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和荷蘭拚命爭奪,號稱東方第一商埠,現在的旅遊勝地

日航通鑑 發佈 2020-01-07T11:15:46+00:00

大航海時代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在那個時代從葡萄牙、西班牙到「海上馬車夫」荷蘭再到「日不落帝國」英國,每個國家都經歷了自己的輝煌。似乎在我們的刻板印象之中,大航海時代中國是缺席者,然而並非如此。通過澳門這個中轉站,中國在大航海時代中展現出了自己的能力。

大航海時代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在那個時代從葡萄牙、西班牙到「海上馬車夫」荷蘭再到「日不落帝國」英國,每個國家都經歷了自己的輝煌。似乎在我們的刻板印象之中,大航海時代中國是缺席者,然而並非如此。通過澳門這個中轉站,中國在大航海時代中展現出了自己的能力。今日一文,我就想跟大家聊聊大航海時代的東方商業中心澳門。

一、濠鏡澳與葡萄牙人

濠鏡澳是澳門的一個別名。澳門是一個良港,因為距離廣州近,易於採購;距離東南亞國家近,易於中轉;並且其自身為天然良港,物產豐富,因此在大航海時代成為了東方的商業中心。

最早發現澳門在大航海時代的商業價值的是葡萄牙人,據記載:

「嘉靖十四年,都指揮黃慶納賄,請之上官,移口於濠鏡,歲輸課二萬金。澳之有蕃市自黃慶始。」

由此來看,葡萄牙人在澳門有立足之地,最早可以追溯到1535年,即嘉靖十四年。但是據考證,葡萄牙人真正意義上在澳門立足,應該是在1557年,即那個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葡萄牙人賄賂當地官員,藉口貨物被海水打濕想要借一塊地方晾曬貨物,此後便以此為藉口在濠鏡澳霸占起了一塊地方以立足。

此後葡萄牙人不斷經營著自己所占據的這塊地方,而且時不時地向前推移一下以擴充自己的地盤。在不少中文記載中也留下了葡萄牙人經營澳門的記載:

「稍有一二登陸而拓架者,諸蕃逐漸效之。今則高居大廈,不減城市,聚落萬頭。」

從1557年葡萄牙人侵占澳門開始,到了1562年,僅僅是五年的時間內,此地便聚集了900名葡萄牙人,幾千名非洲、東南亞奴隸以及4000名中國商民。不僅在人口上澳門得到了發展,而且葡萄牙人還把澳門作為長居地來經營,在澳門建了三座教堂、一所醫院、一座善堂。著名的海盜鄭芝龍便是在澳門接受基督教的洗禮,成為了一名基督教徒,並且改名為尼古拉·一官。

每年的五六月份,葡萄牙的船隊便從印度出發,藉助季風的幫助前往澳門,在澳門採購貨物,停泊休息;然後在來年六月或者八月藉助下一股季風的幫助從澳門前往日本,販賣從中國收購的貨物。由此澳門便成為了一個重要的中轉站,供葡萄牙商人從中國向日本販賣貨物。

到了1635年的時候,澳門已經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東方第一商業中心,葡萄牙人在澳門修建了洋房、醫院、學校以及火炮、鐘錶等工業基地。澳門的人口也從五百多人增長到了兩萬人。當時的廣東巡按御史都感嘆說澳門已經有了上千個區,並且商業利潤極為豐厚,吸引了無數外國人扶老攜幼前往澳門定居。

澳門最主要的職能是充當中轉站,為什麼澳門的職能是一個中轉站呢?下面日航君將帶你看以澳門為中轉的商貿路線。

二、果阿—澳門—長崎線

從印度果阿到中國澳門再到日本長崎是當時葡萄牙人經營的一條重要線路,也是利潤十分豐厚的一條線路,正是因為其利潤豐厚,才會吸引大量葡萄牙人前來交易,充當中間商賺差價。這是為何呢?

第一:中日交易中斷,葡萄牙人得以充當中間商。在明代,東南沿海地區因為「海禁」政策產生大量倭寇,因為倭寇的存在,明政府加強了海禁政策以及對於倭寇的打擊,導致正常的中日交易中斷。在這種情況下,從中國走私貨物到日本便成為了一個非常來錢的買賣,其中例如王直、鄭芝龍、葡萄牙人等都從中獲利極大。

第二:日本需要中國的生絲、絲綢等特產,這批貨物在日本很有市場。當時日本戰國時代剛剛結束,人民生活逐漸安定富足,在溫飽的基礎上,人們開始嚮往更高水平的生活,因此對於絲綢等物品的需求程度便大大上升。例如說生絲,在日本每百斤生絲的價格可以達到五六十兩銀子,而在中國僅僅是五六兩銀子,這其中的差價可見一斑。另外還有絲綿,因為在冬天棉花的保暖效果非常好,因此百斤棉花在日本可以賣到二百兩銀子。在這種高額利潤的驅使下,葡萄牙人自然是非常熱衷於經營絲綿等物。

第三:日本是著名的產銀國,銀子量大且價格便宜,葡萄牙人利用金銀差價進行貿易。當時亞洲的產銀大國便是日本了,日本在16世紀的時候平均每年可產銀50噸,這批白銀中的大多數都伴隨著貿易的進行輸入到了中國。據估計當時從日本輸入到中國的白銀有170百萬兩,這種巨大的白銀輸入量令人咂舌。

上面是這條貿易路線的興盛原因。這條貿易路線的運行方式也是我們值得去探討的。當時葡萄牙人多使用載重600-1600噸的大型帆船,從葡萄牙到達印度果阿,從印度果阿裝滿印度所盛產的香料、象牙等物品前往澳門。前往澳門的時間一般是五六月份,因為這個時候葡萄牙的帆船可以藉助西南季風的幫助順風順水地前往澳門。

到達澳門之後,船隊基本上會停留將近一年的時間,這段時間船隊將用來販賣從印度捎來的貨物,並且購買中國的生絲、絲綢,棉花、茶葉、瓷器等。除了等待季風之外,他們還會前往廣州參加交易會,去觀察最新最好的商品。到了第二年夏天,他們便會藉助季風前往日本長崎,那裡是重要的日本商埠。

到達日本之後,葡萄牙商人會把自己收購的中國商品以高價出售,然後換取大量日本白銀。說實話,葡萄牙商人很少採購日本商品,因為日本商品不論是對中國還是對葡萄牙來說都缺乏吸引力。之後日本商人將會在同年秋天藉助季風回到中國,然後利用收購來的日本白銀換取中國商品,在第三年前往印度販賣這一批商品。

就這樣,葡萄牙商人利用自己精明的頭腦和中間商的意識,周旋於中國、印度、日本之間,大獲其利。一般順利的話,這一趟下來一個葡萄牙商人能夠賺到十多萬金幣,可以說是報酬十分豐厚了。

通過如此的貿易方式,澳門充分展現了自己中轉站的優勢,並且將中國無意識地拖入了世界貿易網絡之中。

另外值得一說的是,有的時候這條貿易路線還會加上葡萄牙的里斯本以及菲律賓的馬尼拉。對於歐洲人來說,產自中國的瓷器、絲綢、茶葉等有著非凡的魅力,因此葡萄牙商人往往會在中國澳門裝滿產自中國的貨物,然後前往印度果阿裝滿香料,之後再前往葡萄牙的里斯本。這條線路的利潤率基本上可以達到100%-200%,可以說是利潤非常驚人了。

三、葡萄牙與荷蘭爭奪澳門

說實話,在貿易場上沒有常勝將軍。人人都有經歷從盛到衰的轉變,即便是葡萄牙也不例外。在17世紀,荷蘭逐漸崛起,開始擠占原本屬於葡萄牙的東方貿易路線。其中澳門便是他們爭奪的中心。

在1601年,荷蘭海軍阿姆斯特丹號與戈達烏號船隻進入澳門,荷蘭人先後兩次派人上澳門進行偵查,結果都被葡萄牙人所俘虜。荷蘭人到達澳門一事,在中國史籍中也留下了記載:

「紅毛鬼,不知何國,萬曆二十九年東,二三大舶頓至濠鏡之口。」

在1602年,荷蘭建立了「荷蘭東印度公司」,負責東方地區的貿易。荷蘭東印度公司為了爭奪澳門,多次與葡萄牙的船隊進行武裝衝突,使得葡萄牙人損失慘重。例如說在一次劫掠之中,荷蘭人劫掠了1200包生絲,60噸瓷器,拍賣出去了相當於112萬兩白銀高昂價格。

在1614年,荷蘭總督建議荷蘭東印度公司董事長進攻澳門,奪取澳門這個重要的東方第一商業中心。他說:

「如果荷蘭人占領了澳門,不僅能取代葡萄牙人充當日本市場的中國絲綢供應商,而且可以打垮葡萄牙帝國在亞洲的經濟支柱……」

之後在1622年,荷蘭曾經發動了一場進攻澳門的戰役,最終以失敗告終。無奈之下,荷蘭只得占領了台灣作為自己的中轉站。因為荷蘭的實力遠遠強於衰落的葡萄牙,台灣迅速成為了重要的貿易中心。在1639年,日本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僅僅對荷蘭和中國開放貿易。葡萄牙的貿易再次大受打擊,澳門的第一商埠的地位也隨之下降,但是台灣作為中轉站的重要性卻日趨重要。

在1661年,鄭成功趕走了荷蘭人,收復台灣;在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收回澳門,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現在的澳門作為特別行政區發展很好。特區政府繼續加強與新加坡、日本、香港、台灣等地經貿交流與合作。同時,有效發揮澳門與歐盟、拉丁語系國家,尤其是與葡語國家傳統聯繫的優勢,更好地擔當內地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經濟合作的橋樑。

四、總結

在大航海時代,澳門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而成為了東方第一商業中心。在澳門稱為商業中心之時,整個中國也在不知不覺之中捲入了世界貿易市場,成為了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商品供應基地。世界白銀也因此大量流入中國。

後隨著葡萄牙的逐漸衰落,澳門也逐漸失去了其東方第一商業中心的地位。但是隨著澳門回歸祖國,其生命也必然進入第二春,在新的時代展現出其獨特的重要性和其蓬勃向上的活力!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