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從四德、從一而終:從《孔雀東南飛》入手,看漢代的婚姻制度

絕世風華夢 發佈 2020-01-03T10:26:29+00:00

古往今來,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都是被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存在,人們為他們的美好愛情,而喜悅,為他們悽美的愛情而悲傷,但與之和那些美好的愛情相比,反而是悽美的愛情,才會被人們深深的刻在心裡。白居易曾道:「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古往今來,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都是被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存在,人們為他們的美好愛情,而喜悅,為他們悽美的愛情而悲傷,但與之和那些美好的愛情相比,反而是悽美的愛情,才會被人們深深的刻在心裡。

白居易曾道:「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可見愛而不得的悲痛,而如今,我就拿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下產生的愛情悲劇來舉例子,漢代的《孔雀東南飛》,相信大家都知道,它的愛情故事,就算是在我們當代人看來,也是非常讓人悲嘆和震驚的;所以,讓我們翻開歷史的畫卷,看看這個悽美愛情發生的始末,和漢代婚姻制度對其產生的影響

一、 《孔雀東南飛》的愛情始末

《孔雀東南飛》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也是樂府詩發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它與北朝的《木蘭詩》被稱作為「樂府雙璧」。《孔雀東南飛》取材於東漢獻帝年間發生在廬江郡的一樁婚姻悲劇。而題目中的孔雀,就是來代指焦仲卿、劉蘭芝這對主人公。《孔雀東南飛》這首詩是根據漢代末年發生在安徽省潛山縣一帶的真實故事創作而成,詩中說道:「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沒水而死。卿聞之,亦自縊於庭樹。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這首詩大體上的意思是,夫妻二人在受到封建禮教,母親逼迫,兄長逼迫的情況下,被迫分離,最後只能通過自殺,來見證兩人對彼此愛情的忠貞的故事。其實表面上看是由於焦母和兄長逼迫所造成的結果,實際上是由封建婚姻法律制度的罪惡本質所造成的這個悲劇的發生,同時它也間接控訴了當時社會女子地位的低下,封建思想對女性們的禁錮,封建禮教對女性們的殘酷無情。

二、漢代婚姻制度對其產生的影響

1.「男尊女卑」的婚姻現狀

從母系社會以後,女子的地位逐漸下降,直至演變成男尊女卑的社會現狀,這也就間接的導致了女子在婚姻中和男子的不平等地位;而這種現狀,等到了漢代就更為嚴重,對女子的態度也就更加的苛刻。在漢武帝時期,統治者採納董仲舒的意見,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這使得漢代對女子的約束更加的具體化。

在漢代出現了中國第一本關於婦女的專史即《列女傳》。該書從制度和規範上進一步確定了女性在婚姻家庭中卑微的地位。慢慢的,出現了越來越多對女子德行規範的書,就拿其中的《禮記·內則》來講,書中寫到,女子的教育要從10歲開始,並且規定女子在十歲以後就不能出門了,必須要待在深閨中努力學習,而所學的內容包含:「執麻,治絲蠶,織紝組訓,學女事,以共衣服;觀於祭祀,拿酒漿,籩豆菹醢,禮相助奠。」可見漢代女子人權地位之低

而《孔雀東南飛》里的劉蘭芝在結婚前也受到如此教育,並且由於其母對其的嚴苛,她學的要更加具體、瑣碎。她「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而即使如此聰慧,賢良的女子,卻只因婆婆的一句話,遭到嫌棄而被休棄。可見漢代對女子在婚姻中的地位的不公待遇;而其丈夫,就算在面對什麼錯誤也沒犯的妻子,也因受到傳統儒學思想的影響,把孝排在第一位,就只能遵從母命,委屈自己的妻子,將她休棄,遣送回家,他並沒有考慮到其產生的後果對一個女子是多麼大的傷害,可見在漢代那個封建社會,女子在婚姻中話語權之低微,和所受待遇之不公 。

2.「三從四德」對人性的束縛

《孔雀東南飛》中兩人婚後悲劇的發生,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漢代婚姻制度的影響;在漢代,女方在整個婚姻家庭中處於被動的地位,在婚前,女方要學習社會禮儀的規範,並且要熟讀《女戒》,尤其是其中的「三從四德」。說起它,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在我們當代拍攝的古裝電視劇中,被多次的提到。

它的意思即三從:「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正是因為漢代的女性從小就受到這種觀念的影響,才致使她們在今後的婚姻生活中,即使受到委屈,毆打,不公,也不會主動的違抗自己的夫家。就如《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在被婆婆逼迫被休棄時,仍然「上堂拜阿母」,由此可見,女性在婚姻家庭中長期受到的漠視。

而在漢代的男方,在婚前,受到的教育都是男尊女卑的觀念,在他們的觀念中,妻子在婚姻中應該對他們絕對的順從,並且當妻子做錯事情時,自己可以隨意的休棄,在自己有喜愛的女子時,可以不用考慮妻子的感受,隨意的納妾,而這就是漢代男方對待婚姻的態度。並且在婚姻中,如果男方死去,則妻子必須守喪三年,而如果女方死去,男子則不用避諱,就可以在女方死後的幾天內就可以娶妻。這就是漢代婚姻制度帶給女子和男子之間不公的保障。

雖然在漢代女子在婚姻中現有的地位很低,但是也是可以改嫁的,而之所以在漢代那個時期,不限制女子改嫁,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於不浪費資源這一目的,畢竟漢代並不像我們當代那麼富裕。而女子的改嫁主要分為兩種情況:第一,丈夫去世後,女子為丈夫守喪三年便可改嫁;第二,女子被休離後,此時便沒有時間限制,可以隨意改嫁。正如《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在被休離後,「還家十餘日,縣令遣媒來」,其時間之短,可見當時再嫁是十分普遍的現象。但聯想漢代婚姻制度中那對女子少的可憐的保障條款,也是充滿了目的性,那些條款也是間接的去維護男子的利益,可見漢代女子在婚姻中所受到的不公待遇。

三、漢代婚姻制度的意義和影響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益處

漢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史上的一個比較繁盛的時代,也是中國古代婚姻制度發展的奠基時代;漢代的婚姻制度在發展的過程中通過和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的不斷融合,是其在承襲前代的婚姻制度的基礎上,發展的更加完善,並且對其中結婚、離婚雙方所受到的利益牽扯,有了更加細緻的劃分,諸如其中的「七出三不去」「六禮」,使得男女在婚姻中有了可以遵從的規則,同時也維護了夫妻雙方家庭的利益。

並且漢代婚姻制度的不斷完善,對當時社會的穩定,國家的發展,政權的鞏固都啟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制度中的對改嫁,改娶的規定,使得讓更多的家庭的結合變成了可能,從而促進了人口的增加,勞動力的充足,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原動力,這也間接的促進了整個國家經濟的繁榮發展。其次漢代的婚姻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是賦予了家族之中的家長絕對權力,從而給家族之間為了利益的聯合而聯姻提供了機會,這不僅可以用來鞏固皇室的政權,還可以穩定朝臣之間、商場和官場之間的關係,為社會的穩定,國家的穩定帶來了巨大的好處

2.「從一而終」思想的惡果

漢代的婚姻制度,帶來的影響,也產生了一定負面的作用,就拿其中的關於女子的貞潔來說,在漢代,皇帝為了獎勵那些在夫君死後,一直不改嫁人的女子,賜給她們思想上的貞婦的獎賞,這也是後世女子「貞潔牌坊」的前身。這時的後世很多女子,在遇到丈夫死亡時,都因受到世俗這種觀念的影響,而孤獨終老一生。並且在漢代的婚姻制度中,儒家思想占主流地位,使得婚姻制度中,大多是以「從一而終」的思想,這間接的約束了婦女婚姻自由選擇的權利,也束縛了人性,並給後世女子帶來了慘痛的代價。

四、結語:

在《孔雀東南飛》中,最後以劉蘭芝「舉身赴清池」和焦仲卿「自掛東南枝」的結局收場,這一悲劇的發生,何不映射是漢代婚姻的一面鏡子,通過對這一悲劇的描述,反映了漢代婚姻制度對當時夫妻產生的深惡痛疾的影響。而生活在當代這個平等自由社會的我們,要更加的珍惜當代的生活,而位於當代社會的女性們,也要更加的珍惜自己現在可以自由的選擇自己婚姻的權利,我們不必在受到古代的男尊女卑觀念的影響,我想,如果劉蘭芝和焦仲卿生活在我們當代社會,一定會「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參考文獻:

1.張冰洋 《孔雀東南飛》看漢代婚姻制度

2.劉倩倩 漢代婚姻禮法與婚姻實態研究

3.《女戒》

4.《木蘭詩》

5.《列女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