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提升秘訣:英國學習專家分享「提高記憶和決策力的有效工具」

芝書醬 發佈 2020-01-15T16:30:17+00:00

在英國,有一個愛提問的小孩。這個少年是東尼·博贊,人類大腦潛能與學習的研究專家,也是世界記憶力錦標賽創始人、世界快速閱讀錦標賽創始人、思維奧林匹克運動會創始人。

芝書醬:頭條簽約作者,一年共讀100本書。

這是芝書醬的第133篇拆書。如果你沒時間自己讀書,點擊右上角關注!

在英國,有一個愛提問的小孩。

他不明白,為什麼自己是學霸,而自己的最好的朋友卻是學渣?

於是,他總是不斷思考,怎樣才能讓人變得更聰明?

小男孩看到一個同學閱讀速度非常快,就去問老師,怎樣提高閱讀速度?老師說:「這是天生的,你不可能。」

小男孩不相信,經過刻苦研究,他終於掌握了高效閱讀的辦法。在大學裡,他遇到一個很牛的教授,記憶力超群。苦苦懇求下,教授向他說出了自己的秘訣——希臘記憶術。於是,他又掌握了一項神奇的技能。

但他還不滿足,跑到圖書館找關於如何高效使用大腦的書,圖書管理員告訴他,世界上沒有這樣的書。

這件事成為他人生的轉折點,他決心自己來寫「大腦使用說明書」。



這個少年是東尼·博贊,人類大腦潛能與學習的研究專家,也是世界記憶力錦標賽創始人、世界快速閱讀錦標賽創始人、思維奧林匹克運動會創始人。

幾十年來,他不僅不斷開發自己有腦力,還把把有的技巧、方法總結成書和工具,分享給更多的人。

怎樣提高自己的記憶力?怎樣讓自己更好地思考和決策?相信,這是每個人都希望獲得的能力。其實,想要解決這一問題,有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東尼·博贊發明的工具:思維導圖法。

博贊首創的「思維導圖」,也叫「心智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維具體化的方法,用途非常廣泛,其效果被眾多科學研究認可。

從上世紀60年代問世以來,思維導圖就一直被當做「終極思維工具」,被廣泛納入世界眾多名校的教學和名企的管理之中。名校包括牛津、劍橋、哈佛、斯坦福等,名企包括IBM、GM、滙豐、高盛、迪士尼等。

今天,我們來共讀一本書,名字叫做《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它的作者矢島美由希是博贊先生的學生。

矢島美由希指出,思維導圖是為了提高記憶力而創造出來的。然而,隨著普及和擴大,你可以把它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成為真正的「大腦使用說明書」。

作為一種萬能工具,它能

  • ①幫助理清腦內信息,自動分類,增強記憶
  • ②活化思維、減少疏漏,激發靈感
  • ③是一種高效的溝通工具,可以幫助傳達和分享信息。

善用這個工具能為你打開一個新格局。



首先,我們來看看怎麼畫?

想畫思維導圖,你不需要會畫畫,有一支筆、一張紙就行。

它的規則如下文所述。這些規則能夠幫助你,讓你畫出更符合大腦思維原理的導圖。但是,如果時間緊迫,很多原則不遵守也可以。按老爺子的話說,是想怎麼畫就怎麼畫,畫得開心就好。

第一步:準備紙筆和一個題目。

最好選用不帶網格線的白紙,提倡選用A4紙。

筆的話,最好是準備一支有多色模塊、下筆流暢的水筆。建議畫分支時,使用比較鮮明的顏色,便於激發靈感。分支的顏色最好選用中心圖像里已有的顏色。

把紙張橫放,選擇紙張的中心點,畫出一個與題目相關的圖像。

如果是和我一樣手笨的,隨意畫個相關的形狀就行。比如,你想做一個關於心情梳理的思維導圖,在中間畫一顆心形就行。

「心中影像」大小直徑最好控制在5cm之內,可以讓頁面留有空間,繼續向四周發散出更多分支。


第二步:畫出分支。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5--10分鐘時間,完成接下來的發散思維。

分支是從由中心向外四散延展的線條,遵循由粗到細的原則。像大樹的樹幹及樹枝一樣,可以分為一級、二級、三級,甚至更多。

線條明確區分大中小。主支最粗,二級、三級逐漸變細。在每一級分支上,寫上一個核心詞彙。

核心詞彙是最能引起你想像和聯想的一個詞彙,不用管它是對是錯,儘管多寫出來。



比如說,如果你的導圖主題是演示PPT製作,那麼最粗的分支可以寫:標題、模板、圖片準備、內容素材、修改完善、練習演示六項。其中,標題分支下,又可以分解為幾個關鍵詞,便於組合。模板分支中,可以寫以期望實現的效果關鍵詞,如沉穩、大氣、簡潔、素雅等。

就這樣,一項項的發散下支,原本複雜的事情,會被拆解得越來越容易。

這種方法類似於頭腦風暴的形式,對於整理思路、激發靈感、提高記憶都有很大的幫助。很多在公司現在都把這一工具落實在了實際工作中。

比如,在德勤會計師事務所,部分會議的討論環節會使用「視覺同傳」。畫師用畫圖的方式,同步記錄會議的討論內容。「以前開完會的匯報是一份PPT或者Word版的會議紀要,而現在用一幅畫呈現,一目了然。」德勤中國創新規劃領導人馮燁說。

討論產品的傳播方案時,小米的李琦也會在白板上畫思維導圖,他認為,這樣不僅有利於歸納會議,也是對思維的整理。



聊到這,你可能會說,不過是畫一張圖,真的有用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要從我們思維方式的底層邏輯出發。

有一項實驗是,把昆蟲放在在一個玻璃瓶中,讓它們自己找出口,看多久能飛出來。這個小實驗的結果非常令人吃驚。原來,在昆蟲界不同物種的智商差異也是如此明顯。

把蜜蜂放進去,它會不斷地在瓶底找,直至力竭而死。而蒼蠅,卻在兩分鐘內從瓶口逃出。

蜜蜂之死,是因為被傳統知識和邏輯所誤,認為出口必然是在光線最明亮的地方,而蒼蠅卻不受邏輯約束,到處試試,卻誤打誤撞的找到了出口。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蜜蜂具有垂直思考的能力,而蒼蠅具有水平思考的能力。



水平思考,是加大思考的廣度,突破自我設限,讓思考像脫韁野馬一樣,想到什麼就寫什麼。

垂直思考是邏輯式思考,講究順序嚴謹、邏輯推理的合理性,屬於深度思考,運用「判斷力」深入前進。

水平思考有利於產生新點子和方法,垂直思考則有利於發展水平思考所衍生出來的點子。

思維導圖正好能融合這兩種思考法的優點。好比挖一口井,先用水平方法找到挖水點,再用垂直思考來挖出水來。

因此,我們不妨在工作和生活中多多使用這個神器。



比如,生活中,它可以用來製作周末購物清單、寫一日三省日誌。

家庭中,我們可以幫孩子畫思維導圖,用於學習和寫作文搭框架。思維導圖非常有助於考前複習,我自己在考證券從業資格證的時候,就是把書中的重、難點都輸入軟體Freemind,實現高效複習的。這個思路也可以用在幫助孩子學習上,比如下圖這個學漢字的思維導圖。

工作中,思維導圖手帳可以用來做會議發言筆記、規劃第二天要做的事情、以及寫未來規劃。比較推薦的幾款思維導圖軟體是:Mindmanager軟體、Mindmeister軟體、Xmind軟體、百度腦圖(在線輸入,可導出)。

如果有突發事件,實在沒有思路、無從下手時,可以用5W1H(六合分析法)做出初步分析:為什麼(Why)、是什麼(What)、在哪(Where)、時間(When)、人物(Who)、怎樣做(How),這六個方面提出問題進行思考。



作者矢島美由希,是這樣用導圖幫助自己,分析自己「雷區」的。

於是,他就用思維導圖去分析不舒服的原因。剛開始,他寫下「胖」這個中心關鍵詞,然後延伸到育兒所和低年級,這個時段是他最胖的時候。從這裡出發,分析出的原因是什麼呢?他是因為寄居在祖父母家裡,老人總怕他吃不飽,逼他吃下不喜歡吃的東西。後來,他又想到分支,就是自己的原生家庭:父母工作都很忙,下面延伸出忙碌、嚴格和補償。

有時候,當別人說他「好胖」、「你真能吃啊」時,,他心理總不舒服。這個問題反覆出現,讓他感到很痛苦。

父母對他很嚴格,但在食物上卻很特別。只要他沒吃過的東西,他們都會買來給他嘗嘗。這也是唯一一處讓他感受到父愛、母愛的地方。

根據這次完整的分析,他知道了自己會有雷區的真實原因:每當吃東西,被別人說「會長胖的」,就會讓他覺得自己被否定了,這就像是父母對他唯一的疼愛被否定了一樣,讓他生氣。他的人生,也因此而逐漸改變。


思維導圖並不是高不可攀的繪畫,它只是一種能幫助我們面對困難的工具。

正因非常容易,所以更為可貴。

拿起紙筆,畫出你的第一幅思維導圖吧。

我是一個愛讀書的職場人,頭條簽約作者。
我堅信「腦內千山萬水,不如腳下一步,哪怕是跌出去的一步。」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或者幫我轉發一下,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