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庭教育對不對?孩子是你的「照妖鏡」,對比看看

盧霄霄日記 發佈 2020-02-22T05:32:04+00:00

你的勤奮決定了你孩子的努力程度,你的自律決定了你孩子的學習習慣。很多人認為教育從幼兒園開始,其實並非這樣,真正的教育從胎兒就開始了。

文丨盧霄霄日記

教育從古至今一直是被熱議的話題:古時候的教育是憑靠師傅的嚴厲,如今的教育更多是生活環境的耳濡目染。你的勤奮決定了你孩子的努力程度,你的自律決定了你孩子的學習習慣。

很多人認為教育從幼兒園開始,其實並非這樣,真正的教育從胎兒就開始了。我們現在經常能看到親戚朋友做孕婦時,會給胎兒聽一些輕音樂,甚至每天晚上會給胎兒講故事。其實這就是一種教育方式,它們可以使胎兒從小感受到良好的藝術氛圍。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的孩子是怎樣的,正說明你在他們幼年時期留下了怎樣的價值觀念。童年的回憶和價值取向是可以影響孩子一生的,所以在父母的家庭教育上就顯得至關重要。

學習成績不是一個孩子的全部

2017年一部在央視上映的紀錄片《零零後》在教育界產生巨大反響,導演張同道跟拍了幼兒園18位孩子十二年的成長曆程,他見證了這些2000年以後出生的孩子的心理變化、身體成長曆程,與他曾經的幼年經歷已經大有不同。


他剛開始拍攝時孩子們都在幼兒園,這些孩子讓他感受到童年的純真。幼兒園的三年是無憂無慮的,不摻任何雜質的快樂時光。

緊接著這些孩子上了小學,他們大多數面對了生活的瓶頸,也就是一張一張不盡人意的成績單。小學的時候不僅是他們生活中的一個難題,更是張同道拍攝中最壓抑的一段時候。他在這些孩子上很難再找到曾經的天性,取而代之的是方方面面而來的壓力。

這些孩子沒有像電視劇一樣逆襲考上清華北大,他們有的去國家隊做了運動員,有的去美國讀高中最後工作時選擇了教育。

成績並不是一個孩子的全部,他的天性決定了他有什麼樣的發展道路。如果一味的追求孩子的成績單,只會讓他離自己熱愛的人生道路越來越遠。

我們應從孩子剛成長時就該明白,人生不止是成功這樣簡單,更多的是從容和接納。如果在傳統的應試上孩子沒有給我們很好的反饋,不如換個角度想想,什麼是適合孩子的,什麼是孩子通往成功的最快捷徑。

如今00後學習的目標大多已經不是從政當官,更多的是他們真正熱愛的事業。

小姨是在北京做家庭教育講座的,她的孩子今年四歲,從前我對她不教孩子學習識字感到驚訝,但是我弟弟卻長成了一個可愛,靈動,眼睛像湖水一樣清澈的孩子。

她對孩子的要求很簡單,健康快樂,有能力自力更生。

小姨教會我一個受益終身的道理:學習不是孩子的全部,人生才是。即使我們學習有多刻苦,也不過是為人生鋪路。如果這條路坎坷太多,不如選一條更順眼的路。


給予孩子更多的個人空間

親子關係中最怕的就是拿「我是你媽」說事,即使是再親密的人,也不能做到百分百的坦誠。就像父母面對自己的父母時,也會或多或少有些許隱瞞。孩子不管幾歲,他的隱私都是需要被尊重的。

沒有判斷能力的孩子可以通過商量的方式正確引導,但絕不能擅自為他做一些重要決定。有判斷能力的孩子更好溝通,他們比家長想像中更能明辨是非。無論孩子有寫日記的習慣還是用手機和朋友交流,一定都是值得被保密的。

我見過很多家長迫切的想要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用了很多不正確的方法,得不到想要的答案不說,還讓孩子和自己更加疏遠。

久而久之,不僅孩子很不高興,家長也會有心理負擔。孩子想說的自然會與家長交談,不想說的自然有他們的道理。只要保證孩子成長路上大體不跑偏,其餘的擔心都可以適當減少。

在給予孩子自由空間時,同時是給家長擁有生活的權力。餘下來的個人空間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再將人生全部用於成就子女,更與孩子共同成長,彼此成就。


你的三觀影響孩子的三觀

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如果你是謙和恭敬,那你的孩子則會耳濡目染,與別人相處時禮貌待人。反之,如果你囂張跋扈,那你的孩子就會目中無人。在教育上也是一個道理,你的處事方式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你的孩子。

有很多父母不懂在孩子面前怎樣相處,例如有些父親大男子主義,就會給孩子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會影響到孩子將來和愛人的相處方式。

再比如很多父母會給孩子灌輸「我為你付出了一切的思想」,會讓孩子的心裡產生極大的負罪感。

其實父母和孩子之間,並沒有誰犧牲了誰一說。父母犧牲了工作時間教育子女,等到父母年老時,子女也要犧牲相應的時間陪伴父母。更多的是呼籲父母不要因孩子失去了自己的人生,我很喜歡詹青雲的一句話:「我們這樣一代一代成就下去,誰能成就誰呢?」

當你對待工作勤勉認真時,你的孩子對待學習就會刻苦努力。當你孝順父母時,孩子就學會了父慈子孝。當你為了熱愛的事業奔波時,你的孩子就會感受到成長的美好。

我見過很多因家庭教育失敗而叛逆或是抑鬱的孩子,他們在童年時期或多或少都有一部分情感的缺失。在幼時沒有得到好的引導和理解,才會在長大後迅速發酵,使他們與別人甚至自己溝通困難。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如果在這時留下心靈創傷並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變淡。從心理學上講,童年時期沒有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關愛,造成的心理陰影是終身的。希望每位家長能認真對待孩子的童年,在孩子成年之際,為父母這份偉大的職責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我是盧霄霄,一位新手家長。

希望我每天分享的育兒知識對你有所幫助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