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為何要吃貓耳朵?

舌尖有我 發佈 2020-01-03T07:06:06+00:00

我頭上沒犄角,身後卻有尾巴。麵粉倒進盆里,冬季用溫水,春夏秋用冷水和面,揉好後放在面案上,撒上麵粉,麵杖擀成兩三公分厚的薄片,切成半公分大小的劑頭,再撒一次麵粉,滾均勻。



我頭上沒犄角,身後卻有尾巴。

我是一隻小咪咪,小咪咪!

哈哈哈。這是一首屬於貓星人的歌。

有沒有不由自主的哼出來?



貓耳朵是山西晉中、晉北等地的傳統風味麵食,俗稱「碾疙瘩」、「碾飥飥」等。

貓耳朵與北魏《齊民要術》中的「餺飥」形似。形如貓耳,小巧、筋滑,是大眾喜愛的麵食。



相傳貓耳朵與十全老人乾隆關係密切。

清乾隆皇帝沒事下江南時,一次乘一葉小舟賞西湖。游得正高興時,天空忽然下起了小雨,眾人連忙進入船中避雨。雨越下越大,一直不見停。幾個小時候,乾隆皇帝餓得要命,忍不住問老漁翁要吃的。老漁翁說船上有面但沒有擀麵杖,做不成麵條。

此時,老漁翁的小孫女抱著一隻小花貓走來說:「沒有擀麵杖,我來用手捻。」於是小姑娘動手將面捻成狀似小花貓的耳朵狀。形狀怪異的麵條下鍋煮熟後,澆上魚蝦滷汁。乾隆趕忙問小姑娘這叫什麼,小姑娘說是貓耳朵。乾隆非常喜歡吃,回京後即召小姑娘進宮為其做「貓耳朵」。自此,「貓耳朵」便成了一道名點 。

小姑娘長大嫁人後,為維持生計,便擺攤賣面。一日,想起昔日奇遇,便掛上「御駕親嘗貓耳朵」的牌子,以此吸引眾多顧客慕名而來。



貓耳朵的製作方法:

精粉一斤,水五兩。

麵粉倒進盆里,冬季用溫水,春夏秋用冷水和面,揉好後放在面案上,撒上麵粉,麵杖擀成兩三公分厚的薄片,切成半公分大小的劑頭,再撒一次麵粉,滾均勻。

兩手拇指相對按住面塊,一下一下往前推,推成形如貓耳朵狀即妥。

鍋開時抖去麵粉下到鍋里煮熟撈起,澆上各種葷索打滷等澆頭,調以山西老陳醋,味香形美,可飽享口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