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過年不回家!民工兄弟寧願在寒風的街頭「坐睡」

亞洲視界 發佈 2020-01-24T18:35:21+00:00

今天就是大年三十了,一大早,勞務市場依然人群涌動,民工兄弟們似乎並沒有減少,依然凌晨4點左右從四面八方匯集到一起,等待用工的人。一見有車輛停下,大家呼啦一下圍攏過來,熱情地七嘴八舌地問價、砍價,雙向選擇,直到用工方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人,大家才說著笑著散開……

面對這個全家保潔的活,民工老李笑呵呵地接了下來,工錢還是年前最低價,別人都在三十這天要3倍的價,他卻還是100平米的房子200元,並沒有翻倍。看他開開心心地接了活,老夥計們都不太高興,一是覺得老李太逞能了,工錢竟然不漲,再就是覺得老李這麼壓價,大家本來想借過年的這個時機小賺,卻忽然覺得沒法幹了。

跟往年不同,今年回老家過年的民工兄弟不多,大部分選擇留下繼續打工。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冠狀病毒肺炎這個事,更多的還是他們的難言之隱。最切實際的原因依然是返鄉路漫漫,車票難買,路程艱苦,尤其是孩子尚且年幼的民工兄弟,不忍心帶著「小候鳥」在返鄉大軍里奔波,就提前回老家,提早回來,這樣既可以避開高峰,又能省去高價買牛票的開支。

還有個特別重要的原因,是春節用工荒讓民工兄弟的經濟意識更強了。春節期間,很多用工的地方都是加倍工資,短短几天的工資就相當於干1個月的薪水,所以,很多民工兄弟早早地計劃好,提前返鄉探親,選擇春節留下打工。圖為家在萊蕪的民工小劉,一上午接了3個活,賺了1200,臨近中午了,他依然堅持在路邊攬活。

家在王寨的民工哥老王說,他在這個勞務市場打工塊10年了,只有2次回去過年,春節前後,他能賺平時2個月的工資,這些錢,他會用發紅包的方式,給在外地上大學的兒子和親友,這樣不僅能多賺些紅包費,還能避免過年的各種應酬,尤其是酒席的份子錢,減少很多不必要的花費。

大寒過後的這幾天,氣溫迴轉,甚至有了春風的感覺。從早晨4點開始接活,到中午12點,民工兄弟有的扛不住累,就這樣坐著睡著了,在寒風料峭的街頭,在這個異鄉的城市。29歲的小石哥說,他的老家在高青,已經3年「不敢」回家過年了,因為他到現在還沒有女朋友,再加上車、房等彩禮問題,他難以面對老家親朋好友的追問,不願意也不敢回家,甚至有了不結婚的念頭。

家在沂源的徐大哥42歲了,他說春節回家首先要有錢,如果口袋裡沒錢,那還是理智一點,選擇留守打工城市,因為現在的生活成本很高,口袋裡沒錢,給小輩紅包都掏不起,那太沒面子了,錢賺不夠,也沒法回家交代,就算回家了,也沒臉見人,弄不好會被親朋好友指脊梁骨,說風涼話呢!

這位穿藍色上衣的陳老哥,家在河北,他已經10多年沒回老家了,因為,他的老家整個村幾乎家家都是空房子,只有少數人家還有老人和孩子,大部分村民都在外面務工,他的老伴早早離世,兒子也在北京打工,春節值班回不了家,陳老哥說:「回家也沒多大意思,只是看看老房子,漸漸地就不想回去了。」

董師傅的家在住在高青的木里鎮,距張店有170里,他改造了家裡的電動摩托車,讓媳婦披上棉被,跟著到淄博這邊打工。55歲的他,平時在村工廠干車工,媳婦干鑽工,每年春節前,他們夫妻倆就兼職乾擦玻璃的活計,從陰曆11月25到大年30,夫妻倆都一直在小區里走街串戶。董師傅幹活利索,收費也不高,訂單早早排滿到30的下午,都是往年的老客戶。

董師傅的家境在高青算是中產階級,兒子大學畢業後在青島開裝飾公司,他們倆夫妻有工資,沒負擔,日子過得很滋潤。可是,到了該享福的年紀怎麼這麼奔波辛苦呢?董師傅的媳婦說,趁著還能幹就多賺點,將來不能幹了,沒有經濟來源,再沒有養老錢就麻煩了,不能給兒子添麻煩……

室外溫度低,董師傅就在清潔液里倒了點玻璃水,防止結冰。他說,今年接的訂單特別多,從天不亮開始一直干到天黑,中午好歹吃點乾糧就積蓄幹活,最多的1天幹了7家呢!董師傅說,無論僱主要求高不高,他都有自己的標準,必須清掃到「看去無窗」的效果。他的付出和一絲不苟的認真負責,贏得了每家用戶的尊重和信任,有的用戶跟董師傅成了好友,有了長年的「約定」。

像董師傅這樣的民工夫妻還有許多許多。生活在這個城市的角落,他們是這個城市的脊樑,每天疲憊地在城市的縫隙里求生,在謀生路上奔波,沒有休息日,沒有節假日,更沒有五險一金,凡是頭疼腦熱的小病都有個絕招是「抗一抗」,如果,有人問他們幸福是什麼,他們馬上會說,幸福就是每天能接30個活!馬上是鼠年了,您會為這些最美的城市勞動者點讚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