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懷孕要從最後一次例假開始算起?

掙脫枷鎖的囚徒 發佈 2020-01-23T11:49:03+00:00

就孕期計算來說,理論上講,這個原點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精卵結合即受精的時間,也就是懷孕的起始點。與此同時,要想受孕,子宮也需要做相應準備,只要體現在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在排卵期後,子宮內膜需要變得「肥沃」而才有利於一旦受精後受精卵或胚胎的植入。

為什麼懷孕要從最後一次例假開始算起?

我們要確定一個點的空間位置,需要標註一個坐標原點。

就孕期計算來說,理論上講,這個原點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精卵結合即受精的時間,也就是懷孕的起始點。

但,問題是,我們如何知道受精的日子呢?

我們知道,數學上的坐標系都是建立在一定參照系基礎上的。

就是說,要想建立一個可量化的坐標系,都需要首先確定一個具有相當確定性和顯在的參照物。

很顯然,在孕期計算這個坐標系中,由於受精並不具有可以觀察到的顯著的外在特徵,我們根本無法確定受精日,而不得不選擇這個坐標系中可觀察到的顯在的參照事件(時間點)來作為參照原點。

在女性生殖周期中,唯有月經來潮是一個最為顯在的可觀察事件。

女性生理周期為什麼被稱為月經周期,而不是更核心的卵巢周期?

我們知道,由於男性的生殖性能不具有周期性,附睪和精囊內時刻貯存這大量精子,隨時可以通過射精排出用於受精。

但是,女性的生殖性能具有顯著的周期性,每個周期(平均時間為28天)通常只有一個卵子可以發育成熟,從卵巢排出供受精可用。

這樣,女性的排卵實際上決定著可以受精產生後代的時間,這也是為什麼想要懷孕需要通過計算儘可能選在排卵期進行性行為的道理。

也就是說,決定著生殖周期的首先是卵巢中卵子的發育、生長、成熟和排卵。

即卵巢周期才是人類生殖周期的真正核心。

與此同時,要想受孕,子宮也需要做相應準備,只要體現在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在排卵期後,子宮內膜需要變得「肥沃」而才有利於一旦受精後受精卵或胚胎的植入。

然而,並不是每個生殖周期都會受精。相反,絕大多數的周期都不會有受精卵或胚胎產生(不管是自然或者認為控制)。

一旦沒有胚胎植入,變得「肥沃」的子宮內膜就成了「浪費表情」,最終需要及時「撤銷」,轉而為下一個周期做準備。

「撤銷」的子宮內膜會通過陰道排出體外,這就是月經。

以上卵巢和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都是由上級領導下丘腦-垂體通過釋放激素來協同調配,同步進行的。

也就是說,女性生殖周期至少包括三個方面:

以排卵為標誌的卵巢周期性變化;

以陰道出血(大多數沒有受精的周期)為標誌的子宮內膜周期性變化;

以及,作為始作俑者的垂體激素的周期性變化。

很顯然,如果不進行連續的化驗檢查,我們無法僅僅通過直接觀察來了解垂體激素的變化;

也沒有明顯的可直接觀察到的跡象幫助我們確定卵巢的變化和排卵;

相反,連續幾天的相當量的陰道出血卻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被無視的一個顯著的外在徵象。

正因此,女性的生殖周期才會被稱為月經周期。

這樣,以月經周期來代表女性生理周期或者生殖周期,並以月經來潮的第一天,基本問題中「例假開始(第一天)」作為月經坐標系的原點。

月經與受精之間的時間關係

出於同樣的原因,計算懷孕時間也不得不「借用」月經來潮作為參照,以月經來潮第一天這一顯在「標杆」作為計時原點。

那麼,月經來潮第一天與懷孕真正的「原點」——受精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係呢?

對於月經周期規律,且每個周圍恆定在28天的女性來說,月經來潮第一天作為計時原點,比受精日早14天左右。

反過來說,以月經來潮第一天作為計時原點計算的懷孕時間減去14天就是實際的懷孕時間。

但是,由於卵巢周期中的卵泡期存在很大差異,短的只有5天,長的可達接近20天。

因而,這種推斷方式可能存在較大誤差。

以上兩個最大時間之間的差值,也就是用月經來潮第一天作為懷孕時間計算原點產生的可能的誤差。

即最多差14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