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脈不是加個微信就有的,做好這三個關鍵點,貴人自然來

量見名師堂 發佈 2020-01-03T11:44:29+00:00

錄,動輒幾百幾千的好友,可是這些好友是廢的的,記不住叫什麼,記不住什麼時候加的,更不曉得,這個「好友」做什麼的。

我們現在每天手機不離身,翻找通訊錄,動輒幾百幾千的好友,可是這些好友是廢的的,記不住叫什麼,記不住什麼時候加的,更不曉得,這個「好友」做什麼的。沒有價值的「好友」,如何稱得上人脈呢?

真正的人脈不是你認識多少人,而是多少人願意和你合作,只有些彼此能夠交換價值帶來潛在合作機會的,才能叫做人脈。

哈佛商業評論曾經發表過一個關於人脈的研究,結論是的:我們理想的人脈關係網應該含有兩種人脈關係。一種叫社會心理支持型人脈,他們是給你提供情感支持的。例如你的父母,同學,朋友,能一起抒發情感,建立強關係。

還有一種,叫工具支持性人脈,他們是給你理念建議和協助的人脈,他們能夠幫助你迅速的完成你的人生目標,這種關係的本質,是為你提供價值,讓你更好的發展。

我們口語當中經常講的人脈,其實指的是第二種叫工具性支持性人脈。有一個事情,你就得想明白,這些人脈之所以可以成立是有前提條件的,就是對方覺得你有可以交換的價值,怎麼才能讓別人覺得你有交換價值?

我學到了一個概念分享給大家,叫專業設計,也就是你把你的專業技能做成你自己的個人的標籤,然後用這個標籤來社交。這麼一弄,吃吃喝喝拉人脈的方法,就可以通通的丟掉,特別適合女性朋友們。

像我們剛入職場的同事,是非常希望快速獲得人脈的,但是公司地位低,人微言輕,即使有想法就會被忽視,唯一想到的就是討好老同事和領導,如果前輩同事人好點還能給點指點。但更多時,大家都很忙碌,可能根本就顧不上你,那時就需要換一種方法,而不是一味的通過吃吃喝喝來拉近關係。

根據自己部門的核心業務,主動的提出合理的見解,而且要解決大家的煩惱,展現自己的專業能力,只有自己的專業被認可,你才能成為同事的「圈內人」。

德魯克就講過一句話,說偶然的成功,最容易啟發人,你要從生活當中工作當中偶然的成功當中去找到些規律,然後來幫助你,當時我就想這件事情能夠成功的最重要的啟發是什麼。

不要靠吃飯喝酒,而要靠自己的專業優勢來建立你的人脈。明白專業社交的重要性,我們到底要怎麼做總歸有三個步驟。

第一步,打造專業標籤,指明合作方向。當你想結交人脈的時候,你第一件事情要考慮的是什麼,你要怎麼介紹自己,對方才能記住你?

我給你一個建議,一定要給自己選一個好的專業標籤。有人就問我,我的專業標籤怎麼選?專業標籤就是你的專業加你的差異點。我舉個例子,比如說你在營銷領域,你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取得不錯的成績。而且你跟別的營銷不同,你特別擅長寫公眾號文章來營銷自己,那麼你就可以自己貼一個標籤,叫內容營銷高手。

你從事室內工作如設計。但是你有個差異點就是你插畫畫的特別好,這時候你給自己貼個標籤叫畫插畫最好的設計師。

簡單的回顧一下專業加你的差異點,好好想想自己的專業和差異點,找一找總是有的。

接下來,你就要有一個不錯的故事來加深大家對你的印象,要有亮點的事件來引起人們的好奇,才能把人們帶入高潮。比如說你特別擅長寫公眾號,這麼一說沒意思,會寫公眾號的人很多。但如果你說我擅長寫公眾號,我一個月之內,就把公號的閱讀量翻一倍,大家一聽:哇~有點厲害。

再比如說我自己,如果我說我擅長管理沒人理我,我說我是管理學的本科研究生加博士還是沒人理我,接下來我換一個說法,我三十歲的時候,我就做到上市公司的高管,而且基本上是國內最年輕的一批高管,大家開始對我有點興趣。

如果我再接著說,我曾經用七個月的時間,把一家公司的估值翻三倍,現場哇聲一片,馬上就有人來加我好友。

當然,還有一個細節很重要,我一定要注意。你在突出自己專業標籤的同時,一定要記得把自己的專業標籤和別人的需求建立一個聯繫。不然,就會顯得很自嗨。比如一個做自媒體領域的朋友,他去參加培訓,他要跟別人介紹自己,他說自己是某公司的內容總監,說完這話尷尬,沒人找他聊天。後來,他加上一句話,說自己比較擅長對內容的把控和判斷,向大家的公眾號廣告文案這些都可以來找他幫忙。他這麼一表達大家就明白,他是做什麼的,他能幫助大家什麼。

所以,你除了要講清楚自己的專業標籤以外,你還要告訴大家,你能幫助別人做什麼,這一點特別重要。

講完第一步,我們開始講第二步,營銷你的專業優勢,擴大潛在的合作機會。這一步的核心,是讓大家持續的記住你,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到你。

具體怎麼做,這有兩個建議,首先是,你要學會在朋友圈經營你的專業人設也就是以你的專業標籤為中心來發朋友圈,讓大家把你和某種專業技能聯繫到一起。

我們加一個人的微信第一動作是幹什麼,肯定是去看看這個人的朋友圈平常都發什麼。朋友圈往小了說,是你的私密空間,往大說就是你的隱形簡歷,是別人解你最直接的地方。我們一起來想一想,你的朋友圈裡面有沒有的人,他每天發很多東西,很多生活的小細節,還有各種各樣的活動,工作吐槽。但是有個問題,你就是沒看明白他到底幹什麼的,看著很熱鬧,不過根本不知道重點是什麼。

我們身邊總有這樣的人,我們加他很久,都不知道他到底幹什麼的。相反的,有位營銷自己專業技能的朋友,他做專業樂評,所以他在朋友圈經常給朋友們推薦歐美音樂,還會附上自己的一些點評。每次需要找歌聽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要找他諮詢一下最近流行哪些歌,哪些歌特別好聽。

除經營朋友圈之外,還有第二種做法,就是抓住一切的機會,做專業分享。我們的目的很單純的就是讓別人對我們的專業技能有印象。我們經常遇到問題不是去找懂行的人,就是找度娘,為什麼喜歡搜索度娘,就是因為很多專業的人會把答案分享在平台上,我們可以輕易地找到,或者通過對方預留的信息,順藤摸瓜的深入了解某一個問題或者領域。

所以你看,只要你抓住一切機會,去分享你的專業技能,總有一天,人脈會主動的靠近你的。講完第二步,我們開始講第三步。

第三步,是你要破除信任的障礙,爭取深度的合作機會。什麼意思呢?就是在我們確定正式合作之前,要有初步,小的試用合作。就像工作時的試用期,你的專業能不能幫到我,對我有沒有價值,前期的試用合作,可以打消這個顧慮。如果雙方合作愉快,之後的深入合作肯定會更容易達成,如果試用合作效果一般,那不會有大損失。

我們常看到很多人,會忽視試用合作的重要性,覺得太小了,不值得重視。但是反而是那些,不去計較虧損,一定要超預期完成的人,更容易獲得後期的優質合作。

我們從以前不斷的互相交換名片,到現在不斷的互相交換二維碼,都是像不斷不斷的積累人脈。但是人脈是否能變成錢脈,並不是數量,而是質量。

別人願意跟你合作,更是因為你有利用價值,所以,在互換信息時,不妨先捫心自問自己的價值是否配得上別人對自己的看重。在沒那麼多人在意你,願意成為你的「好友」時,是不是更應該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最後,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