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就像放風箏,父母做到「收放自如」,孩子會越來越優秀

家長社區 發佈 2020-01-04T14:32:17+00:00

放過風箏的人都知道,只有控制好收放的力道才能讓風箏飛得更高,飛得更遠。其實,教育孩子就像放風箏一樣,如果管得太嚴,孩子就會縮手縮腳,但如果家長管得太松,孩子就沒有規則意識。父母要給孩子一個既有規矩又相對寬鬆的環境,才能讓他的潛能最大化發揮。

放過風箏的人都知道,只有控制好收放的力道才能讓風箏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其實,教育孩子就像放風箏一樣,如果管得太嚴,孩子就會縮手縮腳,但如果家長管得太松,孩子就沒有規則意識。


父母要給孩子一個既有規矩又相對寬鬆的環境,才能讓他的潛能最大化發揮。

因此,在教育路上,父母需要做到「收放自如」,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該抓緊的時候要抓緊。

相信如果家長做到以下「三個放手」和「兩個抓緊」,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優秀!


01

三個放手



1

放手讓孩子獨立

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家長千萬別替他完成。

因為你替孩子做了他本該自己做好的事情,其實就是在剝奪孩子動手的能力。

這樣做不僅會打消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失去實踐的機會,還會讓孩子對家長產生依賴。

另外,父母這樣做,無疑是在告訴孩子:「你不行,你做不到,我不相信你能做好!」

試問,如果孩子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他將來還能真正獨立起來嗎?

實踐證明,家長如果在某些階段放棄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那麼將來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可能呈現嚴重不足或低下的情況。

家長需要相信孩子,該放手就放手,安排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孩子才能慢慢變得獨立。


2

放手讓孩子試錯

有句話說得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人也難免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更何況是天真無邪的孩子呢?

所以,孩子犯錯誤其實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家長無須過於擔憂孩子犯錯。

世界上沒有白走的路,只有放手讓孩子試錯,他才能練就強大的內心。

讓孩子去試錯未必是一件壞事,相反對孩子來說是一次鍛鍊的機會。

孩子在犯錯的過程中,其實是一個不斷學習和自我完善的過程,家長需要在一旁給孩子打氣就好。

失敗乃成功之母,孩子每一次犯下的錯誤,都給了他一次可貴的經驗教訓,即便犯的是相同的錯誤,收穫也是不一樣的。

愛孩子,就給他試錯的機會,那些被原諒過,被理解過的孩子,才能認真地回頭審視自己的行為,才能改正自己的錯誤。


3

放手讓孩子選擇

大量實踐證明,那些長期由父母幫忙做決定的孩子,長大後不僅缺乏判斷力和選擇的能力。

他們甚至會缺乏責任感,不知道如何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家長要讓孩子有更好的未來,那就需要給孩子選擇的機會,讓他學會如何決定,學會為自己做的決定負責。

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家長都需要尊重孩子,涉及到孩子的事情,都需要聽取孩子的意見。

就算自己不同意孩子的做法,也需要以商量的口吻跟孩子溝通,而不是一味以說服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做出選擇。

釋放孩子的天性,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機會,適當的放手更能看到孩子的無限可能。

一個合格的家長,應該引導孩子,而不是替孩子做決定。

懂得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擇其實是一種智慧,不要總是以「我為你好」為藉口剝奪了孩子自己選擇的權利。

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都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作為家長我們不能代替孩子去做選擇。

家長能做的更多的是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擁有自己選擇人生的權利!

02

兩個抓緊



1

抓緊培養習慣

有人說,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優良素質便猶如天性一樣堅不可摧。

確實是這樣,習慣能夠塑造一個人,從小養成好的行為規範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

家長務必從小開始培養孩子各種良好的習慣,包括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學習上,家長務必讓孩子養成提前預習,課後複習,提前做計劃,專心上課,善於提問,勤于思考等良好習慣。

生活中,家長也需要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勤儉節約,待人有禮貌,不亂扔垃圾,不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等好習慣。

著名作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習慣就是由於多次重複和長期練習而鞏固下來的並變成需要的行為方式。

所以,父母務必要在孩子定性之前給孩子立規矩,以身作則給孩子立一個好的榜樣。

另外還要適當配合學校教育,檢查督促習慣的養成狀態。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的習慣養成教育落到實處。

好的習慣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希望家長務必重視培養孩子的各種好習慣!


2

抓緊培養能力

自孩子出生起,父母便開始著手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

生活、社交能力,還有一樣特別重要是——學習能力。

有句話說得很在理,在未來,真正有能力的孩子,走到哪裡,都會把自己變成一個鐵飯碗。

確實如此:

培養好生活能力,能讓孩子學會自理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的質量。

培養好社交能力,讓孩子更好地交友,在社會如魚得水,不被孤立。

培養好學習能力,讓孩子能在學習中更上一層樓,培養學習的興趣。

有遠見的父母,都有點心狠,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會給他們鍛鍊各種能力的機會,讓他們即便脫離了父母也能生存。

當然父母在培養孩子這幾種能力的同時,仍要兼顧孩子天性的發展。

要給孩子留有自由的空間,讓孩子在發揮自覺、自重和自制能力的同時,能夠感受到成長的快樂。


一位心理學家說:「聰明的家長總是跟在孩子身後,糊塗的家長總是堵在孩子的面前」。


其實,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羈絆,就好比是橡皮筋,就看你怎麼用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