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紅整理三僚風水文化的典型範例之廖文政勘定顯陵

易學名家張永紅 發佈 2020-01-02T07:24:43+00:00

張永紅整理三僚風水文化的典型範例之廖文政堪定顯陵三僚風水師廖文政入朝國師是很偶然的。8人中誰能成為國師呢,夏尚書想出了一個最直接的辦法———考試。

張永紅整理三僚風水文化的典型範例之廖文政堪定顯陵

三僚風水師廖文政入朝國師是很偶然的。明代嘉靖十五年(1536)三月廿六日,嘉靖皇帝巡視了昌平的天壽山(今十三陵所在地)後,下詔禮部說:「朕觀天壽山五建陵矣,若又拘此山,恐非所以為萬世之計。卿宣訪求精通地理之人,於畿近地或與天壽山相近之處,博選吉壤,以備後用。欽此欽遵。」禮部尚書夏言奉旨,遣使各州訪求精通地理的人才,幾經篩選,最後選入朝廷的堪輿大師共8名。8人中誰能成為國師呢,夏尚書想出了一個最直接的辦法———考試。

考試方法用的是從進士中選狀元用的「殿試」,考題是:「蓋穴有三吉,葬有六凶,有山五不葬者,何曰吉?何曰凶?辨之果皆合於理而不足憑乎?抑多居其畜會貴之。望而不信地理之家書多,必本注大要,試悉言之,以觀汝術。」廖文政參加了這場考試,其試卷內容如下:

贛州府興國縣衣錦六十三都廖文政,年四十四歲。破題曰:夫穴有三吉,葬有六凶,天光下臨者乃日月星辰也。天光一照,此地加豪,藏神合朔,神迎鬼避,一吉也;現陰陽沖和,五土四備,二吉也;目力之巧,功力之具,趨合避缺,增高益下,三吉也。蓋六凶,陽基錯為一凶,歲時不乘為二的,為小圖大為三凶,憑福恃勢為四凶,潛上福下為五凶,變應為怪為六凶。經云:「穴吉葬凶與棄屍同「。

夫山有五不葬者,乃童、斷、石、過、獨也,童山乃草木不生,土脈粘槁,無法生中和之氣,純陽之地也,故不葬也;斷山,無接續之山,生氣隔越;石山,嵯峨剛硬,無氣之處;過山,乃性情不止,挽之不住,迢迢而去;獨山,四圍不顧,八風搖動,故不葬也。經曰:「童、斷、石、過、獨,生新凶而消己福。」

夫地理者,若伏若連,其原自天,如懷萬寶而燕息,若具萬善而結齊,龍穴有情,陰陽相配,藏風聚氣,脈近水界,四山拱顧,朝案端明,此乃風水之全美也。

地理之妙,陰陽所鍾,玄機玉衛,七政齊耀,天機之璀燦,金涵寶照,炫天機地,軸之玲瓏,三台應金馬,玉堂之香,六甲出瓊樓寶,蓋殿之龍胎伏。有三十六傳,高齊雲而低近水,劫煞一十二路,居后座而應前宮,原天溝分弧,角度縱峽,出崩洪勢,看體勢證應之若何。次察貴財鬼劫之殊異,雖有大小橫斜之落,恐虛輕倡雜之偽,若能明此交媾之情,方識陰陽融結之義。蓋三陽從地聚而升,三陽白天生降是以有陽。噓陰吸之

道,究陰靜陽動之理,陽以陰為性,陰以陽為體,故陽一噓,萬物生焉,陰一吸,萬物成之。陰強陽弱,弱就強而成物,陽柔陰剛,剛就柔而濟生。大抵氣脈弱者秀,而弱來弱者粗而浮,順脈短遲而正求迎。接送脈雄急而架折。安排生脈活動而生來死受,死脈漉蠢而棄死挨生。急脈露逼太浮,饒讓架粘而作緩脈。腦中而偏,斜正求迎,閉而收氣來沖耳。譬如無義小人之輩,從怕人論忠厚君子之流。外看急緩,內枕死生,名曰合腳臨頭,臨腦合腳,且穴按玄機。圖分妙訣,定二十四山倒影之落頭法,三十六穴情之指節明。格局之正,真認名字之區別。蓋粘倚撞吞吐,浮重挨並斜,插斬鉤截墜,架折鋪氈展席,微茫細認,交襟灰綿,草蛇沉隱,須看生死,若龜尾死鱉,背皆除氣,上生來仰,乘息俯成胎,只生氣裁剪,窟息氣皮珠,陽逆正求,突金硬塊,結包陰落架折。況夫氣有聚散斷續之別,脈有貫墜崩斬之非,作用必當饒減。可以究其精微分界限,立標準淺深自見,用倒杖定向座,真假皆知,老嫩同行,而可作雌雄相感。以為奇單雌單,雄雙無入首,宜須避矣。股明股暗認到頭,即結處枕之,信乎氣脈行乎地中。經曰:「氣乘風則散,界遇水則止。」牝安於穴,內方以安,外圓內應,以應左右透漏,而莫全其精血,內外包成,方能盡其性情。

蓋穴取有端者,單脈取實,曲脈取直,直脈取橫散脈取聚,聚脈取全、側氣聚斜,斜脈聚正,左來挨右、右來挨左、人路求架,折認急緩,從饒減龍虎如屏、無情者氣從腦散,來龍穴法,本自天然,砂水分明,合乎造水之嫌者,避坳尖直衝,破斜飛水,忌仰返牽潛,激割撞射、愛之如唱喏。顧主聽直,穴正砂水自然合卦,龍讓虎,虎讓龍,端停穴坐,不動入風,砂關水,水關砂,廣闊明堂而容萬馬,信乎表正,而影自隨,主坐天心眾拱位。

廖文政這篇文章被嘉靖皇帝欽點為第一名,即授欽天監署博士官職,一舉成為皇家御用堪輿師。即奉朝廷詔命,主持了十三陵中原有的長陵、獻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等七陵的維修工程。

嘉靖皇帝登基之後,令廖文政為自己在北京昌平的天壽山的陽翠嶺選定了壽宮,即十三陵的第8陵永陵,並打算將其父親的欞柩從湖廣安陸州(今湖北鍾祥市)遷入天壽山,與母親聖母章聖皇太后合葬,於是讓廖文政為其擇址。嘉靖十七年(1538)三月,廖文政給嘉靖皇帝父母的陵基選了三個陵址,供嘉靖選擇,都還是在天壽山一帶。第一個是金川嶺,癸山丁向,為上吉之地:二是西井左一山,乾山巽向,為次吉之地:三是懿山,也是乾山巽向,也是次吉之地。嘉靖皇帝後選了懿山之地,更名為大裕山,即為顯陵。嘉靖十八年(1539)二月十六日,廖文政隨嘉靖南巡迴到鍾祥縣的純德山,廖文政認為純德山乃真龍脈,不宜動遷,於是說服嘉靖帝將母親的靈柩運回鍾祥與父合葬。依舊定名為顯陵,由廖文政點穴,定艮山坤向。

明顯陵鍾祥市城東北5公里的純德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恭睿獻皇帝朱佑沅、母親章聖皇太后蔣氏的合葬墓。始建於明正德十四年(1519),迄於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歷時40年建成。顯陵圍陵面積183.15公頃,整個陵園雙城封建,外羅城周長3600米,紅牆黃瓦,金碧輝煌,蜿蜒起伏于山巒疊障之中。以其獨特的環境風貌、精巧的布局構思、宏大的建築規模、豐富的地下寶藏及其珍貴的歷史價值而受到國家文物專家的高度重視,1988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3月國家文物局又將其作為明代唯的一座帝陵,向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全票通過,將中國湖北鍾祥市明顯陵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關鍵字: