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震情重大需求,將研究成果應用於防震減災實際工作中去——青高所全力做好瀘縣6.0級地震應急工作

四川省地震局 發佈 2021-09-26T11:51:12+00:00

9月16日4時33分,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發生6.0級地震。

9月16日4時33分,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發生6.0級地震。地震發生後,中國地震局成都青藏高原地震研究所(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成都基地)的科研人員帶著自己的使命迅速到崗,各個科室成員迅速投入到緊張的地震應急工作中,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撐和應急服務產品,是我們作為地震人的使命和擔當,更是將自己的專業研究成果服務於大震應急的重要實踐。

迅速響應統籌業務科室落實應急任務

凌晨4時33分,地震發生在距成都一百多公里外的瀘縣,地震搖醒了青高所的在蓉職工,也驚醒了遠在新疆烏魯木齊參加學術論壇的青高所吳微微所長和首席科學家易桂喜研究員。震情就是命令、震情就是任務,地震發生後,吳所長立即致電各業務科室主任啟動青高所應急響應,「形變室按模板產出GPS應急產品,動力室匯報瀘縣流動站情況,非天然室匯報構造情況,隨時準備現場開展工作,震災室到五樓指揮大廳……」,指令清晰有序,讓科室主任快速到崗開展應急工作,也讓很多第一次參加應急工作的員工明確了目標。後續,吳所長快速與易桂喜研究員成立了震情研判小組,黃雪影高工提供後勤保障,準備隨時為震情會商和局領導提供震情意見。

聞令而動第一時間提供發震構造專業支撐

烏魯木齊的應急臨時小組正在忙碌著,在成都,剛剛完成新員工培訓的廖程、左洪、江寧波等幾位新員工,一接收到震情信息就快速響應,第一時間趕到五樓指揮大廳。非天然地震研究室梁明劍主任五點十分趕到單位後,立刻參加了第一次震情會商,繪製了第一張震中區地震構造圖,後續中國地震台網中心地震預報部接受中央電視台採訪,梁博士提供的地震構造圖就發揮了作用。為更進一步了解震中區的構造特徵,梁博士又跟隨四川地震台地震預報工作組前往震中開展野外調查工作。隨後,王明明博士接棒參加了後續的震情會商,快速繪製更加精細的地震構造圖,針對地震台提出川南中強地震發震構造對比分析的需求,快速組織左洪和廖程開展資料收集整理工作,為瀘縣6.0級地震的發震構造分析提供更豐富的資料。

非天然地震研究室參加地震加密會商工作

抗壓耐磨提供震後GPS應急服務產品

5時15分,地殼形變研究室陳聰主任已抵達單位,快速組織形變組的三名組員進行GPS數據下載,用於震後形變計算。按四川省地震局I、Ⅱ級應急響應要求,GPS觀測組需在3小時內提供瀘縣6.0級地震GNSS應急服務產品。數據下載時,遇到的諸多問題使得大家壓力巨大,但為了地震應急工作,GPS工作組頂住壓力尋求多種辦法,陳聰主任最終帶領大家及時給出了震區附近的GPS台站信息、位移和應變信息,為震情會商提供了重要的形變數據。

地殼形變研究室開展震後GPS應急服務

分析震情首席科學家堅守在崗

科研不能脫離實際,青高所圍繞地震事業展開的科學研究工作也要服務於大震應急。面對這次發生在四川盆地內部的地震,易桂喜研究員結合在發震區域開展大量前期工作,快速給出了震源機制解、震源深度和地震序列精定位等參數,為此次地震震情趨勢給出了專業性意見,也為震情預估和地震預報打下了堅實基礎。

面對震情,需要的不光是一腔熱情、擔當和責任,更需要有不甘人後的勁頭和優秀的專業素養。易桂喜研究員在參加完學術論壇返回成都後,立刻投入到了震情會商中去,為了提高效率,最快地給出更全面、專業的震情研究成果,連續多日工作、吃住在辦公室,這種辦公模式在每次大地震應急期間都已經成為她的工作常態。

多措並舉開展科研工作服務地震

為了獲得震源區域更細緻的研究,為地震預報提供更堅實的支持,地震動力學研究室在李大虎主任的帶領下,在震後立刻著手進一步的流動地震監測工作,加強震源區地震監測;在陳學芬高工的帶領下,地震動力學研究室成員前往映秀進行二氧化碳和氡氣監測實驗觀測;災害風險評估及對策研究室也在積極搜集此次地震強地震動數據,為後續開展專項研究做好數據儲備工作,組員羅勇全天24小時不間斷堅守在5樓應急指揮大廳;為研究瀘縣6.0級地震的序列活動、地震構造、破壞特徵以及區域地震運動學與孕震環境,《四川地震》編輯部特別組織了瀘縣6.0級地震專欄的約稿,為深入研究本次地震提供重要的科研平台。

地震動力學研究室在震後開展流動地震監測工作

結語

對於年輕的青高所來說,瀘縣6.0級地震,既是一次應急工作的經驗累積,也是一次業務素養的實戰檢驗,更是一次直面震情需求、審視自身價值、尋求自我定位的難得機遇。處在不同的崗位就要做出不同的貢獻。青高所作為剛剛成立不到一年的區域研究所,雖然面對許多困惑和挑戰,經歷過這次地震,奮鬥的目標也更加明確,既要瞄準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又要面向省內地震安全的重大需求,把科研成果應用於實際的防震減災工作中去,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定紮實的專業技術支撐。區域研究所就需要在日常的基礎研究中,默默前行;在震情的第一線,勇於承擔;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當仁不讓,這也是年輕的青高所人應該具備的精神面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