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大學生在賺另一半大學生的錢

半佛仙人本仙人 發佈 2021-09-25T17:37:49+00:00

中秋剛過,一時不知道該祝福什麼,乾脆給大家拜個早年吧。這很好理解,當文化背景相似的時候,消費能力差不多的人,他們就成了所謂的目標用戶,市場也很喜歡對他們進行用戶畫像,從而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運用不同的策略,精準分析,精準滲透。


1


中秋剛過,一時不知道該祝福什麼,乾脆給大家拜個早年吧。


早年拜過了,我們來講講青年的事情。


我之前寫過很多消費邏輯,分析過很多商業模型,大部分人都會因為社會的文化和自身消費能力,做出類似的選擇和決定。


這很好理解,當文化背景相似的時候,消費能力差不多的人,他們就成了所謂的目標用戶,市場也很喜歡對他們進行用戶畫像,從而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運用不同的策略,精準分析,精準滲透。


但是有這麼一類人,他們的消費模式總是會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總是不按常理出牌,那就是大學生群體。


我經常說自己喜歡逛閒魚,原因無他,閒魚就像個吉普賽市場,小時候想買卻不捨得買的遊戲機、心儀已久卻一直找不到的正版四驅車、甚至還有賣家不知道吃了多少包幹脆面才湊齊的水滸英雄卡,都可以在上面買到。


每逛一次,就覺得自己穿越了一次,別人是抓住了青春的尾巴,我是抓住了青春的闌尾。


回憶帶著點痛。


但是大學生不太一樣,他們本身就是青春的,根本不需要抓尾巴。


我是逛,他們是真消費。


尤其我發現現在大學生在網上看到什麼好玩的帶貨視頻,或者是被安利種草了什麼商品,直接就是打開了閒魚,看看有沒有正在轉手的閒置,如果實在沒有找到,那就忍一忍,等誰忍不住賣了,他們才進場抄底。


這就跟我們小時候每天去百貨商場看運動鞋降沒降價是一個道理,不同的只是當時的我們還沒等到最後,鞋就下架了。而現在的大學生卻總能在閒魚蹲到自己的心頭好。


閒魚已經成為了很多大學生購物的必選平台。


我覺得這個問題不能單純的從大學生消費能力低只能買閒置這個角度來理解。


的確,消費能力有限在購買商品時會更謹慎,但是這種謹慎是出於一種預期——如果喜歡的東西實際效果高於預期,那麼大學生會反覆購買;但如果只能找個東西將就替代一下,那大學生就寧可不買,接著蹲。


然而,和過去相比,現在大學生的生活費是漲了很多的,我那時候800塊一個月就已經算是小富豪了,但是食堂飯菜的價格卻又基本沒變,所以年輕大學生的平均可支配資金肯定是比我讀大學的那個時候寬裕的。


和我們那個時候不同,我們之前都信奉一句「買新不買舊」。


別說是閒置,就算是同一品牌的手機出了新款,舊款都沒人買。


但隨著現在的大學生受教育程度逐漸變高,接受信息的渠道也是越來越多,越來越懂現在「割韭菜」的套路。


你可以把大學生當韭菜套路,但大學生沒那麼菜,不會輕易去當韭菜盒子。


他們明顯是識破了這個套路,比如說電子產品,隨著性能的爆炸式提升,摩爾都被按在地上摩擦後,現在怎麼看都是算力過剩的,新款和閒置的電子產品性能差別肉眼不見,但是價格的差距是真的肉疼。


而參與流通的年輕人素質也是越來越高,市面上流通的閒置質量也都非常不錯,值得購買。


綜上,買賣雙方自發組合成了一個流通的閉環。


形成了一種新的商業循環。


2


這種商業循環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大學生的購買渠道變了,C2C的流通模式和往日裡我們的認知不再相同,變成了現在大學生們特有的消費模式。


其實很好理解,對於大學生的賣家來說,很多小物件是自己收到或抽獎得來的禮物,可能是一次都沒用過的全新商品,這種東西留在自己手裡也是浪費,不如賣掉或者分享抽獎出去,沒準還能和賣自行車的小哥一樣找個女朋友回來。


退一步講,商品的流通也帶來了鈔票的流動,翻譯成最實在的一句話,這能變現。


對於大學生的買家來說,既能省錢又能解饞,下單就是立減,買到就是打折,沒準還能撿個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現在很多電商平台客服都改成人工智慧了,而在這裡還能碰到智能人工,就連砍價的過程都是一種交流,在賽博朋克越來越接近的時代里,這種帶著點人間煙火氣息的交流實在難得可貴。


所以說,只要有靠譜的賣家和買家,年輕大學生很願意讓手裡的商品進入市場並快速流通出售或分享,並且能接受購買他人的閒置物品,買方清空購物車省錢,賣方清空宿舍省地方,最關鍵的是在相對信任的前提下,雙方能省心!


這是啥,翻譯成更實在的一句話,這是共贏。


這種現象雖然在中國剛剛興起沒多久,但在一些其他國家,比如歐美日韓都有了非常完善的C2C交易市場,也非常受學生群體的歡迎。


我每次去國外都會逛一逛中古店,給牛老師帶點褪色的雜誌,中和一下他的粉色平衡車。


如今中國的大學生終於也走到了這階段。


正是因為發現了大學生的這個獨特需求,為了方便學生們閒置物品的快速流通,閒魚為大學生們搭建了「閒魚校園圈」,聽起來像是「遼寧鮁魚圈」的姊妹圈。


它區別於一般的C2C交易平台。


第一,這是一個學生含量100%的平台,要加入這個圈子必須經過學生身份的驗證,非常嚴格,而且每365天還會重新驗證一次,和在12306買學生票一樣嚴格。


這種審核雖然繁瑣,但實際上是個非常保險的「繁瑣」,只要通過審核,就會讓信任的門檻一口氣降到最低,最起碼你知道能進這個圈子和你交易的人一定是個學生。


第二,就是更快更方便,相比次日達、當日達,如果你在「閒魚校園圈」碰到的是同校的師兄弟姐妹,那就變成了馬上達,沒準是對門達都不一定。


想像一下,這就從一場交易變成了校園開盲盒,雙方都會有點期待對方的模樣不是麼?


誰又能想像到粉色平衡車的背後是牛老師,而牛老師的背後又是我呢?


第三,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人-物-場-人」的循環結果,也帶來了新的社交模式。


在這個獨立的小圈子中,大學生們對彼此的身份相互信任,而信任就會產生交易,交易就會產生流通,也會產生交流,而這種交流會產生更多的化學反應,在這裡可以交到同好,那社區的黏性就會在這種交流中一點一點的建立了起來。


與其說這是大學的吉普賽市場,還不如說這是大學生的吉普賽校內網,除了交易流通,還有社交。


3


這讓我想起來多年前,讀大學的時候買了一個學長留下的自行車,他深情地拍了拍自行車座和我說這裡坐過他的初戀。


我不信,但還是坐上去騎了一圈。


下車後我看著他深情款款望著我,我似乎明白了什麼。


但他還是收了我的錢,哼,男人都是騙子。


而如今「閒魚校園圈」帶來的社交關係不僅僅是同校同學,更是將範圍擴大到了全國。


最近我就聽到了這樣一個故事,大概意思就是有個大學男生和前女友分手了,買給前女友的自行車還沒等送出去就被退回來,因為是粉紅色,如果是牛老師可能就留下自己騎了,可惜這個人不是牛老師,他沒那麼牛,只好在閒魚上把這輛全新的粉色自行車給賣掉。


買家是個女孩,兩人聊了很久關於這個車的細節問題,女孩說我有點高,這個車會不會太矮。


男孩說應該不會,我一米八二,騎這個車也還湊合,並不會覺得難受。


果然,超過一米八的男生,一定會在談話中說出自己的身高。


女孩說你一米八二?那你有女朋友麼?


於是這就從一個賣車的故事變成了一個相親的故事。


想像一下,如果當年春晚趙本山是和范偉一起把自行車賣給高秀敏,或許我們看的就是另一個小品了。


小哥和姑娘還是同城,男孩騎著空車去賣,載著個姑娘回來。


滿載而歸。


這個故事的最後,小哥處理掉了粉色的自行車,換了個女朋友回來。


女孩一分錢沒花,白得到一輛自行車,和一個腿勁挺大的男朋友。


而我吃了一嘴的寵物罐頭,也就是狗糧。


其實我看一半就吃撐了,但我還是堅持看完了。


這尼瑪該死啊,又騙我去買自行車,我一回頭,牛老師已經踩著他的粉紅色平衡車沖了出去。


很多時候我們在流通閒置的過程中並不是單純的購買了某件商品,而是一個故事,一段青春,一段回憶,或者..


一碗狗糧。


4


其實我覺得我們的社會應該對年輕人好一點,尤其是對還沒有正式進入社會的大學生們好一點。


大學生們只是在法律意義上成年了,但學校實際上還是有別於社會很多的。所謂的自由也只是相對高中來講的相對自由,但與外面的世界相比,他們還是生活在慣性里,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裡,更多像是高中生活的延續。


這樣的一群大學生其實渴望著接觸社會,卻又恐懼著未知的社會,所以他們看似成熟、看似理智,實際上充滿了迷茫,其實是因為無助才用這樣的方式保護自己。


畢竟這是一個將年輕人當韭菜的社會,處處想著收割年輕人的時代里,年輕人選擇購買閒置,選擇自行流通商品,或許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種主觀原因,種種客觀的社會環境也是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之一。所以年輕人用這樣那樣的方式對抗鐮刀,畢竟..誰都不想當韭菜。


閒魚做了「校園圈」,搭建這樣一個專屬於學生的平台,並不是為了鼓勵學生消費,而是為了給那些想要分享、流通、社交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場所,給這些渴望彼此接觸,彼此了解的學生們一個途徑,而不是教他們應該如何生活。


這樣的話,即使是沒有離開校園,經濟尚未獨立的年輕人,也可以不那麼費勁地發展興趣與愛好、追求美好的回憶。即使將來有一天離開了校園,光陰荏苒,青春不再,彼時「校園圈」留下的也有一件件曾經的心水與一段段奇妙的緣分。


所以閒魚作為平台不過是提供了一種選擇,重要的是在平台上的你我他,通過一件件物品的流通,完成了一次次青春的聯繫,最後留下一場場美好的瞬間。


即使將來離開了校園,退出「校園圈」,但是在「校園圈「內養成的習慣不會變,流通的寶貝不會變,結識的同好也不會變。


這種信任和便利帶來的慣性會讓這些優質用戶繼續留在閒魚的生態圈內,而用戶本身的素質決定了閒魚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生態圈,當良幣驅逐劣幣,最終帶來的,是整個閒魚生態的新升級。


一個個閒置物品,背後有無數的悲歡離合。


他們在閒魚交流、交易,背後是人生的重合。


恰如生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