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紛解憂!這位「90後」人民調解員有「秘訣」

白雲時事 發佈 2020-05-08T01:00:36+00:00

連日來,謝玲參與調解人身損害賠償、租賃合同、勞資、經營合作等糾紛18宗,為群眾避免、挽回經濟損失約74萬元,涉及群眾人數208人。編審 | 羅盛光 溫穗章。

隨著復工復產節奏不斷加快

一系列勞動者與企業

租戶與房東之間的矛盾糾紛

也相繼產生

面對重重考驗

「90後」人民調解員謝玲

堅持奮戰在防疫調解第一線


不論是矛盾糾紛排查的現場

還是推進企業復工復產的陣地

都閃動著她充滿朝氣與責任感的身影

連日來,謝玲參與調解人身損害賠償、租賃合同、勞資、經營合作等糾紛18宗,為群眾避免、挽回經濟損失約74萬元,涉及群眾人數208人。

↓↓↓

最「難」調解

情理結合化解多重爭議

法律宣傳引導、多部門強強聯手、巧用人性化調解方法……今年3月,謝玲通過多種嘗試與不懈努力,順利調解了一起涉及人命的糾紛,以情理結合的調解手段打造出化解複雜矛盾的範本。


去年10月,孟某受聘在白雲區一家計程車公司從事出租汽車營運服務。今年3月的一個凌晨,孟某在上班時突感不適,立即回到住宿處休息,下午被發現時已死亡。孟某家屬收到消息後,召集近二十名親戚趕到廣州,圍在公司門前討要說法,雙方就孟某死亡補償問題進行協商,遲遲未有進展。

謝玲第一時間

介入事件與雙方溝通

「這個事件的調解爭議點比較多。」謝玲介紹,一是司機孟某與公司是否存在勞動關係,二是孟某死亡是否能按工亡標準計算補償金額。

公司

公司一方認為孟某簽訂的是經濟合作合同,不存在勞動關係,且其未在48小時內搶救無效死亡,不同意按工亡標準補償。

家屬

家屬一方認為計程車公司聘請了孟某,雙方存在勞動關係,必須按工亡標準賠償。

雙方互不相讓

各自心中理想的補償金額

差距高達一百萬

調解多次陷入僵局

見此情景,謝玲沒有產生畏難情緒,而是沉下心來認真思考調解策略。經過縝密思索與多方溝通,謝玲迅速展開法律宣傳引導,邀請鶴龍街法律顧問介入調解,為雙方當事人答疑解惑,通過法律法規和大量的案例解析,引導家屬正當維權。

▲ 謝玲調解涉及人命糾紛現場

同時,謝玲及時向上級反映糾紛情況,短時間內獲得區信訪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多部門的聯合相助,對工傷鑑定等問題給予專業答覆,逐漸打消家屬的擔心與顧慮。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面對情緒不穩定的死者家屬,謝玲從女性的身份出發,通過傾聽與安慰,拉近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耐心安撫其情緒,多次做思想工作,有效推動了調解進程。通過謝玲真誠的調解,家屬終於點頭同意降低補償金額,涉事公司也同意並履行了調解方案。

最「快」調解

一天之內解決兩宗糾紛

那是謝玲難以忘卻的一天,「連軸轉」的畫面至今仍清晰地浮現在腦海中。當天下午,謝玲所在的鶴龍司法所連續接到了兩宗商戶要求減租免租的糾紛,謝玲二話不說就全身心地投入了漫長的調解中。

在第一宗糾紛中,謝玲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向20多名要求房東減免租金的租戶講解疫情期間減租免租的規定,順利化解了雙方的矛盾。隨後,她馬不停蹄地「轉戰」到第二宗糾紛當中。

謝玲回憶道,由於當天下午的調解較多,司法所人手不足,且僅有的一間調解室正被使用中,等待中的租戶與房東情緒稍顯煩躁。見狀後,她立即安排雙方在大廳坐下展開調解。

租戶

租戶反映因疫情影響難以維持經營,欲變賣工廠設備以支付工人工資,但工廠被房東鎖上了。此外,租戶聽說白雲區村社物業免收1個月租金,向房東申請卻被回絕。

房東

房東則表示工廠未交兩個月租金且拖欠工人工資,擔心其變賣設備跑路,堅決不開門。

雙方劍拔弩張

你一言我一語

場面一度控制不了

「我立刻亮明司法所工作人員身份,安撫當事人情緒,維持調解秩序,並認真傾聽雙方敘述,根據法律法規分析雙方租賃關係。」謝玲表示,了解到雙方當事人對租金減免政策有疑惑,她邀請鶴龍街三資辦的工作人員介入,向雙方解釋租金減免政策。

通過深入交談,謝玲明確了租戶與房東各自的訴求,於是抓住糾紛要點,條分縷析地給出調解建議。

① 工廠與工人簽訂支付工資協議,承諾還清工資,將協議留給房東作證以開門變賣設備;

② 三資辦工作人員與房屋所在村社聯繫,確認落實1個月免收租金政策,剩餘拖欠的租金從押金中扣,雙方確認債權債務完結後解除租賃合同。

雙方當事人聽後

一致表示贊同

一場糾紛就此平息

謝玲:是挑戰更是使命

「疫情防控給調解工作帶來重重挑戰,如人員聚集導致交叉感染風險高等。為保持空氣流通,我選擇較為空曠的大廳進行調解,不免音量要放大使群眾能聽清,調解後嗓子幾乎都是又干又啞。為使群眾能交叉入座降低感染風險,很多時候我都是站著調解,一站就是幾個小時。糾紛較多的時候,哪裡都是調解的場所,隨時都要進入調解的工作狀態。」 談到近兩個月來的整體工作,謝玲坦言「挑戰大、風險高」,但更多的是必須站出來的使命感。


作為一名年輕的人民調解員,謝玲表示自己將一直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爭取在更多更複雜的糾紛中獨當一面,為更多群眾排憂解難。

文 | 張智虹

圖 | 受訪者供圖

編輯 | 黃敏茹

編審 | 羅盛光 溫穗章

審核 | 劉海裕

白雲區融媒體中心出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