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名人故事 | 殷承宗:鋼琴與國粹的絕美結合,他為鋼琴注入民族之氣

海上花園詩意廈門 發佈 2020-01-03T05:28:40+00:00

美麗的鼓浪嶼■■■■■殷承宗在鼓浪嶼的住宅1941年誕生在鼓浪嶼一個基督教家庭的殷承宗,並非音樂世家子弟。

當代中國最負盛名鋼琴家之一

中國錄製鋼琴曲最多的鋼琴家

演出遍及世界五大洲

曾與多位國際知名指揮和樂團合作

被《紐約時報》譽為

「中國最優秀的鋼琴家」



殷承宗是一位傳奇的鋼琴家。出生於「鋼琴之島」廈門鼓浪嶼,先後獲得維也納第七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鋼琴比賽第一名、第二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第二名。他致力於鋼琴音樂的中國化,由他主持並作為創作者之一的鋼琴協奏曲《黃河》,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出現的第一部大型作品,也是中國鋼琴音樂創作史上的第一部鋼琴協奏曲。協奏曲《黃河》的創作,其在創作技法、感情深度、和樂曲的規模上都達到了新的高度和水平,創作至今仍是音樂會上最常演奏的中國鋼琴協奏曲之一


美麗的鼓浪嶼


■ ■■■■

殷承宗在鼓浪嶼的住宅


1941年誕生在鼓浪嶼一個基督教家庭的殷承宗,並非音樂世家子弟。受西方文化影響較大的鼓浪嶼,教堂林立,從那裡流瀉出來的音樂樂聲時時打動他的心靈。


鼓浪嶼教堂


三歲的殷承宗就對鋼琴音樂有濃厚興趣,七歲開始正式學習鋼琴演奏,九歲那年,他在鼓浪嶼育德女中禮堂舉辦第一次鋼琴演奏會。演奏會的成功,顯示出他在鋼琴藝術方面的才華。



1953年十二歲那年,殷承宗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兩個月後被蘇聯專家謝洛夫選入專家班。1956年參加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屆全國音樂周開幕式,殷承宗作為音樂會上惟一一位少年擔任鋼琴獨奏。1956年,被蘇聯專家塔圖良選拔到中央音樂學院學習。

一年後,殷承宗返回上海音樂學院,遇上他的第三位蘇聯鋼琴老師阿爾札瑪諾娃。中央音樂學院任教的蘇聯專家克拉芙琴科到上海講學,聽了殷承宗的演奏後把他帶回中央音樂學院。1960年,他被獲准進入列寧格勒(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留學。


聖彼得堡音樂學院


1963年,殷承宗回到北京,為毛主席演奏了自己創作的鋼琴曲《秧歌舞》,毛主席鼓勵殷承宗:「你用鋼琴來彈中國民族的東西很好,應該多搞一點這樣的創作。」


毛主席接見殷承宗


文革伊始,鋼琴不讓彈了,西方古典音樂禁演了。為了能讓鋼琴重新出來為群眾演奏,殷承宗順應時代的需要,開始了鋼琴協奏曲《黃河》的創作,為了體驗生活,到了黃河岸邊,拉過纖,划過船,體會到了船夫的艱辛。


黃河縴夫


因此,聆聽殷承宗演奏的《黃河》,會給人感覺發自肺腑,人與音樂完美融合,仿佛乘著音樂之舟在黃河水中上下翻飛。在對黃河的詠唱中,心潮起伏。在勝利的宏偉輝煌中,血脈噴張。


1970年2月,《黃河》在人大小禮堂內部演出,周總理親自參加審查。周總理聽殷承宗演奏時一直打拍子,最後他站起來舉臂高呼:「星海復活了!」


殷承宗得到周總理的接見


1970年5月1日,殷承宗等改編創作,由殷承宗演奏的鋼琴協奏曲《黃河》正式公演。公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造成轟動,它給當時萬馬齊喑的中國音樂舞台帶來希望,帶來共鳴。


鋼琴協奏曲《黃河》首次公演


1983年9月28日,在美國著名的卡內基音樂廳,殷承宗演奏了《黃河》,震動了整個音樂界,聽眾、音樂專家、世界著名樂團驚呆了,他們沒想到紅色中國竟然有如此輝煌的高水平音樂作品。


他被《紐約時報》譽為「中國最優秀的鋼琴家」。《紐約時報》的Bernard Holland寫道:他顯示出「絕對優美的鋼琴音色」。



殷承宗參加創作的《黃河》鋼琴協奏曲唱片獲得了金唱片獎(銷量超過千萬張),在50幾個國家經常演出播放,1980年並同聶耳、冼星海、馬思聰成為了列入《新格羅夫音樂和音樂家詞典》中僅有的四位中國音樂家之一。

除此之外,殷承宗還把中國傳統古典樂曲和民間樂曲改編創作成鋼琴曲進行演奏,如《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梅花三弄》《平湖秋月》《百鳥朝鳳》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