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是阿尤布王朝的代名詞?揭開神秘的三重「面紗」

史學鴻儒 發佈 2020-05-19T10:48:58+00:00

阿尤布王朝的建立很大程度是因為法蒂瑪王朝統治後期已經遭遇了嚴重的社會危機,尤其是在哈里發哈基木即位之後,宗教矛盾瞬間尖銳起來,原來那種寬鬆,民主的宗教發展環境和氛圍此刻已經不復存在。

前言

從公元868年,埃及地區土倫王朝的建立具備開始脫離阿拔斯王朝控制走向獨立國家發展道路的趨勢開始,一直到公元1517年馬木路克王朝統治下的埃及淪為奧斯曼帝國的行省,其中將近700年的時間都屬於埃及地區走向獨立國家,並且維持獨立國家發展形態的歷史階段。其中法蒂瑪王朝、阿尤布王朝以及馬木路克王朝統治將近500年時間的埃及屬於獨立國家發展階段。

如果說法蒂瑪王朝是埃及地區成為獨立國家的發展黃金時代的話,那麼從法蒂瑪王朝之後的阿尤布、馬木路克兩個政權基本上屬於不斷掙扎狀態的發展過程。

其中阿尤布王朝統治時期是埃及地區遭遇戰亂最為頻繁的階段,這其中的主要入侵對手就是來自中世紀西歐封建社會的十字軍。這場東西方軍隊的較量夾雜了濃厚的宗教鬥爭色彩,成為伊斯蘭世界與基督教世界在神權和世俗力量上的重大較量。

阿尤布王朝的建立很大程度是因為法蒂瑪王朝統治後期已經遭遇了嚴重的社會危機,尤其是在哈里發哈基木即位之後,宗教矛盾瞬間尖銳起來,原來那種寬鬆,民主的宗教發展環境和氛圍此刻已經不復存在。

哈基木執行宗教專制和仇殺政策,使得基督教、猶太教以及伊斯蘭教中的遜尼派受到大量迫害和排擠,伊斯瑪儀派建立的法蒂瑪王朝遭遇了空前的宗教危機。

與此同時,在法蒂瑪王朝統治中期開始,象徵著軍事貴族重要地位的伊克塔軍事分封開始大量出現,這標誌著哈里發作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的地位開始被那些不斷崛起且掌握軍事力量的軍事貴族們威脅。

哈基木去世之後,由於嚴重的宗教危機以及軍事貴族集團的崛起,哈里發的權力遭遇巨大削弱,哈里發哈菲茲時期的權力僅僅局限於宮廷當中。再加上公元12世紀中期十字軍的入侵,法蒂瑪王朝最終難以維持,被時任維齊爾薩拉丁篡取政權建立了阿尤布王朝。

王朝更迭:法蒂瑪的終結與阿尤布的崛起

  • 法蒂瑪王朝統治末期由於採取了極端的宗教政策使其成為了十字軍東侵的重點目標,走向終結

公元1153年十字軍在占領了北非地區的阿斯克倫之後開始向法蒂瑪王朝統治下的埃及地區進攻,法蒂瑪王朝哈里發政府除了由於軍事貴族的威脅導致權力萎縮之外,在地方上也出了嚴重的統治危機,早在公元1060年至公元1071年這11年當中法蒂瑪王朝相繼失去了馬格里布地區的徵稅權以及地中海東岸的優勢。

在十字軍的軍事進攻之下,哈里發政府難以應對,只得向當時在敘利亞北部地區建立統治的塞爾柱突厥人勢力尋求軍事援助,最終在公元1164年成功擊退了十字軍的入侵。

但是法蒂瑪王朝的衰落跡象仍在繼續,公元1171年時任法蒂瑪王朝維齊爾的薩拉丁宣布不再向法蒂瑪王朝哈里發表示宗教祝福,改向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進行,這表明了統治埃及地區200多年的法蒂瑪王朝的終結。

  • 阿尤布王朝的建立根基:法蒂瑪王朝統治後期遭遇了嚴重的社會危機

阿布尤斯王朝是由伊斯蘭教遜尼派信徒建立起來的政權,這和法蒂瑪王朝的什葉派有所不同:法蒂瑪王朝時期的哈里發自認為是伊斯蘭世界的最高神權領袖,而遜尼派信徒則一致認為阿拔斯王朝哈里發才是伊斯蘭教的最高宗教領袖。

因此阿尤布王朝建立之後,薩拉丁沒有自稱為哈里發,而是在公元1175年接受了阿拔斯王朝哈里發政府的"蘇丹"稱號冊封,名義上屬於阿拔斯王朝的藩屬國。

薩拉丁建立阿尤布王朝之後,在阿拔斯王朝的支持下開始了擴張戰爭,在阿拉丁在位期間的十年戰爭當中,阿尤布王朝的統轄範圍已經涵蓋了埃及、敘利亞、巴勒斯坦、馬格里布以及努比亞地區的統治。

在王朝治理方面,薩拉丁採用了以軍事貴族為中心的扶持政策,伊克塔制度成為當時王朝最主要的土地分封形式。

戰爭更迭:阿尤布王朝與十字軍「你來我往」的戰爭

自從公元1153年十字軍開始入侵法蒂瑪王朝之後,埃及地區所遭遇的十字軍軍事進攻幾乎沒有間斷過,在阿尤布王朝時期十字軍的入侵更加頻繁並且十分激烈。

薩拉丁統治時期的阿尤布王朝正處於國力強盛時期,因此在面對十字軍入侵之時進行了強硬的抵抗,甚至在多次戰爭中還取得了出色的戰績。公元1187年,薩拉丁主動出擊向占據著巴勒斯坦地區的十字軍發動了軍事進攻。

此次戰爭異常激烈和慘烈,在薩拉丁的英勇指揮下,阿尤布軍隊取得了大勝,盤踞在耶路撒冷地區的2萬十字軍被薩拉丁軍隊全部殲滅。由此在法蒂瑪王朝統治後期失去了的地中海東岸戰略優勢此刻重新掌握在了阿尤布王朝手中,這為之後與十字軍的交戰中奠定了有利的戰略基礎。

此次戰役之後,薩拉丁率領阿尤布王朝戰士不斷向西亞地區腹地進攻,相繼征服了貝魯特、凱撒利亞等城池,甚至連當時的宗教聖地耶路撒冷也被阿尤布王朝占領,這對於穆斯林勢力來說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

薩拉丁對於十字軍的大勝,使得西方基督教世界為之一振,西歐主要基督教國家感到十分羞恥和憤怒,對此時任法國國王奧古斯都、英王查理一世以及德國皇帝紅鬍子腓特烈一世再次組織龐大的十字軍進行第三次東侵。

此次十字軍東侵在公元1191年占領阿克城之後由於受到了阿尤布王朝軍隊的頑強抵抗,十字軍也損失慘重,無力繼續東進,最終只得與薩拉丁簽訂了停戰合約。

此次合約規定了雙方在地中海地區以及西亞地區的勢力範圍,其中地中海東岸主要地區以及聖城耶路撒冷全部被阿尤布王朝控制,但是基督教信徒保有向耶路撒冷進行宗教朝聖的權力。

權力更迭:薩拉丁對阿尤布王朝的統一與薩拉丁去世後的政局分裂

從阿尤布王朝薩拉丁時代與十字軍的多次較量可以看出,阿尤布王朝從中獲取了巨大的利益:

  1. 一方面在勢力範圍上阿尤布王朝已經通過與十字軍的戰爭相繼獲取了小亞地區、西亞地區以及聖城耶路撒冷的控制權,這些戰略要地的成功獲取都成為阿尤布王朝能夠占據地中海地區優勢戰略地位的資本
  2. 另一方面耶路撒冷能夠被穆斯林勢力控制,使得西方基督教世界遭遇了奇恥大辱,他們不可能善罷甘休。

薩拉丁蘇丹憑藉其綿亘千古的功績成為了伊斯蘭的崇敬之人和宗教領袖,在公元1193年薩拉丁去世之後,他的遺體被安葬在了倭馬亞清真寺以供穆斯林世代朝聖。

薩拉丁一經趨勢,整個阿尤布王朝便失去了中央強有力的控制力量,王朝陷入了混亂割據的政局當中。王朝的分裂主要是因為薩拉丁的兒子阿齊茲、馬利克、扎希爾與其弟弟阿勒迪的相互政治鬥爭導致的。

當時阿齊茲占據著王朝統治的核心地區埃及,馬利克占據著大馬士革以及敘利亞部分地區,阿勒迪占據著兩河流域的富庶地區,扎希爾勢力比較小隻占據著敘利亞北部。

經過三年的征伐戰爭,薩拉丁的弟弟阿勒迪逐漸實現了對於其它地方割據勢力的兼并,再次實現了阿尤布王朝的統一。但是公元1218年阿勒迪去世,其子卡米勒擔任蘇丹之後,王朝再次陷入分裂,此次分裂引發了十字軍的多次入侵。

從公元1219年至公元1250年的31年中,阿尤布王朝與西方十字軍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雙方互有勝負。每當十字軍占據了軍事重鎮之後,沒多久都會被阿尤布王朝軍隊驅逐出去。

最終公元1250年,在阿尤布王朝軍隊與第七次十字軍東侵的戰爭當中,法王路易九世的御駕親征被阿尤布王朝擊潰,法王被俘虜,十字軍被全部趕出埃及地區,雙方之間的戰爭告一段落。

評價

  • 阿尤布王朝的建立是在法蒂瑪王朝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內憂外困政局的基礎上實現的

法蒂瑪王朝在推行了極度專制的宗教政策之後終於為自己的錯誤決定付出了應有的代價,宗教矛盾的日益尖銳使得伊斯蘭外派在埃及地區的統治地位和宗教靈虛出現了動搖,為此其他伊斯蘭教派終於有了奪取政權的機會。

  • 阿尤布王朝作為由伊斯蘭教伊斯瑪儀派的對立者遜尼派信徒建立起來的政權恰恰就是法蒂瑪王朝晚期宗教危機的證明

伊斯蘭教分裂成為遜尼派和什葉派之後,遜尼派不論在信徒數量還是政治勢力上都要比什葉派高出不少。因此作為阿尤布王朝的建立者薩拉丁明智地承認阿拔斯王朝哈里發的宗主權及其最高宗教領袖角色,在獲取了蘇丹稱號之後,薩拉丁在埃及地區的宗教地位已經十分穩固。

  • 阿尤布王朝統治埃及的突出成就,耶路撒冷能夠重新掌握在穆斯林勢力的手中

阿尤布王朝統治埃及的時間其實也只不過80年而已,這短短的80年中阿尤布王朝蘇丹政府在埃及地區的政治建設上成就非常少,基本上沒有自己的創新,全部採用塞爾柱突厥人以及伊斯蘭世界的傳統制度。

這種現象也和阿尤布王朝時期的頻繁戰爭離不開關係,在阿尤布王朝存在的80年當中,其擴張戰爭以及與十字軍的多次戰爭幾乎貫穿了整個阿尤布王朝的始終,因此蘇丹政府沒有精力進行制度建設也是在正常不過了。

阿尤布王朝在埃及地區的突出成就就是擊敗了甚至驅逐了十字軍在地中海、小亞、西亞地區的勢力,耶路撒冷能夠重新掌握在穆斯林勢力的手中,對於伊斯蘭世界的國家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喜訊。

這也是阿尤布王朝時期與十字軍多次戰爭的最大戰國,在那個宗教信仰至上的時代,對於聖城的控制與否一直都是各大宗教勢力進行激烈政治、宗教以及軍事博弈的焦點所在。


參考文獻:《歷史導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