨董超 GHR簽約作者表弟今年畢業,從事了人力資源行業。本身臨近年底,招聘工作就比較難做,這個崗位又比較特殊,無疑增加了難度,可部門不管這些,聲稱是緊急需求,希望一個月內到位。

  • 作 者丨董超 GHR簽約作者


表弟今年畢業,從事了人力資源行業。半年下來,也算是有了些心得與體會。

原本到年底,公司相關崗位招聘慢慢就停掉了,工作相對清閒。

可誰知,有個技術部門遇到突發情況,急需招聘兩名員工。

崗位本身來說,要求不算太高,可「英語溝通讀寫能力順暢」卻成了最大的攔路虎。


這半年下來,他最不願面對的,就是這類崗位了,本身技術含量不高,薪資不會給很高,但英語要求高,就造成了崗位能力的錯位。

換句話說,英語水平高的,壓根看不上這些崗位。

而符合該崗位薪資要求的,大多能力也就一般。


本身臨近年底,招聘工作就比較難做,這個崗位又比較特殊,無疑增加了難度,可部門不管這些,聲稱是緊急需求,希望一個月內到位。

從提需求到月末,滿打滿算也就20天了。

這下,讓他著急上了火。


工作一年到頭,對招聘工作者來說,招聘工作基本就告一段落了。

年末,主要任務已不再是招聘,而是全年招聘工作總結與分析,以及來年的招聘規劃與費用預算。

可是,這並不代表,就完全沒了招聘需求。就像我表弟那樣,冷不丁就會冒出一個讓你頭疼的崗位來。


當我們一邊抱怨「都要過年了,誰還找工作啊」,一邊卻依舊在滿世界約人面試。

實際上,現在幾乎每家公司,一年四季都在招人,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暫停期」。

尤其是對業務外包和需求不斷的公司來說,更甚。

只是說,招聘數量的多寡,不同時期有所區別。


更矛盾的是,企業對那些年底還在找工作的人,也有種「不屑一顧」的感覺。

因為在企業看來,年底大家都想拿獎金,公司給的薪酬也不至於高到能讓在職人員放棄這筆獎金。

那依然在求職的,顯然是能力不足,本身就沒人要的。

所以,企業也是很矛盾的。

希望在年前招到優秀員工,表面上也很歡迎求職者前來面試,可內心依舊壓抑不住自己的「嫌棄」。

這一點也無可厚非,但切忌被這種態度左右。


那當年底的緊急招聘需求突然到來,我們HR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年底招聘需求的持續存在,主要源於兩方面。

一來,現在的員工流失實在是太頻繁,動不動就「千金難買我願意」,說離職就離職。

根本不管離職後是不是適合找工作。

只要做得不開心,年終獎不要又如何?

二來,不論是企業自身,還是說業務方,都不希望年後工作的放緩或效率低下,是因為人員短缺造成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企業就很容易想到,把招聘工作前置。

在年前就招聘到位,等新人熟悉得差不多了,剛好可以在年後順利開展工作。


企業的想法是美好的,可實際操作起來,才能體會到其中的麻煩。

因為,大多數求職者並不願意在年前換工作。

辛辛苦苦一年,好不容易盼到了年底,就希望可以多拿一筆年終獎。

試問,這種情況下,有幾人願意辭職?


企業不是善堂,大多數企業,只要員工提出離職,就不會發放獎金。

如此一來,一年就白做了。

企業對員工的需求節點和員工期望找工作的節點不一樣。

都已經不同頻了,還怎麼玩?


上文中也說到,HR會存在對年底面試者懷疑的態度。

在這種本就飄忽不定的態度下,碰見緊急招聘,招聘人員多半也是持否定態度的。

怎奈何業務為大,既然提了,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不然業務發飆,又沒個說法,會怎麼死都不知道。

可是,究竟要怎麼做呢?


我認為,拿到這些緊急招聘需求,不能著急找簡歷,趕緊撈個人進來完成任務。

有些招聘人員抱著僥倖心理,覺得即便不是很合適,也沒問題,只要能撐過這段時間,年後可以再說。要知道,這本質上還是給自己增加了工作量。

所以,病急亂投醫是不行的。


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部門提交的這個招聘需求,是不是真的很緊急。

招聘多了就知道,對於人員需求部門來說,招聘永遠是緊急狀態。

他們永遠缺人,每次都希望今天提出需求,明天人就站在他面前。


可實際情況並不可能如此,他們的招聘需求,也並非每個都那麼緊急。

因此,當收到招聘需求,第一步是根據已有標準,確定是不是應該著急招聘。


比如,業務提了兩個需求,但加入他們後,部門人均收入就低於公司核定的人均收入基準線,那就說明不應該繼續加人。

不加,也就不存在所謂的緊急招聘了。


別說年底了,就算是開年了,人均收入指標不達標,按理也別想加人。

按理的意思是,有些還是需要加的,比如創新性工作。

短期不帶來收益,但長遠看,卻是必不可少的投入。

但這類需求,已經表明不是緊急的了,年底有合適的可以,沒有也可以不那麼著急。


招聘人員只有把「是否真的緊急」這個問題解決,才能最終決定是否招人。

招聘,本身不存在多大的技巧性可言,無論是否針對緊急招聘需求而言。

對每家企業來說,招聘目前不外乎那幾種方式。

除非說,企業在外界很有名氣,一天24小時都能收到高質量簡歷,不然,年底的招聘,對每家企業來說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既然方式就那些,想要保質保量完成工作,考慮的出發點就在「做大、做強,懂變通」。


所以,針對年底緊急需求,從招聘角度來說,可以有以下幾方面極具實操性的思考角度。


做大:擴大簡歷搜尋範圍,量變引起質變。


搜一個簡歷,邀約一個人,難招人,但搜100個簡歷,打100個電話,難道還難嗎?

此時的難,或許不在難有合適的人員,而在於如何尋找到100個簡歷。

當然,並非真的需要100個簡歷,而是說,越是困難時期,越需要擴大簡歷搜索範圍。


搜索範圍不僅包括簡歷來源渠道,還包括簡歷個數。

這兩者雙管齊下,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做強:提高簡歷甄別水平,以及邀約能力。

你會發現,即便是難招人的時候,有人依然可以做到「快准狠」。

歸根結底,就是別人的能力比自己強。


招聘越難,越是體現水平的時候,同時也是鍛鍊、提升自己的好機會。

只有一次次的總結與反思,才能有所提升。


年底是難招人,但不代表求職者年底對好工作就沒興趣。

他不是不願意動,而是你還沒打動他。

比方說,年前換工作,雖然損失了一筆年終獎,但新工作的薪酬福利待遇,已足以彌補這比損失,求職者不會動心嗎?


懂變通:轉換思維,不一定要死磕外部招聘。

承接上一點,如果薪酬比較高,至少說明,該崗位比較重要。

年前的緊急招聘,才顯得更加有必要。

既然重要,新手能夠很快適應嗎?

如果不能,那何不從內部調動合適人員?


內部調動,不僅可以解決緊急崗位的及時補充,還能讓員工在內部有新的發展。

此時需要招聘的,是那些不那麼重要,又不甚緊急的崗位。

這個時候年前能招聘到合適的最好,招聘不到,等到年後,也沒多大影響。


說實話,對企業而言,重點崗位真的不多,大多數都是事務性崗位。

對於這些崗位,推遲一兩個月,真不是多大個問題。

如果企業業務特殊,經常出現這種緊急需求。

實際上要做的不是「臨時抱佛腳」,而是要考慮「人才資源池」的建設,做到「防患於未然」才行。


記住,真正的問題,一定不是臨時突發的狀況,而是自己是否做好了充足的預案與應對策略。


END

由環球人力資源智庫(GHR)舉辦的「2020環球人力資源服務展」,將於2020年3月12日在上海盛大開幕!

3000位業內精英將齊聚一堂,共同探索人力資源的下一個十年。

免費門票僅限1000張,目前正在火熱搶購中!

點擊連結立即免費報名:https://dev.ghrlib.com/eventreg.html?cid=7&mktid=990997613691231&utm_medium=3&utm_source=1&utm_term=2020110_4ECA_65E5_5934_6761&clue=2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