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高等教育並沒有推動社會流動

貼近地面飛行 發佈 2020-01-18T14:55:05+00:00

對美國人而言,高等教育是通向成功的階梯——只要努力學習,就可以進入中產階級。2019年12月31日,美國《高等教育紀事報》刊發卡琳·費舍爾 的文章,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討論。


對美國人而言,高等教育是通向成功的階梯——只要努力學習,就可以進入中產階級。大學學位有助於保障工作和財務安全。現如今,這個階梯已經搖搖欲墜。美國教育部的數據顯示,來自社會經濟底層的學生中只有不到15%在24歲擁有學士學位,而中等收入和高等收入人群中,美國學生的大學畢業率飆升。2019年12月31日,美國《高等教育紀事報》刊發卡琳·費舍爾 (Karin Fischer) 的文章,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討論。

  高等教育促進社會流動性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1947年,美國總統高等教育委員會(後更名為杜魯門委員會)提出,將更多的美國人送入大學應成為國家的優先事項。為了能將大學升學率提高至少一倍,該委員會呼籲聯邦政府為有需要的學生制定經濟援助計劃。同時,委員會成員還在報告中寫道「民主社會不能容忍僅有富裕階層能接受教育。如果上大學的機會僅限於高收入階層的人,那麼社會階層將一成不變,而這不是美國想要的未來。」

  現如今,提高大學入學率已經成為當務之急。對於大部分美國人來說,獲取一個高等學位已經不再可有可無,而是生存的必要。佩爾大學高等教育機會研究學院的資深學者托馬斯·莫滕森(Thomas G. Mortenson)說:「經濟的變化使社會對教育的需求倍增。我們的世界已經改變,進入中產階級的唯一途徑就是接受高等教育。」那麼,高等教育為何無法實現其初衷?

  原因之一是學費的增長。隨著大學學位對於經濟福祉變得越來越重要,理想的狀態是每個人——無論其家庭背景——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學位。然而,美國各個聯邦、州,甚至大學的計劃和政策已經發生了轉變,開始取消一些幫助學生支付學費的獎助學金政策。以佩爾助學金為例,該獎學金在頒布時能夠支付四年制公立大學將近80%的費用,而現在只能支付30%左右。美國國會並非沒有增加佩爾獎學金的聯邦預算和支出,然而,學費的上漲使得國會難以負擔這筆龐大的開銷。

  原因之二是大學排名,例如《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年度頂級大學的排名。這一排名包括多項有利於富裕學生的衡量標準,比如學業能力傾向測驗(SAT)的成績。學生在這些標準化考試中的表現與家庭收入密切相關——收入高的學生在測試上平均要比收入低的學生高130多分。經濟困難的學生由於買不起昂貴的考試預備課程,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哈佛大學研究社會經濟流動性的經濟學家拉吉·切蒂(Raj Chetty)表示,在常春藤盟校的大學中,收入水平最高的前1%的家庭學生要比來自收入水平後50%家庭學生的一半還要多。換言之,來自高收入1%的學生去常春藤的可能性是年收入不到3萬美元的家庭的77倍。(via 社會科學報 點擊「了解更多」 獲取全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