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小白須知:如何用原型體現你的專業度?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發佈 2020-01-05T13:05:07+00:00

筆者從整體上講了畫原型這件事的要點,以及如何通過畫原型體現出產品經理的專業性。記得面試產品時,面試官曾經提過一個問題:「你覺得身為產品經理,你的專業性是如何體現的?」如果只是會畫畫原型,寫寫文檔,那麼你一年和十年的產品經驗,其實沒什麼區別。

筆者從整體上講了畫原型這件事的要點,以及如何通過畫原型體現出產品經理的專業性。

記得面試產品時,面試官曾經提過一個問題:「你覺得身為產品經理,你的專業性是如何體現的?

如果只是會畫畫原型,寫寫文檔,那麼你一年和十年的產品經驗,其實沒什麼區別。

後來在工作中,也會經常想起這個問題,會反思「身為產品經理,我該如何體現我的專業性?」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收穫感悟,以後再說。

今天主要是針對產品入門的新人,比如0-1年的產品經理。解決如何儘可能完善地畫原型問題,不至於因為疏漏太多被頻繁Diss。如果你正好有這個困惑,OK,看這一篇就足夠了。

一、比畫原型更重要的,是在畫之前想清楚要做什麼

很多小白剛入門的時候,包括我自己,會特別注重體驗,特別是一些細節交互、頁面展示,覺得一個好的產品應該是外在完美無瑕,內在賞心悅目。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大機率是這個階段的產品經理,除了外在體驗層,其他的也說不出點什麼,比如業務流程、底層邏輯、商業模式這些高大上的內容。

有一個建議,可以幫助小白稍微進階一步:就是要有意識地讓自己變成以目標為導向的產品經理。

不論是負責一個功能模塊還是負責一個整體項目,你的每一步行動一定是有很明確清晰的目標驅動,而不是我覺得應該怎麼樣,我認為這樣會更好。

以目標為導向,會讓你從細節中抽離出來,更關注整個流程的關鍵節點,有助於把精力花在關鍵節點上。宏觀角度看問題的產品經理一定比微觀角度看的成長更快一些。

再說畫原型,不用在意是畫上草稿紙還是使用Axure/Sketch/墨刀,找一個你認為順手的就OK,絕沒必要太過於重視。工具的目的是為了讓你提升使用效率,而不是深入的學會使用工具。

因此,在畫原型之前,你的腦子裡應該很清晰的知道你要畫什麼,你每一個主頁面需要哪些元素,主流程是什麼樣的,原型只是將你的想法可視化。所以,產品經理的價值腦中想法是99%,原型呈現是1%。下面我們直接進入畫原型階段。

二、畫原型的步驟及檢查清單

講這部分內容之前,有兩個想法,產品經理應該早點知曉:

  1. 即便是最牛逼的產品經理,也無法輸出滴水不漏的原型。所以,原型在輸出時,有所遺漏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了,要接納它,沒必要因為這個而否定自己。這個很重要。
  2. 最終影響一個產品/功能成敗的,是你是否打中用戶的那個點,是否解決了用戶某個問題。所以,多花精力在主流程的關鍵節點上。只要主流程不頻繁發生變更,那剩下的就是些細枝末節的完善。

所以,畫原型,第一步把主流程捋順畫出來,剩下的就是查漏補缺,達到相對完美狀態的原型,是專業性體現的第一步。

主流程就不多說了,如果產品小白主流程有問題,那說明基本的業務能力不過關,不是這裡可以解惑的。接下來我就重點介紹下從哪幾個方面查漏補缺。

1. 頁面所有元素,都一一列舉,有明確的規則和說明

這是產品設計輸出文檔時,養成的習慣。一一列舉,可以最大化防止漏掉細節內容。特別是對於產品小白,可以用這樣的方式開始你的工作之旅。

2. 考慮文本最多展示幾行、最大字數極限、超過極限該如何處理

即便是信息化的今天,文字仍然是最核心的呈現內容。因此,只要是文字,就需要考慮文字的行數/字數/極限值處理,如果能形成約定俗成的規範當然更好了。否則測試在這些小問題上追著你不放,就很尷尬了。

3. 頁面的每一個元素都要想清楚是否支持動態可配置

考慮到以後的擴展性,每一個功能區域是否動態控制顯隱,元素內容是否可靈活配置,文案是否支持動態修改。這些都是在產品設計時需要考慮的。

當然,一般情況下,大家約定俗成的是不可動態配置,因此,需要動態配置的時候,一定要明確標出來。否則做到最後想改動,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4. 考慮可觸發區的狀態:業務場景不同,狀態也會不同

主流程一定是正常狀態,但是業務場景不同,狀態也不同。比如最基本的可觸發、不可觸發,還有隨著業務進程不同,展示不同的業務狀態,這個要想全,作為對主流程的信息補充。

  • 業務狀態:行為發生前/行為發生中/行為發生後
  • 數據狀態:有數據、無數據
  • 時間狀態:未開始/進行中/過期下線

5. 考慮設備、版本、平台三個系統級別的影響

設備:是否要兼容平板電腦、小屏手機,是否存在橫豎屏切換。基本就這兩個關鍵點。

版本:這個很重要,因為很多產品小白很容易忽略。在設計的產品是否要兼容老版本用戶,如果無法兼容,是否會影響老版本用戶的使用。如果需要兼容,當下的設計是否能支持到,是否有強制升級的必要。特別是在做原有功能優化重構的時候,這個問題更需要慎重考慮。

平台:這個考慮多見於H5開發。因為需要用一套代碼適用於多個平台,要考慮H5與APP的平台差異性。比如返回方式、分享觸發,以及體驗的流暢性。

6. 是否有必要新手引導,換一個視角審視功能

對於新用戶,是否有必要做引導說明,從而達到了解新功能、快速上手的目的。

7. 讓人頭疼的網絡問題,也是必須考慮因素之一

考慮到網絡慢、網絡加載中、加載超時、中斷、重新加載、4G與WIFI切換等等一系列情況下出現的場景並設計出合適的解決方案。當然,這個在做過一兩次後,一般可以形成一套約定俗成的網絡處理方式。像這種全局頁面都涉及的規則,單獨拎出來會更清晰。

8. 登錄狀態與用戶角色

考慮到業務是否有必要區分登錄用戶與遊客用戶,在何時觸發登錄。業務的用戶角色是否存在多樣性/階級性。多樣性指平等維度下,不同的角色。比如護士、醫生。階級性,比如普通用戶、VIP用戶等。

9. 反饋提醒機制是否完善

比如常見的toast反饋提示、二次確認機制等。這個就不贅述了。

10. 是否過度設計,每一個元素是否為必須元素

從用戶視角看整體功能,是否頁面每一個元素都為必須元素,是否存在為了設計而設計的嫌疑,是否真正做到了MVP,是否可以讓整體功能更加極簡。

基本上做到上述金十條,你被Diss的機率能降低很多很多,接下來是畫完原型之後,會有很多的後遺症。因為,畫原型只是第一步,如何讓你的原型被更多相關人員所熟悉認可,並且能夠按照原型輸出你預期的產品效果,才是最關鍵的一環。

三、畫完原型的後遺症,最佳解決方案

需求交付後,就到了產品最常見的一個環節——改需求。

改需求無須避諱,原因很多——或是業務調整,或是自己的疏忽大意,或是大boss的突發奇想,太多了,所以很正常。

而且,你細品,其實產品被Diss,不能說80%,起碼有50%不是因為改需求本身,而是因為改需求的同步或者處理方式。

好吧,這個數據也是拍腦袋定的,關鍵是如何解決這些後遺症。

以下是幾點很實用的建議,源自本人總結的血淚教訓:

1. 改動任何一個地方,一定要著眼於全局,充分考慮這個地方對全局帶來的影響

這個很重要,特別是需求評審-交底之後,只要有改動,第一時間一定是先考慮影響面。甚至有些影響,需要核心研發人員參與評估。

2. 涉及到後端控制台設計,一定要先和控制台的使用者(大多數是運營人員)溝通,畢竟能直接接觸到服務用戶

這個可能沒有太多的借鑑意義,但是,如果能一步到位,做出運營人員操作流暢的內部配置控制台,本身有助於產品工作效率的提升。

3. 產品沒有標準答案,但是也絕不能模稜兩可

畫完原型後一定有很多不確定的地方,一定要提前確定好——可以從目標導向去考慮,也可以參考競品。實在不行可以找同事商量,上司敲定。

但是,切忌模稜兩可,沒有明確的結論。

把結論交給研發、測試去猜、去盲目做,是產品最愚蠢的決定。

產品,是要給用戶確定性的。

這個很重要,這裡面的用戶就包括了和你合作的UI、研發、測試,也是衡量一個人是否靠譜很關鍵的一個因素。

4. 改動同步給每一個人,是原型輸出後優先級最高的事情

當完成需求交底後,就意味著你的原型進入執行階段。

當執行階段有改動,比改動本身更重要的是如何同步,否則後期的撕逼無窮無盡,你也會被印上不專業的標籤。

而同步的方式,至少要做到當時忘記之後仍可追溯,因此寫在原型里/寫在說明里/發到群里@相關人員。

放心吧,一定會有人沒看到而遺漏。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郵件同步相關人員並在群里提醒。大家因為改動未同步帶來的情緒要比改動本身大很多很多。所以,不需要懼怕被貼上頻繁改動需求的標籤,而是第一步先確保把同步工作做好。

如果改動影響較小,那當然OK,同步後皆大歡喜。如果改動了主流程相關,一定要及時與研發交涉,以便提前得出對排期的影響。這個對整體進度把控很重要。

5. 產品經理要帶些鋒芒,學會否定別人的想法

在這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橫行的時代,如果你按照上述步驟做了自己該做的原型方面的工作,仍然有人各種不滿和抱怨,甚至對你的原型內容提出質疑。

不要怕,產品是質疑成本最低的工作。吐槽質疑再正常不過,如果合理,虛心接納。如果不合理,直接否定。這個職業,本身要帶些鋒芒。

END

好了,這篇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回顧產品經理之路,恐怕大多數人花最多精力的就是畫原型和跟疊代了。因此,如果是小白,可以讀讀,提升自己的基本功,不斷成長。如果不是,也可以讀讀,對照自己的日常工作,提升下專業度。

希望這邊文章能通過我被Diss的教訓,幫大家儘可能減少被Diss的次數。

新年快樂!

本文由 @御風而行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